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50

分节阅读 5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明棉花正常的价格,在北方售价一般是100文钱一斤。

在南方的产地直接去农户家中去收,成本价可以低至70文钱一斤。再通过海运贩运到天津,扣掉了关税之后,成本价越是90文钱。

而三斤棉花才能纺织一匹布,加上人工、房租、机器耗损费用,一匹棉布成本是在450文600文左右浮动。

明末北方布匹的市场价,稳定在600文钱左右,想要涨也涨不上去,想要跌也跌不下来。

陈观鱼这才感觉到,海运对于皇家纺织公司这类的制造业,是多么的重要。

“再等等吧,估计郑家的船队,快要来了”陈观鱼说道。

鞑子入塞的军事行动,影响了其他的海商,不敢来北方贸易。但是,见惯了战争的郑家船队却是敢来的。

尤其是肖图白提拔郑芝豹为天津招商局的局长,使得郑芝豹战战兢兢,生意的往来,还是逐渐以天津的进出口为核心。

那郑家雄霸四海,靠的是数千艘的大小船舶,虽然其中大多数是非常小的快艇。能够进行海上贸易的大船,也有五百艘左右。

郑芝豹作为郑家集团的一员,本身便是拥有50多艘海船,加起来大约有1万多料的载重量。

自从郑芝豹成为了天津招商局的官员之后,也是积极的为繁荣天津贸易做贡献。比如,运输ri本的大米、武士刀等等特产到天津,以及将天津的商品出口到ri本、朝鲜等地。帮助皇家纺织公司贩运南方的棉花,也是郑家船队的一个项目。

第九十一章郑芝豹的船队二

明朝中期曾长期实行海禁,以嘉靖年间倭寇之患时期最甚。

到明末,漕运不能满足粮食等物资的需求之后,重新开启海运。因为,海运政策使得海上运输人才出现了断层,以及海运基础设施的落后。重启海运初期,经常出现迷航、触礁、遇到风浪等等问题,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损失。

不过,这些困难,并未打消明zhèngfu重启海运的决心,反而开始研究海上运输的技术,并设立了大量的灯塔、信号塔,指引船舶航行,使得船舶遇难、迷航事故大为减少。

到了崇祯年间,大明的海运已经进入了正轨。至少是官方海运的粮食,已经达到了漕运总量的三分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天津市舶司的港口基础设施,一开始就是比较完备的。

天津市舶司的瞭望塔上,忽的出现了信号。

“有船队来了,至少有十多艘船”陈观鱼辨认信号之后说道,“是郑家船队郑芝豹来了”

十多艘200料至400料的大帆船靠岸,市舶司门前逐渐的热闹起来。这些郑家的帆船,比起附近渔民停靠再岸的小渔船,自是显得艨艟如云,气势不凡。

几个月的行船生涯,只能呆在船舱、甲板等等有限的空间,着实乏味异常。所以,水手们一靠岸,就如囚徒刑满释放一般的激动,各自去打听寻欢作乐的场所。

而郑芝豹踏步下船,拱手向陈观鱼、李慎之致敬道:“观鱼兄、慎之兄别来无恙”

陈官鱼笑道:“不如曰文你气sè好啊”

郑芝豹字曰文,小字莽二。郑芝豹幼时在县学读书,后科举不利,郑家出巨资,让其在南京国子监弄了一个监生的身份。

那明朝要当官,除了走正规的科举之路外,还可以走国子监的监生路线。

国子监的监生,每年学费800石粮食,是专门对有钱人开设的高等学府。入学是明码标价,只要交得起学费,即可入国子监就读。

不过,国子监入学容易,考试却是非常严格,每年都有三次考试,考试合格可以升学。读完了数届之后,便开始拥有8品的官身,成为候补官员。

明朝的官位实缺,是优先安排给科举出身的进士,其次才是监生。由于监生是后娘养的,考试升学难,安排实缺更难。

明朝初期,官员比较少的时候,国子监有上万人就读。而到了明末,由于监生安排实缺的困难,就读国子监的也不过数千人。

如果不是科举实在无望,大多数的读书人是不会选择做监生的。

当然了,郑芝豹在南京国子监苦读了几年,也不是读书的料子,无论科举还是国子监,两条路子,皆不能跻身官场。

而眼下郑芝豹直接被提拔为七品的招商局官。比国子监毕业后的八品官,可要高上一筹,与科举出身的进士,几乎是同一品级。

“曰文,此次来天津。你船上携带哪些货物”李慎之显得焦急的问道,“可曾运了棉花”

郑芝豹笑道:“自然是有棉花的。不过,只有20万斤棉花其他的货物,主要是3000把钢刀,一万竿长矛,6000支葡萄牙火枪,还有30多门火炮,以及两百万斤火药。这些是国师大人,令我从澳门、ri本等地所购。年前,国师大人就掐指一算,说道,下半年鞑子要南下,令某购买军械,运到天津”

李慎之、陈观鱼两人互相看一看,再次觉得露出了震惊之sè。

郑芝豹却又道:“别的商人不敢来天津,显然是他们无知咱是知道,这鞑子何ri入塞,就逃不出国师爷的算计。鞑子再强,如何能抗国师爷的谪仙人的算计”

明末属于科学不太昌明的时代,封建迷信思想的主流。

肖图白最初自称“谪仙人”,也许有人怀疑。

但是,随着肖图白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不凡之处,便越来越招惹众人的崇拜、迷信。

珍妮机、海鱼、市舶司,虽然点石成金,还不足以将肖图白推上神坛。而“仙家肥”让亩产达到20多石,却是成功将肖图白神化成功。

此时郑芝豹解释肖图白先知预言,这更是令人感觉到肖图白的神秘大能。

“三国演义上的诸葛亮,也不过如此吧”陈观鱼忽的发出了感慨说道。

郑芝豹不屑道:“那诸葛亮在史书上,善于内政不善军事。到了三国演义上,才将之写的如同妖孽一般多智。哪怕诸葛亮真如三国中所写,比之国师爷,也远远不如的”

汉末的诸葛亮,虽然是一代能臣,但是毕竟没有逆天之能。

而肖图白的“仙家肥”加上美洲高产作物,令亩产暴增到了20石,在这个时代,已经属于逆天之能了。

按照3石粮养一人计,肖图白的一亩田地足以养7人。这种恐怖的高产,养活整个大明12亿人口,1700万亩高产良田便足矣。

所以,肖图白治下,基本上不愁粮食补给。而粮食储备充沛,就能练出jg兵,便是横扫天下的基础。

明太祖打天下靠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几个字。“高筑墙”是预防自己老家被敌人攻陷。“光积粮”才能练jg兵,才能让内政安稳。“缓称王”是为了避免成为众矢之的,提前覆灭。

这三点之中,其实最核心的还是“广积粮”,粮代表的是财政只要财政充沛,何愁兵强马壮

中国历朝,盛世时财政充沛,仓库粮食丰厚,军队能吃饱饭自是能够严格co练,jg锐部队众多。

而王朝中后期,不纳税的士大夫们兼并了太多的土地,使得zhèngfu财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