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47

分节阅读 4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城内。

独石口的军官们忧心忡忡道:“大人,大炮的火药已经消耗殆尽,石块、箭簇也用完来了”

熊彪故作镇定道:“没关系,估计再守卫两三天,后面的援军就来了”

“要是没有援军呢”一名把总轻声道。

“胡说,我独石口是拱卫北直隶的第一道门户。一旦失守,敌人长驱直入,进入北直隶腹地,如此战略重镇,怎么可能不派援军”熊彪的推测,是在战略的角度上看。

在原本的历史上,第三次满清入关,朝廷事先没有做任何准备,等到鞑子攻破昌平才知晓。而张凤翼、梁廷栋,在七月份被迫到前线督战,却接受了部将邓林奇的建议的建议,在远离鞑子主要攻略目标的五重安堡垒中,固垒自守。一直到八月份,鞑子陆续的退兵之后,两人听闻鞑子屠了十多县、两百多万人口,掳走人口18万,心知大事不妙,多ri连续服用大黄,腹泻脱水而亡。

不过,此时兵部尚书张凤翼、宣大总督梁廷栋五月份便上了前线。所以,准备工作比之前做的更多。

前线的兵力,也比历史上稍微要充足一些。

比如,而昌平县更是调集了天津镇2万官兵前来防守。

成国公朱纯臣逃入了昌平后,自己马不停蹄,又向běijg窜逃。不过,好歹成国公,还是令家丁给高起潜、张凤翼、梁廷栋三名前线最高指挥官,送去了独石口的军情。

成国公的信件送达后。

“这次鞑子居然准备从独石口破关”众人心头一震。

张凤翼心知,独石口一失,那么鞑子兵锋横扫直隶腹地,那么事后,官场肯定有人背黑锅

崇祯三年,袁崇焕为什么被凌迟处死不是因为袁崇焕吹牛“五年平辽”,也不仅仅是他擅杀毛文龙。而是因为袁崇焕坐视皇太极十万大军,路过关宁军防线直奔京城而去,却丝毫没有出城阻挡之意。使得崇祯二年,皇太极轻易的奔袭京城附近,屠戮百万人口。

姗姗而来的袁崇焕,去了běijg之后,仓皇战斗。但是,袁崇焕部,却是shè死了几个月来,在京师奋勇作战抵御鞑子的总兵满桂。

袁崇焕姗姗来迟,而满桂可是率领8000人,鏖战皇太极十万大军,其英勇被崇祯看在了眼里。结果,奋勇作战的满桂不是死在敌人手中,却被袁崇焕部下给乱箭shè死了。

而北直隶一带,数百万家破人亡的百姓,自是对袁崇焕恨不得吃他的肉。所谓,袁崇焕被凌迟时,běijg的百姓排队吃他的肉。这并不是愚昧,也不是麻木,为是恩怨分明,对于袁崇焕最纯粹的恨意。

袁崇焕犯下的死罪是一堆堆的,但是杀袁崇焕,也是开启了崇祯杀文臣的序幕。而来,袁崇焕也担任过兵部尚书。

张凤翼可不想成为第二个袁崇焕,不由豁然的拍桌子道:“调兵,去增援独石口”

梁廷栋悄然看了看高起潜的态度,其实梁廷栋在担任宣大总督之前,便是兵部尚书,算是张凤翼的前任。如果,出问题背黑锅,他显然也躲不过去

那高起潜一声白胖的面sè,气质上看起来如同一名风度翩翩的儒将,半点没有阉人的y险。在军中,高起潜的威望也颇高,受到不少将士的拥护。

为什么因为高起潜怕死

能够与高起潜搞好关系的军人,不会被派往最危险的最前线战场。而是会被派到保护高起潜安全的位置上。与高起潜在一起的将士,死伤总是很低的。

而更重要的,高起潜一手抓着钱粮,一手抓住士兵将领的军功统计和升迁。无论是为了安全,还是为了升迁着想,军中肯定是尊高起潜为首。

高起潜半晌才睁开眼,道:“增兵,当然要增兵张尚书与杂家不谋而合”

张凤翼听到增兵独石口的建议,获得了批准后,喜形于sè道:“派军五千,增援独石口”

高起潜摇头,淡然道:“五千太多了,独石口说不准是敌人的疑兵。派个3000足以。否则,敌人的主力要是从别的冲口突破,咱家到哪里再派人去”

拱卫běijg的宣府、大同,一共有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一百九十二处。

独石口仅仅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冲口

张凤翼闻言也是默然点头道:“那就派3000吧”

众人皆觉得,3000援军已经不少了。

毕竟独石口最初只有1000人,在朝廷下旨后,宣大总督已经派过了一次2000援军,现在又加派3000人。

对独石口,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众人根本不会想到,八旗兵主力便是选择在独石口攻明

第八十五章独石口三

“大人援军”

“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独石口南面,一只数千人的援军,风尘仆仆的赶来。援军,带来了大量的箭簇、兵器、粮食、药品。

这使得独石口内开始充满了生气

士气,不但来自于军饷、伤亡等等情况,更来自于信心。支撑独石口守军的最大信心是朝廷会派援军

现在苦苦等候的援军终于来了,不少人激动的泪流满面。

熊彪感觉到终于松了口气道:“总算盼来援军了”

率领援军的,是巡关御史王肇坤,战争爆发后,朝廷派遣了大量的勋贵、文臣、太监上前线慰问、巡视,王肇坤也是其中之一。

王肇坤是崇祯四年的进士,原在刑部任职,后改为御史。崇祯八年流贼破凤阳后,王肇坤上书,指出兵骄将悍,对于剿匪行动过于儿戏,没有认真对待。使得原本陷入包围圈的流贼,度过黄河,逃脱了包围圈,南下攻破凤阳。因此,王肇坤略懂军事,指出了军队的弊政,因此被委派成为在军队中巡视的御史。

今年,清兵入关不久,王肇坤被委派为巡关御史,在各处关口巡视军情。张凤翼、高起潜派援军时,便让王肇坤统领这只援军,并且接管独石口的防御。

王肇坤摇头道:“不知道,本官仅是负责帅三千援军,前来独石口支援。后面会不会派援军,要看高监军和朝廷的旨意了”

熊彪心中不以为意笑道:“高监军,是内廷知兵第一人,想必还会派援军的吧”

王肇坤闻言,也点了点头道:“整体战略部署,让大人们伤脑筋,咱们是任务是守住独石口”

熊彪说道:“王大人您是御史,既您来了,就由您指挥吧”

以文驭武,这是大明的传统。

巡关御史王肇坤率领援军增援后,独石口游击熊彪,也是非常爽快的将指挥权让给王肇坤。

王肇坤点头道:“军情紧急,本官就不客气了”

随着援军的到来,独石口大明守军增加到了4500人

不过,城外的满蒙骑兵,已经越来越多,光是帐篷已经绵延几十里。人沸马嘶之声,已经足以令人感觉到头疼。

望着绵延的敌军,王肇坤、熊彪等人深深的感觉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独石口内的大明士兵,却是因为援军的到来,显得非常的乐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