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28

分节阅读 2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只要不是犯下了妇女,残杀百姓之类的罪行,普通的流民完全是可以拯救其xg命,并逐渐通过在葛沽的劳动改造他们习惯。

肖图白毅然让皇家新军倾巢而出,仅仅留下300名亲兵连和文工团女兵留守营地。

皇家新军的宣传旗号也换成了

“要活命,投新军”

“葛沽欢迎您”

“来葛沽,人人需劳动,人人有吃穿”

皇家新军与其说是剿匪,不如说是收容难民。每天收容的难民数量超过3000人,各自签署2年期的“奴隶契约”,合约期内属于仅提供食宿,不提供工钱的“契约奴”,两年期满之后,契约奴将会成为民户。

很快“契约奴”的数量增长,人数一路上升至5万人以上。

而安置这5万人,葛沽镇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总顾问衙门的雄厚经济实力,采购了大量衣物、食物、建材。

当然了,安置这5万人口,第一年之内需要投入150万的安置预算。之后,这些人都稳定下来,并且逐步都能通过劳动创造效益时,葛沽镇的财政方面的压力会逐渐降低,甚至还能够将原本的财政压力变成创造经济效益

现在的葛沽各行各业发展的特别快,地方zhèngfu拥有蜂窝煤、煤炉、医院等等赚钱利器,以及从葛沽镇商人征收到了店铺租金、税收等等收益。

而再过两个月,葛沽播种的50万亩农作物即将能够收获,到那时葛沽镇zhèngfu的财政压力,也将大为缓解。

再加上,安置起来的大多数流民,皆是很快的被安排就业。很快的就业项目,比如炉厂、煤厂之类的,劳动力投入进去后,立马就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减轻了葛沽镇地方zhèngfu的财政负担。

葛沽镇按照这些“契约奴”的工作技能和特长,将之编入不同的工农业生产的岗位。而将岸的“八大厂”计划,因为这些劳动力的加入,已经开始提前的进入了筹备阶段。

八大厂计划中,一共吸纳了2万多名劳动力,每次厂子规模都迅速的膨胀。

其中,作为葛沽工业龙头企业天津煤炭公司更是一口气吸纳了5000多名工人。这些工人可不仅仅是挖煤和用铁模子手工制作蜂窝煤那么简单了。

在肖图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煤炭厂子更是会利用蜂窝煤的生产销售创造的效益,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

虽然,此时的蜂窝煤的生产工具的简陋,使得一名熟练的工匠,一天才能够制作出五六百块的蜂窝煤。

但是,天津煤业已经开始在研究机器制煤,一旦研发有了突破xg进展,那么很快的蜂窝煤的生产效率会骤增几十倍、几百倍

在农业方面,葛沽有50万亩田地,按照计划,葛沽农业人口的上限是5000人足矣,再多的话,就是严重浪费劳动力资源了

按照大明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每个农民种植5亩地,50万亩农田就要捆绑了10万名劳动力,对劳动力本身,浪费是非常严重的。

而葛沽的农场经济模式是1个农民照顾100亩以上的土地,这种模式下也许亩均产值低,不过人均的产值却是非常高,非常节省劳动力资源。

当然了,还有一些“契约奴”中的读书人,如果数学成绩相当好,那么往往会被安置到葛沽zhèngfu的行政部门,或者是各大企业的管理部门。等到这些担任政企行政管理工作的“契约奴”将来转成民户之后,也可以继续担任行政管理工作。

不过,流民中的读书人本身就很少,基本上20人中才有一名读书人。而数学成绩好的读书人更是罕见。十个读书人,有一个数学成绩好就不错了。

因此,5万契约奴中,也只有200多名读书人幸运的加入了葛沽行政系统。葛沽隶属总顾问衙门,基本上这些人将来表现出优异的能力,也只能在总顾问衙门系统中升迁,倒是不惧大明传统的体制来挖墙角

“大人,除了老弱妇孺之外,还有大约3000名劳动力,很难找到安置的岗位了”将岸头疼说道。

人口太多,也使得劳动力的就业安排,产生了困难。

“这样啊”肖图白思索片刻后道,“让这些3000名剩余的劳动力,去给葛沽镇修建防御体系吧,城墙还是有必要的”

几个月后,八旗兵十万大军南下,主力自然是兵临běijg城下。不过,八旗兵主力在běijg城下进行围城仅仅是幌子。实际上八旗兵主要是在直隶、山东各地抢劫人口、物资。

而天津是漕运、海运、盐业生产的重镇,光是堆积在天津各大码头仓库中的粮食、货物、盐,总价值估计有千万两以上。

而葛沽的财富,虽然不如天津城那么诱人,但是天津城有城墙、有大炮、有大军把守。葛沽镇聚集了5万多人口,却没有城墙的保护,一旦满清军队纵兵进入葛沽后果不堪设想

第四十八章银荒求推荐票

大明崇祯九年以来,大明内忧外患非常明显。饥荒、战乱、兵变,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恶化大明王朝的财政。

作为肖图白的分身,崇祯也算是半个穿越者,自然是对于财政问题异常敏感。肖国白在外开府建衙,投资实业用以开源的话,崇祯分身受到体制的束缚更大,所以在节流方面下功夫。

从崇祯八年尾开始,皇帝开始裁撤宫廷宦官内侍的人数,平均每个月裁撤3000人。连续三个多月,宫中实行裁撤了将近13万名宦官、宫女,每月可以节省2万两的开支。

除此之外,崇祯九年初的“山西大饥,人相食”、“宁夏饥,兵变”两场的祸患,皇帝的处置相当的漂亮。

除了免灾区90多个县三年税收之外,更是直接敞开内库,拿出200万两款项,用于赈灾和支付宁夏镇官兵的欠饷。

而历史上,朝廷仅能拿出1000多两的赈灾款项,根本是杯水车薪,徒然造成灾区至少有数十万人饿死惨象。

由于此次朝廷赈灾的力度空前给力,先是令灾区当地府库及时开仓放粮,接着又在天津港购买了50万石的粗粮、咸鱼等等救灾物资输往灾区,使得山西的饥荒还未发展到“人相食”那个地步。

历史上的宁夏镇的兵变,士兵先是扣押宁夏巡抚王楫,以此要挟朝廷补发欠饷,但是最终要挟未能达成目的,士兵无奈逼迫杀巡抚造反。之后,虽然兵变风波虽然平息,但是却也杀戮了数千人以上,使得宁夏镇士兵进一步与朝廷离心背德。

这一次对于宁夏兵变的处理方案是派出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