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647

分节阅读 64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一点,相信朝廷知情以后也会考虑的。”,张浚宽慰道。“如果实在没有办法,还有一条路子可走。”,徐卫知道他说的是什么,直摇头道:“不成,年年增印钱引,已经nng得贬值了,再下去要n的。”,这在川陕是一个惯例”一旦到年底,钱不够用,官府就增发钱引,也就是纸币。可因为年年这样搞,官府把真金白银拿到手了,百姓手里的钱引却因为增发过多,而引起贬值。

一时权宜还可以,长久以往,就属害民之举。这三年里,川陕一直没再增发,现在,徐卫也不想再开这个头。

“那就只能指望朝廷多少下拨一部分了。”,张浚无奈道。

“话是这么说,但还得看这位汤宣谕回去以后是怎么向上呈报的。”徐卫随口道。

“大王认为他不会据实以报”张浚有些吃惊。

徐卫却不回答,这个人是秦桧举荐的,叫他怎么相信哪怕徐六来信,不止一次地夸奖秦桧是个好帮手,但徐卫仍旧对此人怀有深深的敌意和戒心。

两人正绞尽脑汁想辙,忽见张庆一阵风似的卷进来,也没有和张浚打招呼,直接冲到徐卫面前,一张脸因为兴〗奋,竟然泛着红光。

徐卫两眼一眯:“作甚”,“大王,好消息”,张庆疾声道。

徐卫看张浚一眼,笑道:“除非你现在能给我nng来五百万缗,其他任何事都不算好消息。”,“五百万”,张庆显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张浚上得前去,打趣道:“张机宜,你回去变卖家产,能变出五十万缗否”

“五十万你不如把我卖了。”张庆笑道。但他马上想起正事,对徐卫道“大王,我收到从河东传来的消息,金国正在大办丧事。”,“丧事”徐卫张浚异口同声。

“谁死了”徐卫往前一仆,追问道。

“宗弼”张庆沉声道。

“宗弼金国粱王兀术”,张浚有些不敢相信。

“还有另一个宗弼么”,张庆反问道。

徐卫也吃了一惊,起身绕了出来,疑hu道:“兀术死了消息确实否”

“千真万确,绝不会有假卑职已从多个渠道加以证实兀术确实是死了”张庆斩钉截铁道。

“这耳真是个好消息”张浚道。“宗弼把持金国朝政,一贯主张南侵,金军几吹南下,都是此人统率。他一死,我们少一劲敌又尤其是目下这个时期,宗弼可谓死得正是时候”,徐卫沉默半晌,忽然问道:“谁接他的位置”,“这个暂时不明朗,完颜宗贤任左相,看似他要接宗弼的位置。不过,另一人拜了平章政事。”张庆道。

“谁”徐卫问道。

“就是前几年在榆次被我军杀得鬼哭狼嚎的完颜亮,nv真名迪古乃。”,张庆笑道。

“完颜亮”徐卫脸上浮现出怪异的笑容。因为他实在不晓得完颜亮出头是好是坏。历史上完颜亮是金国第四代皇帝,称为海陵王,正是他成就了虞允文“采石大捷”,的千古功名。此人好像即位不久,就不顾事实,谋划小灭宋,起六十万大军南下,为宋金史上前所未有。

不过现在思考这个问题还为时尚q。兀术一死,金军失去领袖,这正是宋军北伐收复失土的绝佳时机

“传我命令,召集永兴、廊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两兴六司将帅本月底之前到凤翔府。届时,马扩张庆随我同往宣抚处置司一应事务,悉委德远处理”

完颜宗弼,亦即兀术去世的消息,不久也为江南所得知。就算再没有dng察力的人也知道,兀术一死,宋军北伐的时机就到了早在三年前,朝中就有大臣吵着闹着要举兵北伐,蛰伏三载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徐良随即上奏皇帝赵谨,请求皇帝发下北伐诏命,并且御驾亲征号令四大宣抚司,尽起jg锐,举兵北上宰相一带头,朝臣们没说的,众口一词,都请皇帝下诏北伐当然至于是否有必要御驾亲征,有些人持保留意见。

赵谨这几年皇帝作下来,基本上没什么长进。要说他是个昏君吧,也不对,因为首先他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不好s,不好玩,也不喜欢什么诗词歌赋丹青书画之类;其次,他也没有干出什么出格的勾当,反正就是本本分分,规规矩矩,每天该干啥干啥,早朝出来坐着,听大臣们争吵退了朝,如果宰执大臣们有事情需要商议的他到垂拱殿接见,继续听宰执们争吵;最后他也从来没出什么昏招,以至于祸国殃民的,因为他压根就没有什么建树,国事皆决于宰执。

不过,还是有两咋,问题,引起大臣们的注意。第一,皇帝好像有些惧内,虽然后宫的事朝臣不宜过问,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大臣们还是隐约听到了一些传闻,诸如皇帝下朝之后,第一个去的地方必是皇后处,刘皇后可能经常吹枕边风,她爹刘光国已经作到太尉,她二叔刘光世,在西军里是最上不得台面的,居然也是两镇节度使,她三叔刘光远,何德何能啊,居然也建羊最离谱的,是她祖父刘延庆去年闭了眼,皇帝竟想追封郡王爵位

你说她父叔三人身居高位也就算了,毕竟是皇亲国戚嘛,而且手里都握着兵,北伐用得上,无功提拔大臣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延庆有什么当年联金攻辽,他是总指挥,结果一败涂地,国家多年积蓄的力量毁于一旦后来重新启用,也没见什么拿得出手的功劳,作个西府长官,也不过是安置老人而已。如果追封他为郡王,你让在世的两个郡王,何灌徐卫怎么想人家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拿战功堆积起来的就不说何灌徐卫,你如果追封刘延庆为郡王,等他下了黄泉,碰到清河郡王徐绍,有脸相见么

第二,皇帝有宠信宦官的倾向。从前他王府里的宦官召集都在内sh省挂上了号,不是押班就是都知,甚至连先帝信赖的内sh沈择也不知走了什么n路,居然又出来了。为此,徐良等人不少规劝,可皇帝每次当着宰执的面,都许下承诺,可隔上几天,就全都忘了。幸好,现在宰执大臣们手里握着权,皇帝奈何不得,所以他的内sh才没有飞扬跋扈,但照此下去,难说得很。

此时,大臣们才有些郁闷。民间有句俗话,叫“千选万选,选把漏油灯盏。”当初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支持宰相意见,拥立了当今天子,满以为他会像登基之初许诺的那样,继承先兄遗志,以收复失土,洗雪国耻为己任,现在看来,这个担子对他来说,太重了。

但是,皇帝再怎么样,他还是皇帝,在北伐这种大事上,徐良等人必须取得皇帝的批准和支持。

可赵谨就犯难了。

北伐不北伐的,不打紧,他不在意。你们可以北伐,毕竟收复失土嘛,但凭什么叫朕御驾亲征我又不懂打仗,叫我去有什么用战场上刀箭无眼,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就算不叫我上第一线,可离前线越近,不是越危险么打仗有徐卫,折彦质和我岳父他们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

皇帝忧虑,刘皇后又跳出来给他“鼓劲”声称皇帝就该坐镇行在,打仗自有将帅,徐良等人鼓动御驾亲征纯粹是多此一举,搞形妾,走过场黄后这么一说,更坚决了皇帝的决心。可他又不好直接跟徐良说朕不想去,有一天面对徐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