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89

分节阅读 8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此外,我们还要用武力保证,我们的建设成果是不断对外的扩张,要让更多的百姓,享受到我们的建设成果”

“我经济特区扩张一分,天下百姓中,就有一部分结束了绝望、颠沛流离的生活。而获得了温饱、安定,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生活。”

“让百姓生活的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盛,这不正是我军为之战斗的理由吗”

“今ri在场的,除了我军的战士,便是阵亡将士的家属。你们沉痛的辛勤,我皆是能理解。别的不能多说,我仅在此表示对阵亡将士的敬意,与此同时,更会按照我军的政策,照顾好所有的烈士家属。让老人被赡养、壮年者得到就业、青少年获得良好的教育,绝不会让牺牲的将士家庭,流血又流泪”

追悼会上,哭声一片。

但是,更多的家属们,则是纷纷将自己家中其他的儿子、弟兄们送到部队,希望能够继承牺牲将士的事业。

对此,肖图白仅能安排他们经过民兵部队,从最底层的民兵开始做起。哪怕是牺牲的官兵家属,也不能继承皇家新军的军官、士兵的身份。皇家新军的身份,代表的是jg锐、能力,而不是世袭的老爷兵、贵族兵。

明廷的京师三大营,就是一个前车之鉴。最初的京师三大营,是大明王朝最jg锐的部队。攻无不克战不胜。但是这个部队是世袭的,一代代变成了贵族兵、老爷兵,到了明末已经不堪一击了。

s

第一五一章迁都之议一

明末天下板荡,朝廷政治斗争也想来剧烈异常。由于满朝皆是东林党,而东林党人向来有干涉皇家内部事务的传统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以及当今的皇帝朱由检,皆是东林党人干涉皇家内部事务,拥立出来的。

所以,任谁看着这一群能够拥立皇帝的文臣把持朝政,也感觉到犹如锋芒在刺。既东林党能连续拥立皇帝的能力,那么便表示着实际上他们也拥有“废皇帝”的能力,也拥有将皇权架空的能力。

正是因为感觉到东林党人的威胁,崇祯从登基以来,便提拔一些非东林党出身的官员,进行掺沙子,平衡朝堂的格局。

尤其是内阁的首辅大臣,崇祯更是敢用非东林党人。

比如,崇祯先后两大首辅周延儒、温体仁,皆是因为非东林党人出身。周延儒在崇祯初年,因为非东林党出身,而获得了短暂的辉煌。最终因为与东林党人之间的政治斗争落入下风,并被政坛盟友温体仁暗算,黯然告老还乡。

而温体仁是在崇祯四年担任首辅,被皇帝寄予众望,希望他能够改变朝廷东林党人一家独大的格局。

而温体仁对此也表现出了不俗的战斗力,先后将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以贪污受贿的理由罢官。后续斗争中,以东林党人钱龙锡力荐袁崇焕的缘由,罢了内阁辅臣钱龙锡。一系列的斗争中,让东林党人受到巨大挫折。

但是。随着卢象升率领勤王大军击退阿济格大军后,东林党人趁机对于温体仁的逆袭开始了

已经下野的尚,也是东林党人领袖之一的刘宗周上表示:“昔ri己巳之变,袁崇焕误国,小人借此以修门户之怨,将朝中异己者一概蔑为袁崇焕一党加以惩处,从此小人进而君子退。中官用事而外臣浸疏,朝政ri怠,边政ri坏。”

“近年来。皇上恶私交,而臣下多以告讦进;皇上录清节,而臣下多以曲谨容;皇上崇励jg。而臣下奔走承顺以为恭;皇上尚综核,而臣下琐屑苛求以示察:窥其用心,无往不出于身家利禄。皇上不察而用之,则聚天下之小人立于朝而有所不觉矣”

刘宗周列举,崇祯九年满清大军入寇时,前来勤王的有几只而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张凤翼、梁廷栋等人,稍微表现的差一点,会因为畏惧党争而自杀。这些指挥作战的大臣为什么要自杀实质上,皆是被温体仁这种小人给逼死的

接着,刘宗周慷慨激昂。痛击:“呜呼七年之间,谁秉国成,臣于是不能为首揆温体仁解矣。语曰:谁生厉阶,至今为梗。惟皇上念乱图存,进君子。退小人,急罢三协通津之使,责成中外诸臣,各备职业,不再以人国为侥幸。体仁桑榆之收,庶几在此。”

这番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温体仁下台

在刘宗周发话之后。整个东林党人纷纷活跃起来,对于温体仁进行围攻。刘宗周字起东,别号念台,绍兴府山y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y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在明末儒林是一代文宗。虽然,此时刘宗周已经下野,但是发言依然获得了朝野无数党人、门徒、好友的响应。

“温体仁下台”

“温体仁诛九族”

“不罢温体仁,大明社稷不能安稳”

当刘宗周发话后,东林党人到处造势。甚至京城流传谣言“崇祯皇帝遭温了”,这个谣言四处流传。让朝野皆是对温体仁一片喊打喊杀,似乎明末的内忧外患,皆是用温体仁才导致的一般。

一张嘴再厉害,也斗不过无数张嘴巴

温体仁顿时感觉到,自己陷入了舆论泥潭中,难以自拔。正在温体仁思考是不是以生病作为借口,躲避风声

崇祯却将之招至身边,问道:“对于刘宗周的奏折,温爱卿,你怎么看”

温体仁心中狂喜,用肯定的语气道:“迂哉,宗周”

崇祯好奇道:“刘宗周迂在哪里”

“太幼稚、太天真朝政大局,岂是以君子、小人来衡量这些年,朝廷天灾,战乱频繁,最不缺的就是那些君子,缺的是能做事的能吏,以及银子、粮食”温体仁不屑道,“朝中到处要用钱,处处要用兵。但是东林诸公却是与在野的商人、地主结党,众人朝廷的权柄,却拒不纳税无钱发军饷则兵变,无钱赈灾则匪患四起无钱练jg锐之师,则鞑虏三度兵临京师城下。这群罪魁祸首,不过是贼喊捉贼,将责任全部污蔑给我温体仁而已。望圣上明鉴”

“若是裁军节省银钱,用来减税如何”皇帝笑道。

温体仁一愣,又摇头道:“不行,万岁爷,不可裁军裁军减税,若是不能让兵丁获得新的生计,又会有新的乱子驿卒裁撤,是前车之鉴”

崇祯初年,为节省财政收入。便从裁撤驿卒为主,全国数十万的驿卒被裁掉。减少了官员,在驿站吃拿卡要,浪费国家财政。原本这项改革是比较好的,但是谁料到,刚刚裁撤了哪些驿卒,很快遇到饥荒。饥荒中大量的失业驿卒,加入了农民起义中。至今,农民军大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