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92

分节阅读 9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兵部尚书杨嗣昌朝身后望去,其后站着的正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光时亨是南直隶桐城人,崇祯七年甲戌科进士,此时担任兵科给事中,也是东林党一脉的后起之秀。历史上,崇祯十七年,光时亨阻崇祯南迁,使得崇祯困守běijg殉国,而被南明朝廷论罪。

见到杨嗣昌暗示。光时亨站出来,严厉谴责道:“温体仁一派胡言,不杀温体仁,不足以安定民心,不足以稳社稷”

封建王朝的社稷,除了皇权统治之外,也包括祖宗陵墓的祭拜活动。儒家社会以孝治国,每年清明祭祖,也是皇帝奉行孝道的表现。如果迁都南京,而不能在běijg祭祖,显然是害得皇帝成为不孝的昏君。

一时间,倒温的呼声不断。

老温却是冷然掏出一份文章,慷慨激昂的读出来:“忠言逆耳治国如下棋,如果罔顾全盘局势,不舍弃子,往往会满盘皆输。哪怕杀头,臣还是要陈述一个观点燕都之形胜,不足恃也”

老温的这篇文章,是肖图白策划,崇祯派人提前塞给温体仁的枪稿。资料稿件绝大多数的雄论,很多是来自于后世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

清朝初年,不少的读书人集体反思明亡的教训。其中最热门的则是从军事地理角度分析明之灭亡,也造成了清初军事地理学研究,进入井喷状态。

其中,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更是被誉为“千古绝作”、“海内奇书”,哪怕二十一世纪的军事专家,研究中事地理,也绕不开顾祖禹的许多观点。

温体仁声音越来越响亮,也越来越掷地有声道:

“太史公曰:燕北迫蛮貊,内错齐晋,崎岖强国之间,最为弱小,几灭者数矣。及秦人灭赵,败燕军于易水之西,而国随以亡。臧荼、卢绾、燕王旦国于燕,不旋踵而陨毙。彭宠以渔阳贾祸。公孙瓒以易京覆宗。王浚掩有幽州,幸晋室多故,冀以自雄,而见戕于石羯。段匹有幽州,而仍不能自立也。杜洛周、葛荣、韩婴之辈,旋起旋灭,皆不足道。高开道窃有渔阳,身死而地归于唐。天宝以后,以河北叛乱者,凡十七起。其能免于诛夷,保其宗祀者,不数见也。迨夫李匡筹夷灭于克用,刘守光复系组于存勖,而幽燕卒并于河东矣。契丹倔强者八世,竟败亡于女真。女真恣睢者百年,终夷灭于蒙古。乌在其为险固者欤”

“以燕都僻处一隅,关塞之防,ri不暇给,卒旅奔命,挽输悬远。脱外滋肩背之忧,内启门庭之寇,左支右吾,仓皇四顾。下尺一之符,征兵于四方,恐救未至而国先亡也。撤关门之戍,以为内援之师,又恐军未离,而险先失也。甚且藉虎以驱狼,不知虎之且纵其搏噬;以鸟喙攻毒,而不知鸟喙之即足以杀身也。不亦悲哉”

当然,老温的资料稿,不但包括顾祖禹大牛人,也有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建都“江南之民命竭于输挽,大府之金钱靡于河道,皆都燕之为害也”

这些雄论,皆是清初一些知识分子心情沉痛的反思,站在明亡教训上,总结的箴言。如果有穿越者,一定会感觉震惊道,难道老温也是穿越者否则,顾祖禹、黄宗羲的文章,肿么引用的这么地道,一看就是穿越者的作风。

温体仁一番陈词,在不太jg通军事的大臣听来,也就是一般般。但是卢象升、孙传庭听来,如无声处闻惊雷一般震动,心中暗想道:“温体仁这篇文章,不知道出自哪位军事大家手笔”

半晌后,孙传庭忽道:“温首辅此言有理有据,臣赞同迁都”

卢象升犹豫片刻也道:“臣也赞同,不过,北方鞑虏是我大明最大祸患。如迁都,臣愿留守北方,以备鞑虏”

