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54

分节阅读 5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边疆被攻破六座州县事小,要是昌平被鞑子攻破,甚至天寿山十二座皇陵被挖,那可就是震动朝野了

兵部尚书张凤翼大惊,为了身家xg命着想,令人传信给镇守昌平的大明官兵,道:“死守昌平县昌平失,贺某、巢某提人头来见”

贺世寿收到了信件后,找到了巢丕昌问道:“巢丕昌,本官问你,昌平县能守住吗”

巢丕昌苦笑道:“鞑子十万大军皆是百战百胜的雄师,兵锋鼎盛、锐不可当换做是两万关宁军,也未必能守住,何况我两万天津镇士卒如无援军,恐怕难免会失守”

贺世寿道:“张凤翼让我死守,怕是不能不派援军吧”

巢丕昌道:“如是张尚书能做主,自然有可能派援军。但是,要是高监军做主,那就悬了”

高起潜虽有知兵之名,其实却是胆小如鼠,毫无大局观。他的战略就是,集中jg锐的兵力,龟缩在安全地区,坐视鞑子肆掠各州县,坚决不派援军。之后坐等各地勤王兵马赶来,鞑子自然而然退兵。

等到鞑子退兵后,高起潜再仗势欺人,抢夺友军战功便是。友军们迫于高起潜的y威,只能任由他欺凌。

所以,高起潜历年领军作战,虽然无能透顶,却是窃取了一堆的战功,从而获得了“知兵”的评价。

当年,巢丕昌奉命去山东平孔有德叛乱,也是在高起潜手下听令行事。对于高起潜的手段,了解的非常的透彻。当初,巢丕昌也是为高起潜鞍前马后,尽力效忠。

不过,巢丕昌毕竟是走东林党的路线,不可能成为高起潜的嫡系。

当巢丕昌将军中的各种内情,讲解给贺世寿听闻。

贺世寿闻言后面sè惨淡,恨恨道:“死守这是将本官往死里逼啊”

巢丕昌笑道:“大人,我观鞑子,一面与居庸关的大同镇作战,一面与我天津镇作战。居庸关的战略意义,远远超过昌平。攻破我昌平,不过是锦上添花。如果,我们与鞑子达成默契,任由他们攻居庸关,我们不援。换取鞑子不攻昌平,大人您觉得”

贺世寿感觉脸上青筋直跳,半晌后,颓然道:“私通鞑子,可是要诛九族的”

巢丕昌道:“昌平失守,同样也是死再说,书信往来只要做的隐秘一些,谁能知道”

贺世寿忽的jg惕道:“你与鞑子有书信往来”

巢丕昌断然道:“大人,你这是冤枉下官了。下官身为大明臣子,怎么可能与鞑子书信往来”

贺世寿道:“那你如何能保证能够联系得上阿济格”

巢丕昌悄声道:“下官刚巧认识几名晋商,他们生意不但做到九边地区,更深入塞外,与蒙古人,与满清的高层关系密切。昌平城内有不少晋商的分号,下官也是听了一名商人的建议”

贺世寿闻言道:“这件事,你自个去办,本官是完全是不知情”

“下官晓得”巢丕昌心中鄙视。

这贺世寿贺大人,被东林党人作为一名弃子,却还摆着天津巡抚的架子。不过,巢丕昌也是与贺世寿是两条腿被绑在一起的蚱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当然了,巢丕昌心里想的更多的是,他在天津攒的百万两的私房钱。明末整个官场已经,文官有文官的捞钱办法,武将有武将的捞钱办法。

在天津镇做总兵,手下3万官兵。每年经手的物资、银饷,拥有五六十万之巨。巢丕昌细水长流的喝兵血、吃空饷、倒卖军用物资,不到十年时间倒积攒了百万身家。

原本,他倒是觉得赚够了,有意退隐至江南。不料,还未下定决心辞官,便被派到了抗鞑前线

镇压农民起义,以及镇压大明境内的兵变,巢丕昌还能够凑合。但是,与鞑子作战,巢丕昌毫无半点信心。

事实上,巢丕昌也曾是关宁军出身,而关宁军在后世,被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典型。

与鞑子打仗,关宁军是孬种,而遇到农民军,3000关宁军能够追着3万农民军碾压。

哪怕是正宗的关宁军,也打不过鞑子。更何况,巢丕昌仅仅是年轻的时候,在关宁军镀金,混了点资历呢

离开了贺世寿的驻扎的临时府邸。巢丕昌来到了一家名叫“清风楼”的酒店中。

昌平县城大量的百姓撤离,使得城内生意冷落。

“清风楼”由于是晋商开设在昌平的据点,不但没有撤掉,反而越发的活跃起来。这种诡异之极的现象,令巢丕昌严重怀疑,清风楼是鞑子的细作。

不过,巢丕昌并不惧对方是鞑子的细作。因为,他正在想方设法,与鞑子取得联系,希望鞑子与他配合一下,让他守住昌平城

第一百章与虎谋皮二

昌平县的百姓撤离后,县城已被天津镇调来的大明守军填满。

巢丕昌走在街上。

沿街的军官、士兵,纷纷对着巢丕昌恭敬行礼。

在许多百姓看来,巢丕昌属于贪官、昏官。不过在天津镇的将士看来,巢总兵还是比较不错的上司。

天津镇的驻地是在天津,而天津的北方粮食运转之地。粮饷、待遇方面,天津镇可以与京营、关宁军相提并论。

唯一的问题是,天津镇并没有经历过什么恶战。缺乏实战经验锤炼的天津镇,自然算不上什么jg锐部队。

这倒不是巢丕昌军阀习气、保全实力。事实上,在天津的军队,直接被朝廷遥控,天津总兵是不可能有本事做军阀的。所以,巢丕昌最热衷的并不是训练士卒,而是办法贪污掉天津镇的粮饷。天津镇三万人,哪怕是每名士兵身上盘剥3两多银子,一年也能够捞十万两以上。

当然了,捞取银子手段的并不仅仅是克扣军饷、私卖军器。组织军队,从长芦盐场弄一点私盐贩卖,也是天津镇的一大财源。

天津镇的士兵,与其说是士兵,不如说是一批在黑心商人手下做工的伙计。巢丕昌就是天津镇这个大商号的掌柜

巢丕昌目光所及。

满街的兵将,有的在聚赌,有的在和ji女嬉玩。兵器、衣甲,乱抛一地,毫无身在前线战场的意识。

原本,巢丕昌想要叱喝,不过转眼又摇头。冰冻三尺非一ri之寒,本身他自己上梁不正,如何能让这些下梁不歪

巢丕昌面sè平静,但是心中却是掀起了波澜,年纪越老,越容易回忆生平。巢丕昌已是年近五十岁,从一名粗鄙的小卒出身,年轻时他倒是拥有大志向,苦读兵书、勤练军阵,希望能够建功立业,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