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91

分节阅读 9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与历史上,立即判处高迎祥腰斩不同。崇祯亲自与高迎祥进行交谈,让高迎祥答应归顺明廷,封其为“顺义伯”。

这高迎祥本身不过是马贩子出身,而后来陕西灾荒,土匪们纷纷下山,召集流民造反。高迎祥这个马贩子,也带着一帮兄弟们造反了,由于高迎祥手头拥有数千匹战马,所以一开始班底就无比雄厚,因此在王嘉胤兵败后,被推选为各路起义军队的总盟主。高迎祥甚至做过皇帝美梦,但是随着如今被俘后,其美梦清醒,贪生怕死的念头不断的涌起。

历史上,崇祯皇帝没有给他机会,一见面不久就下令斩了,连劝降的兴趣都没有。

如今,崇祯露出了招降的姿态,高迎祥不禁喜极而泣道:“罪臣叩谢吾皇恩典”高迎祥却是不断的表示忏悔,并且一力保证,劝说旧部向朝廷自守,接受朝廷招安等等。招降了高迎祥后,崇祯将焚烧凤阳皇陵的责任完全推给张献忠、李自成两人。

至于,高迎祥的官方表态,当年烧凤阳皇陵时,其本人不在场。被焚烧后,高迎祥内心受到巨大谴责,如此云云

来到京师献俘,孙传庭每ri也是在京师活动,与京师同僚多多交往。其中,孙传庭更是拜访了名声更响的卢象升。

这两名明末历史上,最著名的督抚见面,不免要多多亲善。

“传庭此役擒住高迎祥,可谓给我拾遗补缺了”卢象升本来为追击高迎祥一半,却被招到北方勤王,显得有点遗憾。

但是,刚刚上任不久的陕西巡抚孙传庭,在高迎祥必经之路上,伏击了这位天下匪军的盟主,从而让整个中原的匪患,陷入了低cháo。

虽然有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等各部窜逃,然而各部的声势大跌,不复高迎祥时期那般鼎盛。

孙传庭谦虚道:“还是先生手段高明,连续大破高迎祥让其元气大伤,高迎祥窜逃至陕西,才让我捡了便宜。若非如此,传庭如何能获得如此巨功”

历史上,明廷在崇祯年间的三位个救命稻草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死、洪承畴降清、孙传庭兵败不知所踪后。崇祯朝,才进入了无可挽回境地,迅速的灭亡在李自成的大军下。

总体而言,明末三大著名督抚中,卢象升、孙传庭比较有气节,洪承畴的本事不弱就是气节差了一点。

片刻后,孙传庭道:“近期朝中,一股倒温风cháo,象升兄是如何看待”

卢象升洒然笑道:“这党争真是无味之极大明真正的忧患,一个是关外鞑子。一个是腹地流贼。这两者不灭,朝廷诸公却纷纷窝里斗,掀起门户之争。象升反正是不愿参与的”

孙传庭也是笑道:“党争方面,小弟也不敢搀和其中。卷入过深,想要摆脱可就难了不过,私底下谈谈何妨”

半晌后,卢象升说道:“我看,那温体仁还不至于倒台”

“哦”孙传庭忽的感兴趣道。

卢象升笑了笑道:“倒温的风波,不外乎是刘宗周的奏折引起。那奏折,大意也就是向皇上诉说温体仁是小人。为了怕奏折弄不倒温体仁,近期京师又多了一些皇上遭温了之类的谣言。看起来汹汹舆论,但是够分量的朝中大佬,很少亲自参与其中。显然他们也怕,温体仁未被罢掉,会对诸公进行打击报复”

孙传庭恍然道:“所以说,温体仁会不会被罢掉,完全是看有没有失去圣眷”

“对”卢象升道,“前几ri,刘宗周上书不久,我刚刚离开宫中,却无意见到皇上召温体仁入宫,由此可见,他还是未失去圣眷的”

s

第一五三章迁都之议三求订阅

崇祯九年十月下旬,天气转寒。

五更过后,天sè蒙蒙亮。众位大臣多已来到皇极殿中上朝。此时,皇极殿中,已经挂着灯笼、燃着一些香炉,虽然带来一些温度,但是一些出身南方的大臣,还是冷的直跺脚。

太监喊道:“皇上驾到”

众位朝臣恭迎皇帝,早朝便正式开始不久。户部禀告,山东布政司申请免除五年以内未缴纳的赋税。

考虑到山东这些年,屡次遭到兵乱天灾,各地元气大伤。五年之前积欠的赋税,恐怕也是交不上来。

崇祯道:“准了”

“皇上,臣有奏”

一眼扫去,又是罢温体仁的奏折,崇祯道:“唔,知道了,待朕看过再说。”

崇祯将奏折让王承恩收好。实际上,崇祯打定主意,近期关于罢温体仁的奏折,一概采用“留中不发”。所谓留中不发,便是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在汉朝的史记中,已经有“留中不发”的记载。明朝最擅长“留中不发”的皇帝是万历爷。万历大帝是明朝涵养最好的一位皇帝,大臣与他商议问题,他哪怕是持反对意见,也会一本正经的听完。同样,万历对于一些不好公开表明立场的奏折,皆是锁在柜子中,奏折发霉后,也不会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