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678

分节阅读 67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大王恕罪,下官可不是这个意思。”那官中笑道。

“行了,走吧,反正都没吃,一道去。”徐卫扔下话,因距离不远,也用不着骑马,自有衙门里的差人来牵了马匹,他们一道往宣抚处置司衙门常驻的那家酒楼而去。那里,几乎都成宣抚司的“招待所”

了。

路上,众人都说着此去检查夏收的闲话,张庆也没提那急件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了酒楼,正是饭点,宣抚司里大大小小的官员听说徐卫回来了,免不了要过来打声招呼。这么一折腾,好一阵功夫之后,他才得空夹了几筷子菜。

又谈了一阵今年的收成,丰收嘛,大家兴致都还不错。旅途虽然劳顿,但几杯酒一下去,舒坦。徐卫垫巴垫巴之后,这才问道:“张参议,你方才说甚急件”

“大王,这事说起来还不小。”张三抿了。酒,正sè道。

徐卫一边吃菜,一边听着下文。只见张庆斟酌片刻,才道:“泾原经略安抚使王禀,以超龄多病为由。要向朝廷乞致仕。”

“王经略要致仕他多大”一名丰办公事随口道。

“估计不小了,我记得当年他从种太尉处调归大王节制时,便四五十了吧想是不过古稀也相近了。”另一准备差使道。

“朝廷对于武臣致仕宽松得多,只要条件允许,朝廷需要,年纪不作限制,他如何主动求去”干事道。在宋朝,对于文臣,致仕的年龄是有规定的,到了年纪,你要自己不自觉,不想走,言官绝对弹劾你。这世上,什么事是最容易干的就是当官,是人都会当官,但这指的是文官。武臣就不一样了,带兵打仗这是个技术活,没两把刷子不行。所以,朝廷对武臣的致仕年纪不作硬xg要求,只要不是说让朝廷不放心,基本上干到死为止的例子并不少见。

想王禀也算是威名赫赫,西军的强盾啊,对于城防作战那是有很深的造诣的。宋金事变以来,累立战功,作得泾原大帅,手握强兵,荣获建节,这么好的条件,不干到闭眼那一天作甚

张庆扫视众人一眼,道:“王经略一是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几十年征战下来,浑身是伤,也实在难以承受这重担。这不中原光复了么他是想告老还乡,养病去。”“那就难怪了,老经略为国征战一生,也是时候贻养天年了。”

众人皆道。

徐卫一直没有表态,王禀要求退休这不算什么,年纪大了,身体不行,想退休就退吧,而且以他的功劳,退休以后领全傣是没有问题的,按惯例,朝廷还会让他以高一级的待遇致仕。他现在是节度使,以太尉级别退休,想来不难,纵使有人想说什么,自己也会替他把这事办下来。

问题在于,王禀如果去职,这泾原帅位就空出来了,谁来接任

泾原这一路情况特殊,打从徐卫的大伯父徐茂任职泾原帅司开始,徐家三代人在泾原经营多年。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那自不用说。

当年徐原去世之前,就曾想让自己的儿子接帅位,但徐卫不同意。不过,那时候他也曾向自己的大堂兄表态,让徐成作泾原副帅,这个安排就是想着有朝一日,仍旧让徐家人执掌泾原兵权。现在王禀求去,是不是该让徐成扶正了这厮论能力、资历、威望都没说的,他年纪比徐卫还大两岁,也该出头了。

只是,这终究是一路的大权,不是仨瓜两枣,肯定是要走朝廷这个过场的。索xg,且容王禀上奏,等他退休的事办完,即命经略副使徐成主持泾原军务,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朝廷应该没有什么异议。。

第七百八十九章风云再起

徐卫正琢磨让侄儿徐成扶正,作泾原经略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就出事了。这事看起来似乎和陕西挨不着边,却是起了个头。

刘光国刘光远两兄弟不是正打山东么起初打得很顺利,由淮西军改编而来的神武左军也不是吃素的,对付山东那帮子金军绰绰有余。

即使有金营名将马五坐阵,金军还是连战连败,徐州这个门户一丢之后,宋军长驱直入,tg进了数百里地。

可刘光国封王心切,贪功冒进,马五亲自领军,与意图直扑济南的刘家兄弟硬碰硬地打了一仗,神武左军受挫,而且挨得不轻。按说这不是小事,理应向朝廷上报,你不能说我没有全军覆没,只是败了一阵,就当没事。但刘光国并没有上达天听,而是隐瞒了战败的军情,偷o地调李显忠增援。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瞒得再好,也得需要粮草军械来补充损失吧杭州的人就从他连续数次索要补给,恰好李显忠部也讨要装备这一点上看出了端倪。很快,事情查证出来,徐良非常冒火。再加上前些时候,神武左军杀俘屠城,杀良冒功这两桩事,徐六于是下省札,斥责了神武左军种种行径,并指名道姓批评这是你刘光国的责任。

同时,还请求皇帝下御札,责备刘光国。

皇帝赵谨听说此事,倒打算如徐六所请,可刘皇后很是不满。

“苦口婆心”地皇帝面前表示,臣妾的父兄在前线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为陛下讨还山东,为这些许过错便严厉谴责,一则寒了忠臣心,二则也打击士气。皇帝是个没主见的,听皇后枕边风一吹,便对徐六道,既然徐相已经下了省札斥责,朕就不必了吧,只叫刘光国好生用兵便是。

徐六虽然不悦,却也不能勉强皇帝,这事就罢了。刘光国得了李显忠增援以后,重整旗鼓,再战齐鲁。李显忠到底是了得,他出自西军,知道耶律马五的手段,神武左军兵力上来说并不占优势,马五此时集结了重兵,拱卫济南府,若强打济南,那肯定是硬碰硬,即使得胜,也是元气大伤。莫如退回徐州,转兵去攻沂州,从侧面迂回进攻。

但刘光固不愿意这样作,他不是不认同李显忠的意见,而是认为若果真如此,那么徐州就出现空档,万一马五趁娄来取,岂是坏我大事

李显忠分辨说,这里距离京畿这么近,友军自会有所反应,不必担心。

他哪知道,刘光国担心的就是这个“友军”收复山东,乃得封王,这是朝廷对他的承诺。因此,他就是要凭神武左军一己之力收复山东全境,丝毫不愿假手他人,以免落人话柄,将来又打口水仗。

他是主帅,李显忠无可奈何,只得整军备战。数日之后,宋金两军再次对阵,马五见刘宣抚卷土重来,他素谨慎,也不敢大意,亲自压阵。他从燕云带来数万精兵全部派上用场,两军将士十数万人厮杀不休。金军确实江河日下了,可这从燕京调来的数万金军精锐,着实是百战雄师,神武左军打得非常吃力,刘光远亲自率领部队几次突击,结果死伤惨重。刘光国杀得红了眼,誓不后退。双方血战三个时辰,不分胜负。

不怪刘光国没手段,只怪他运气不好,到了下午,本来晴空万里,却突然降下倾盆大雨雨势之猛,几步之外就已经看不清楚子。自然,这下雨影响的是双方,你看不清,我也看不清。问题出在宋军的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