两位军事大家,被忽悠的附议。而温体仁的党羽,更是露出了空前的气势,露出了一副如不赞同迁都,就是大明的罪人,就是想要害大明天子困死běijg。

最终,内阁众阁老,半数以上犹豫着,投出赞成票。

崇祯心中松了口气,顺水推舟道:“既然诸位爱卿赞成迁都,朕也许之”

杨嗣昌不由向户部尚书使眼sè。户部尚书侯恂,是东林党人,也是与杨嗣昌比较亲近。明白杨嗣昌的意思。

“等等,迁都金陵总需要银子,户部没钱”户部尚书侯恂大声叫嚷,对于迁都之举抗议道。

崇祯道:“去年皇庄拍卖的银子。除了一部分让国师去经营理财,以及练皇家新军之外。朕此时手头还余下1000多万两,皆可拿出来,作为迁都款项。”

历史上,关于迁都的几种反对声。皆是被化解了,最关键的是,皇帝强硬的态度。历史上,崇祯瞻前顾后,在迁都问题上,不能坚定不移。听闻大臣说迁都,便召见之,进行商议。而大臣反对迁都,崇祯又连忙撇清关系,说自己根本没有迁都的意思。皇帝自己都不能坚定意志,如何能让迁都这般大事做成

而此时,随着温体仁的党羽作为迁都的吹鼓手,并随着崇祯坚定表示赞同迁都,内阁大臣们也逐渐表态同意。

南迁之议,形成了共识后,大明王朝再次偏离了历史,走向了一条岔路

s

第一五四章新任的天津巡抚

定兴县是崇祯九年鞑子入寇,攻破的十五座县城之一,城破之后,满城皆屠。包括代替定兴县令守城的鹿善继,也遭到鞑子贝勒阿巴泰的残忍杀害。在鹿善继守城战死后,其生死之交孙承宗奔赴定兴县,扶棺而哭。

不过,孙承宗、鹿善继当年在努尔哈赤叛明不久,便认识到后金崛起,是大明的巨大祸患,在萨尔浒之战,两人先后请旨经营辽地。关宁军和东江镇,皆是两者制定出来的战略部署。

不过,再好的战略,也需要zhongyng的政策保持连续xg和一致xg,才能起到效果。明廷在后金崛起后,政策一直是摇摆不定,忽的激进、忽的保守。摇摆不定的战略,加上财政供给不足,各种美好的战略,都成为泡影。眼见着后金征服蒙古,改国名为清之后,越发难以遏制。

孙承宗在定兴县为鹿善继哭灵,一直到下葬之后,才稍微安定心神。而在定兴县的小吏,将一份抄录的邸报内容送至,孙承宗便迅速的翻阅。

而关于温体仁的迁都论,成为这期邸报的焦点新闻“燕都之形胜,不足恃也”

孙承宗愕然,心道:“燕京虽然有诸般缺陷,这需要多年在燕京领军作战,才能看出道理。温体仁不过是一届文人,从未有过督师军旅的经验,也不知如何得出这般结论”

燕京的防御缺陷,孙承宗也是心中有数。不过,孙承宗过去的思路,是上书请加固燕京周围长城关隘。

事实上,长城关隘缺口何止数万个,处处皆修补,耗资何止数千万两。哪怕是每年挤出数百万两拨款,也得几十年时间,才能够修补完成。哪怕是长城所有的缺口都被修补完善了,也需要jg兵强将去守卫吧

明廷最大的问题。不是长城年久失修,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jg锐、可战的士兵。随着对温体仁奏折的阅读,孙承宗面sè越来越凝重。

“以燕都僻处一隅。关塞之防,ri不暇给,卒旅奔命,挽输悬远。脱外滋肩背之忧。内启门庭之寇,左支右吾,仓皇四顾。下尺一之符,征兵于四方,恐救未至而国先亡也”

这一段文字。已经将燕都的缺陷挑明了,由于燕京形胜的缺陷,使得敌军很容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