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25

分节阅读 2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可怕排队枪毙式战争,让众多的贼军吓的脚软。

“肖贼就在50步外,胜利就在眼前弟兄们,给我冲啊”

“谁敢退一步,杀无赦”

匪军的头目们,依然是竭力的嘶喊着

林三枪知道,如果任由前面的竹枪兵逃跑,哪怕不用官兵追杀,他们也会被自己人踩踏而亡。

所以,林三枪拼命的组织督战队,将前面的竹枪兵向前驱赶。

皇家新军并不擅长近战,也许这些贼军冲上阵前,会给新军造成一定的麻烦。但是,短短的50米,就如同遥不可攀的华山险峰一般。

再加上敌军阵型已经彻底混乱,变成了人挤人、人踩人,那进军的速度,更是慢的如同蜗牛。

敌军艰难的跋涉中,每次踏步,都有几十人倒下。再次前冲了20几米,敌军大约只剩下800多人。

而之前还在嚣张的林三枪,也被一发流弹击中。在这名贼首毙命后,乌合之众们彻底的崩溃了。

“林将军毙了”、“败了”、“肖国师饶命”

这些贼军,有的还傻愣愣的继续向前冲,有的jg疲力竭在原地嚎啕大哭,更多的是撒丫子向山下逃。

“上刺刀,冲锋,抓俘虏”这时候,张瑜下令士兵发动总攻

战鼓阵阵,皇家新军的红sè军旗招展。

皇家新军士兵,如同猛虎下山一般,端着锋利的刺刀,看到敌人喊:“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基本上,敢于顽抗的敌军,还是很少的。再加上贼军的体力远远不如皇家新军,在这逃跑的贼军纷纷被追上。

等到皇家新军围上他们,用刺刀指向贼军,这些贼军便毫无抵抗意识的放下武器,抱着脑袋蹲下,等待发落

第四十二章追悼会、烈士、抚恤

皇家新军以完胜姿态,全歼了两千多人的匪军,匪首林三枪被流弹击毙。战后捕获了900多名俘虏,这些俘虏虽然一半以上带伤,大多数都是可以康复。只是其中100多人已经因为受到的刺激太大,成为了疯子。

不过,每一个大明子民,都是珍贵的劳动力。这批俘虏中,除了疯人会被集中关入疯人院治疗之外。其余人治好伤势之后,将会在葛沽镇进行为期三年的劳动改造。三年期满,可以成为民户。

至于,jiny妇女、残杀妇孺老人的罪人,将会杀无赦。乱世用重典,肖图白要用杀一批罪大恶极者,来震慑更多心存恶念却没有付诸行动的人。

而此次战役,皇家新军付出的伤亡也是微乎其微的。

只有三名士兵鸟铳炸膛,被灼伤、炸伤。还有十多人是与敌人扭打,受了一点轻伤。这些伤势都不太重,经过处理之后,受伤的士兵很快都能够复原。

最不幸是战士刘莘,因为追击敌人的过程中不慎跌倒,胸口撞在一杆敌人遗落的竹枪上,造成了意外身亡。

士兵刘莘虽然不是死在敌人手中,但是却是追击敌人过程中意外身亡,所以依然被评为“烈士”。

对于牺牲的“烈士”,皇家新军补偿100个月的军饷,而刘莘的家里还有父母以及弟兄姐妹6人,还能够享受烈属待遇,家人有病可以找军队的军医去治,逢年过节部队都会给他们家庭送上食品新衣。

对于烈士刘莘的牺牲,肖图白更是在部队为其开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有文工团女兵演技哀乐,3000名士兵鸣枪为战友送别,部队中刘梓的领导、战友们,都念诵了追悼词。

之后,文工团女兵又开始集体唱驼铃:

“送战友,踏征程。

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路漫漫,雾茫茫。

战斗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

当心夜半北风寒,一路多保重。

送战友,踏征程。

任重道远多艰辛,洒下一路驼铃声。

山叠嶂,水纵横。

顶风逆水雄心在,不负人民养育情。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

待到chun风传佳讯,我们再相逢”

当听到女兵们演唱这首哀伤的音乐时,赶来参加追悼会的刘莘的父母、兄弟们更是发出了痛不yu生的悲哭。

对此,肖图白代表部队,安慰道:“您们的儿子刘莘,是一名聪明、勤奋,积极向上的战士。他的战友、上级,平时对他的表现,都非常赞赏。而在这次战斗中,刘莘表现的也非常英勇,牺牲前说,如果我死,换来国家安定,换来百姓安居,死得其所,唯一有愧的是让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这样一位英雄士兵的牺牲,我们整个皇家新军3000官兵,都感觉到无比的悲伤。同时,更愧对您们这对英雄的父母”

刘母泪珠不断下落道:“国师大人您严重了,小儿生前就在家说,报效国家,马革裹尸是他的夙愿。能够为护卫家乡父老牺牲,死得其所。”

刘父更是坚定道:“咱刘家有四子,小儿为国jg忠,还有三儿。大人,再手下我家老二吧,他会以老三作为榜样,做一名好兵”

此时一名酷似刘莘的青年,跪拜于地,道:“大人,吾弟遗愿未了,吾替之完成。有朝一ri,平定了天下动荡,以慰其在天之灵”

肖图白见状,便破格收下了这位名叫刘旗的汉子。与刘莘一般,刘旗是一名庄稼汉,多年劳动使得其体力、耐力都不凡,更难得的是,他居然粗通文墨。只要在军伍中熟悉队列、火枪等等技能,很快又是一名合格战士。

这场追悼会,最主要的意义不在于刘家人的对于军队的支持。

而让士兵们充分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清楚的了解烈士家庭的待遇,是非常丰厚的。哪怕不幸为国捐躯了,皇家新军也会让其家人衣食无忧。

这样便消除了士兵很多的顾虑,使得他们在战场上更专注于战斗,而不至于担心战死后家属的生活问题。

事实上,大明的另外一只英雄部队“白杆兵”,便是采取了类似的作法。白杆兵的根据地是四川石柱县,而秦良玉的家族更是大明朝廷所封石柱县的世袭土司,年轻时候的秦良玉就喜欢与父母兄弟们一起农闲召集农村青年们进行练兵演武,所以石柱县的大多数青年都拥有了不俗的军事素质。

而秦良玉不但懂练兵打仗,更懂得发展生产和经济。在后世石柱县无疑属于贫困县,但是明末秦良玉所领导的石柱县不但农业发达,更有盛产“蜀锦”之类纺织产品,在四川属于非常富裕的一个县。所以,石柱县给予白杆兵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后勤基础。所有伤残的白杆兵,都能够得到赡养。而白杆兵死后,其家庭成员,都能衣食无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