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45

分节阅读 4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此时的清廷,威望最高的统领自然是皇太极,数次大胆的千里奔袭大明,并且获得成功,使得他的威望无人可及。

而多尔衮主持伐蒙古,一举将漠南蒙古纳入满清势力范围,并将蒙古编为盟旗制,效仿满洲八旗的组织模式,逐渐将蒙古部落与满清八旗同化。多尔衮的威望之高,也仅次于皇太极本人。

而阿济格虽然也属于勇将,但是却从未有过率领十万大军的资历。此次统军十万,如果顺利归来,相比其资历将会大举提高

大明崇祯九年四月。

皇太极以传国玉玺为契机,称帝。改国名为“清”,号崇德皇帝。

同时,登基仪式上,皇太极宣布第三次入塞伐明。

为了充分牵制大明的兵力,布置迷局。

清廷令多尔衮这等威名赫赫的统帅,率领一万多军队,号称十万,在宁远边境挑衅。使得宁远边境四万关宁军一线部队,枕戈待旦,陷入紧张氛围中。

与此同时,阿济格却是悄然率领着2万满洲八旗,并且在沿途中召集更多的蒙古部落的炮灰,组织十万大军,发动第三次入塞伐明军事行动。

大明长城防线显得静悄悄,无人知晓满蒙十万大军,如一把锋利的匕首,准备再次插入大明腹地

第八十一章虏变三

崇祯九年五月十二ri。

锦衣卫将满蒙军情,上报给皇帝后。

崇祯迅速召开了朝会,道:“锦衣卫获得情报,今年四月份,后金北虏皇太极称帝。改国名为清,宣称要以水德克我大明火德”

“该死”

“贼虏野心”

“呸,夷狄之邦,也想图谋我华夏江山正统”

朝臣纷纷唾骂

哈赤公然叛明,也没有脸皮称帝,而是称汗。大汗、可汗之类的,在中原人看来,也不过是塞外一个酋长而已,难登大雅之堂。

而皇太极建立满清,并且称帝,xg质就不一样了。帝的含义是天下共主,接受万国来朝的存在。

亚洲自古以来,只有统一中国的雄主,能配称帝。

如果中原王朝强势,那么周边的那些国家,除了选择接受朝拜,和被征讨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所以,自秦汉大一统之后,周边国家一看到中原出现大一统的皇帝,条件反shè一般,前来称臣。

什么你说ri本有天皇问题是,自古以来,天皇大约等同宗教文化领袖一般,只有象征意义,而从未有过真正的皇权。ri本有实权军阀,随时可以找个一个天皇家族血统的人,宣布封其为天皇。ri本战国时期,一堆的军阀,手中控制的天皇数量不要太多哪怕是丰臣、德川对峙时期,也是各自弄了名天皇作为摆设。ri本的幕府将军有册封天皇的权利,天皇可没有指定谁做幕府将军的权利。

否则,ri本历朝也不会跑到中国皇帝这边要册封。

比如明朝与ri本蜜月时期,便册封过不少的ri本国王。最后一个被大明册封为ri本国王家伙,名叫做丰臣秀吉。也是借助成功讨要到大明册封,使得丰成秀吉声望大涨,逐渐成为ri本最强势的军阀。

不过,丰臣秀吉当初称霸ri本后,居然想要征服朝鲜,以朝鲜为踏板,获得窥视中原的资格。之后,丰臣家的ri本国王封号,自然是被废掉了。

至德川幕府时代,德川家一直希望大明册封其为ri本国王,这样才使得其统治权名正言顺一些。

不过,大明朝皇帝,一直不理睬德川家的请求而已。

崇祯令人肃静,后又道:“皇太极称帝之后,军事动作频繁。多尔衮在辽东挑衅,阿济格率领军队,消失在蒙古草原,诸位大臣,对此有何看法”

兵部尚书张凤翼,沉声说道:“臣认为,多尔衮在辽东搞动作,有关宁军应对,不足为患。而阿济格的目标可能是我大明京师,应该动员边军,多家防备。除此之外,应该调集各镇兵马前来京城,以防不测”

崇祯二年和七年,两次虏变,给大明北方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山西、山东、直隶等地,被屠戮的元气大伤。

而每次鞑子退兵,为平息民怨,都需要借用一些官员的人头,平息民怨。

兵部尚书显然是最容易背黑锅的大臣,比如袁崇焕被斩的时候,不但的关宁军的督师,而且还是兵部尚书。

为了避免鞑子入关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张凤翼不得不成为主战派

听闻兵部尚书张凤翼军事动员的建议。

有人赞,有的骂。更多的则是观望,用不发表观点,来避免引火烧身。

户部尚书侯恂却是愁眉苦脸道:“今年,各地旱灾、蝗灾严重,大明免税的各县,已经达到200余。如果调动各地兵马,户部的恐怕没有足够饷银支持”

这侯恂虽然本事不大,但是非常抠门和jg打细算,在侯恂的任期内,尽管大明朝财政连连发生天灾兵祸,但是朝廷还是勉强能够维持运转。

当然了,侯恂本身在历史上,名气不响。而他的儿子侯方域却是大名鼎鼎的“明末四公子”。

崇祯说道:“户部有多少粮食和银子”

侯恂苦着脸道:“眼下只有剩余7000多两现银,此外太仓中还有90万石粮食。如果动员几十万大军,这点钱粮根本是杯水车薪”

工部尚书刘遵宪道:“工部今年为总顾问衙门制作1万杆新式鸟铳,除了工本费之外,额外赚20万两的利润。如果是朝廷缺少银子,工部可以抠出15万两”

崇祯淡然道:“工部那银子,还留在工部吧。那二十万两,留作打造更多的军器,用以御敌”

“直隶、山东、山西各地,历次容易遭到鞑子屠城,皆是因为,我大明子民,没有足够的武备。朕认为,工部可以制作一些便宜的刀、剑、弓箭等等兵器,发给百姓。至少让百姓不至于手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