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 分节阅读 11

分节阅读 1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毕竟,这些脏衣被,里面隐藏着大量的细菌、跳so,有着引发疫情的隐患。

为了预防疫情爆发

每一名生病的契约奴,都会受到免费的医疗。哪怕是与传染病毫不相关的骨折、腰肌劳损之类的毛病,也会被顺手治疗了。

短时间里面,总顾问衙门为此已经拿出了15万两银子的安置费。这些预算,都被切切实实的用到了灾民身上。

根据暗访的东厂、锦衣卫两套人马的回报,经手人员很老实,暂未发现中饱私囊现象。除此之外,总顾问衙门的服务态度也很好,令所有灾民如沐chun风。

一名老年契约奴感恩的说法:“老奴活了大半辈子,过的都是有上顿没下顿的苦ri子。总顾问衙门的官老爷,比咱亲儿子待咱更好要是大明的官,都有这么好,那就天下太平了”

在流民们大致安顿下来之后。

葛沽镇将劳动力进行科学的分配,组织500名劳动力建造房屋,2000人进行对葛沽镇周围开荒。

剩下的,妇女、老人们,也做一些简单的后勤任务,比如缝补、洗晒衣辈,煮饭烧菜、照顾幼童。

由于,肖图白给出的任务是chun耕之前,底线是给20万亩荒地开荒,并引河水灌溉。

目前,葛沽镇的2000名劳动力开荒,平均每人需要开荒100亩田以上。看似比较艰巨,但是总顾问衙在市场上斥资5万两,买到1000头耕牛。

配合锋利的钢梨,一头牛一天可以开荒3亩。1000头牛,一天就足以开荒3000亩,两个月时间足以开荒20万亩。

与此同时,组织人气挖几条沟渠,将几里外的河水引来灌溉,也并没有难度。

问题是,将岸知道完成了底线任务并不能够让领导满意,只有超额完成,才算让领导惊讶。所以,将岸觉得决定,雇佣天津的一些军户,为葛沽镇打工。帮葛沽镇开荒一亩田,验收合格后,给300文钱。

这样,雇人开荒十万亩,预算是3万两。雇人将剩余的30万亩田垦出来,也才花费9万两银子。

如果,这些地能够生长粮食,9万两的付出可能会获得百万两的回报。如果,这些地不能生长庄稼,造成9万两银子的巨大亏损,将岸也会为此负责

将岸看了看桌子上数年前的邸报,里面就有徐光启当年写的天津屯田垦荒的奏折内容。此外,桌上更是摆放了一本农政全书,书里面有讲解马铃薯、红薯等等作物的特xg能够在苦寒之地生长

“赌一把了”将岸咬牙说道。有时候,做官也讲究赌博赌赢了平步青云,赌输了摘掉乌纱帽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这是农政全书上关于马铃薯的记载。

明朝人把马铃薯叫做土芋,肖图白对于这个名称是比较陌生的。但是,看到了土豆之后,肖图白知道这应该就是自己要找的马铃薯了。

徐光启虽然了解土豆这种作物,但是并没有像红薯那样的喜爱。徐光启为红薯甘薯可写过甘薯疏的文章,大力称赞甘薯的作用,并且详细记录甘薯的种植心得、要领。可以说,徐光启是是一名“甘薯控”也不为过。

土豆也是适合在苦寒之地生长,产量不逊sè红薯,在味道上比红薯更适合作为主食。只不过土豆进入中国就被养在了深宫、皇庄中,种植范围并不如甘薯那么广泛,徐光启也没有深入研究。

肖图白令人到皇庄中寻找,果然有过关于土豆的种植记录,并且皇庄的仓库中,就保存了600万斤土豆,可以作为种子使用。

而且,皇庄就有100多个太监,专门负责种土豆。肖图白知晓后,也将这些拥有土豆种植经验的太监,调到了葛沽镇。

经过众太监讲解。

肖图白对照后世的土豆种植经验,写下土豆种植流程:

1、切块。将每个种薯切成8块以上。因其顶端优势,尽量在顶端有芽眼处多切块。

2、催芽。将薯块平放在干净湿润的土壤上,使薯芽向上,上铺2厘米土再平放一层种薯,反复3层4层后再上铺5厘米厚土,堆放在背阳处,15天后即可播种。

3、播种要求行距70厘米、株距20厘米,沟深6厘米8厘米,放种薯时使薯芽向上,然后覆土起垄高10厘米15厘米。

4、每亩田播种100斤种子,可以收获1500斤以上。

而土豆的生长期大约有90天100天。按照天津的气候条件,明年的二月份可以播种,到五月份即可收获。

肖图白令人将土豆种子,全部的拿到了葛沽镇。这600万斤土豆,看起来不少。其实,全部当做种子,也仅能够给6万亩田地进行播种。

肖图白无奈,准备每亩田播下25斤种子,这样便能够播种24万亩了。虽然这样一来,平均每亩的产量会减少。不过,总产量会比只给6万亩播种要高的多。

如果葛沽镇能够开垦出更多的田地,那么肖图白准备去种点红薯。

天津的红薯,虽然没有推广开来,但是怎么说徐光启当年的大力推广下,天津至今还保留一万亩的红薯种植面积。

至于红薯被明朝人当成猪食,肖图白并不在意。真不行,就将红薯真的拿来作猪饲料。反正肖图白的军营中3000名大兵,餐餐吃肉,已经导致了天津猪肉的供不应求

第二十章巡抚、东林党、市舶司

天津巡抚衙门。

巡抚贺世寿烦心的在府中踱步半晌,心中不得安宁。

幕僚赵慢熊悠然问道:“东翁,为何事烦心”

贺世寿面显怒容道:“自然是为了那个总顾问衙门”

赵慢熊道:“为令郎那件事”

贺世寿摇头道:“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