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130

分节阅读 13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为什么很多老兵油子组成的军阀势力,战斗力低下因为,军阀部队是由混ri子、失去了荣誉感的老兵柚子们组成。虽然老兵油子的个人战斗经验丰富。但是他们没有理想和献身jg神。这也是历史上,军阀的部队,装备、训练水平更高,但是面对装备训练很烂的革命军队。总是被杀的溃不成军。

一只军队的士兵不断怀疑自己作战的正义与否的问题,就会沦落为毫无战斗力的乌合之众。

天津水师为了维护海军的开支。选择兼职做生意,总比兼职当海盗,更能让士兵们接受。当了海盗后,就会在内心否定自己的军队行为的正义xg质。而否定了自己军队正义xg质,自然而然的削弱士气和战斗力。

“茶叶每斤50文钱我全要了”

“什么上好的书写纸一刀150文,大人全部卖给我吧”

“松江布每匹1两,太便宜了”

船上的官兵们,感觉到有点吃惊。

4万斤茶叶是700两银子采购的,转手以2000两银子售出。10万刀纸采购价3000两银子,转手以15万两银子售出了。松江布的利润少一些,3万两银子采购成本,以5万两银子的价格售出去。

松江府至耽罗岛仅三天的航程,而三天航程,赚了33万两银子。可以说,这一趟航程,舰队简直是每天赚一半银子。

按照天津海防水师的试行条例,水师后勤部门经商所得利润,按照以下分配原则:

三分之一舰队成员ziyou分配红利,其中普通船员一份、军官双份、指挥官五份。

三分之一归属舰队后勤部门,用于继续经商的本金。

三分之一上缴给最高指挥部门作为海军建设和发展资金。

也就是说,舰队盈利三万多两银子中,至少有1万两银子作为红利分配给此次航行的的军队成员,人均能够获得10两银子的贸易红利。

这笔钱相对于水师普通官兵而言,相当于两个月的军饷。由不得舰队的官兵,纷纷的喜形于sè。

可惜的是,耽罗岛的产出非常有限,一时之间也找不到什么值钱的货物,否则双边贸易做下去,利润又能够大幅增长。

当然,舰队在耽罗岛也并非是一无所获,比如岛上有朝鲜海女捕捞海鱼、珍珠的传统。由于岛上经济闭塞,珍珠的价格颇为低廉。珍珠以浑圆、sè泽、大小三个主要标准来衡量价值。

珍珠有九品,直径五分至一寸左右的为“大品”;一边扁平,一边如倒置铁锅状的为“珰殊”,也是珍品。大品、珍品的珍珠,是无价之宝,一粒可以值钱数千银子。

除此之外,sè泽较为好,重量一分以上价值6两银子、重量2分以上至少值40两银子。

而光泽不佳的珍珠,重量两分值4两银子。sè泽不佳珍珠,800颗加起来重一两的,称为“八百子”,价值10两银子。1000颗加起来重1两的,名曰“千正”,仅值8两银子。

以上是大明的珍珠消费市场的参考数据。

耽罗岛的珍珠,根本没有分的那么细致,基本是按照1两珍珠5两银子的价格卖。回去稍微挑拣,基本符合八百子、千正的标准。而有jg力进行jg挑细选,弄好能够跳出质量好的珍珠。

舰队后勤人员进行商量之后,用一万两银子,换取了比5万两珍珠。将珍珠运回大明,应该属于稳赚不赔的生意。

第二一六章返航、炮击、旅顺

耽罗岛殖民总督府,原是济州牧官府衙门,占地20余亩。周围原是兵员和荒地,总督府当局上台后,便对周边地区进行了拆迁重建,兴建起一座座崭新的砖瓦房。这些砖瓦房的主人,大多数皆是大明的移民。

大明的移民,抱团定居在一起,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殖民统治。毕竟,殖民统治是裸的利用本土移民来压榨当地土著。

欧洲资本主义来到世间,是通过吸亚、非、拉、澳等等地区殖民地土著的鲜血,从而浇灌出了工业革命这朵人类世界有史以来最绚丽的花朵。

很多的美丽,都从丑陋中诞生。而很多的正义,初始都是邪恶

工业化的积累,不外乎是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没有殖民地的国家,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往往是利用工农业剪刀差,掠夺自己国家的百姓。如此一来,工业化初期的积累,伴随很多本国农民的赤贫和手工业者破产为代价的阵痛。

所以,天津特区为主的大明工业化发展,尽可能的将阵痛转移到海外市场。而海外市场,也只有殖民地能够让大明工业资本顺心如意的掠夺生产原料和倾销商品。

殖民地是资本和工业发展的踏脚石,不过很多的国家迷失在殖民获得财富,而根本没有意识到用殖民的财富来推进本土工业化发展的目的。

17世纪最成功殖民的是西班牙人,他们在美洲等地圈占了最肥美的殖民地。每年产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金银宝石,但是西班牙人用殖民地运到本土的金银,从别的国家购买大量奢侈品进行消费,而并未在本土促进工业发展。所以,西班牙人仅是个纸老虎。

而17世纪初才成立的荷兰人东印度公司,此时还在处于发展和开拓时期,并未形成庞大的殖民帝国。

英国人仅仅在印度设立了面积很小的据点,直到几十年后,才找到吞并印度的机会。而没有吞并印度的英国。离后来的“ri不落帝国”还很遥远。

而被英国殖民数百年的印度,在后世哪怕恢复dui,也很难摆脱殖民y影。记得后世有学者提出一种假说被殖民200年以上的国家,殖民烙印将会深入骨髓,哪怕殖民地获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