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629

分节阅读 62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徐相”当他经过一处人群中,有人出声唤道。

徐良探近一看,现是参知政事朱倬,旁边有开封府尹,有另外一个参知政事李若冰,遂上前道:“几位来得真早,说什么呢”

“还能是说什么大臣们都在议论北方来的使者。”朱倬道。

那开封府尹此时问道:“徐相,听说你和赵相接见过使者,到底说些什么女真人提了什么条件”

“这事,现在不好说,圣上还没有明确的态度。”徐良道。旁边有人听见他们谈话,自动围了过来,都想探听些消息。在众官殷切地询问之下,徐良露出一点口风。“总之有一点可以肯定,女真使者此番来,是想议和。”

话从他嘴里说出来,那分量自然不一样。尽管大臣们大多猜得到是这样,但现在得到了确认,一时哗然。有人道:“此前川陕宣抚处置司出兵收复了河东半壁,女真人在这个当口遣使来议和,岂非就是求和”

“这不明摆着的事情么打不下去了,只能求和”

“哼,怎么说来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女真人也不复昔年之勇了。”

“要按我说,议什么和现在我朝占主动,凭什么跟他议和想议和也可以,还我河南、山东、淮东、河北、河东,咱们就跟他谈。”

此话一出,招致一片反对之声

“刘司谏,你这话就过头了。虽说这几年大局有所好转,但女真人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视,现在主动提出议和,若有让步之类,能谈就谈,你这一句话拒人千里之外,恐怕也不妥。”

众官议论纷纷,一个洪亮的声音道:“现在还没有眉目,诸位同僚不必操之过急。”

徐良一看来人,笑道:“赵相来了。”

“徐相。”赵鼎打了声招呼,随即笑道“这人上了年纪就是没意思,晚上睡不着吧,早早地起来等着上朝,结果临出门倒困了一会儿,幸好赶上了。”这上朝是在京升朝官们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无故迟到缺席那是要受处罚的。

说了好一阵,天麻麻亮,但有御史看时候差不多,开始整队。文武百官各依品秩站定,排好队伍,准备向资政殿出。哪知队伍刚要整好,远远望见几个人打着灯笼匆匆过来,等走到近前才现是内侍,在人群里四处问着:“赵相和徐相何在”

众官互相指引,来到徐良赵鼎面前,一名内侍小声道:“两位相公借一步说话。”

徐良赵鼎对视一眼,什么事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遂移步出了队伍,走到那拱桥上,只听内侍道:“两位相公,今日早朝取消。”

虽说取消早朝不是什么大事,但皇帝自“亲政”以来,一直勤政,不管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来不轻易取消早朝。因此赵鼎一听就问道:“为何”

“是不是官家御体欠安”徐良也问道。

“请两位相公散了大臣,随小人入宫,到时便知。”内侍回答道。

他既这么说,赵徐二相也不好再问,徐良遂回去,放声谓一众同僚道:“今日早朝取消,诸位各自去衙门吧。”一语既出,文武百官窃窃私语,取消早朝为什么但他们也不可能去追问,于是除中书官员以外,其他大臣成群结队地出了宫门,各自往各自的官衙去了。

徐良赵鼎两位宰相,就在内侍引领下投禁中而去。路上,赵鼎又问了一次,那内侍方才回答道:“昨天夜里,官家病情加重,高热不退,太医院来了好几名太医也束手无策。后来,还心动了太上皇,太后,皇后,也跟寝宫里守了一夜,至今未合眼。”

徐良赵鼎同时停下脚步,赵鼎失声问道:“怎么回事严重不严重”

“我的相公哎,高热不退啊从昨晚到现在,宫里就没有消停过。至于现在情况怎么样,小人就不得而知的,这得问沈都知。”那内侍答道,随即又催促道“快走罢。”

复往前行一段,两位宰相突然现原来不应该派人把守的地方,却多出来全副武装的士卒,徐良皱眉问道:“这是作甚”

“小人不知,估计是沈都知的命令吧。”内侍猜测道。沈择除担任内侍省都知以外,还掌管着禁中的内卫,而且,朝中对他参与军政的事情已经有所传言,言官曾就此事提醒过皇帝,但基本上没有效果。

“胡闹”赵鼎不满道。“这宫中太平无事,加什么守卫惟恐天下不乱是不是”

“行了,现在不是说这个的

时候,走罢。”徐良沉声道。两人随内侍快步而行,不一阵,至天子寝宫,整了衣冠后,等在外头。

里间,正上坐着太上皇赵桓,却不见太后和皇后,料想要么就是已经离开了,要么就是回避了。两位宰相入内以后,具礼拜道:“臣拜见太上皇。”

当初那场政变,正是因为徐良一力“破坏”,才搅了赵桓好事,因此太上皇自然不会亲切,伸手道:“两位贤卿平身吧,坐。”

二人谢过,落坐之后,徐良担心皇帝病情,直接顺道:“不知圣上病情如何”

“找你们来正是为这事。”赵桓立即道,语至此处,叹了口气“给大哥说了多次,身体不好就要注意休养,却一直不听,如今倒好”

“太上皇,听说圣上高热不退,不知如今好些了么”赵鼎再次问道。高热不退,严重了要危及性命,这是常识,所以不怪他二人急切询问。

赵桓看他二人一眼,回答道:“折腾一晚上,太医手段用尽,今早总算有些起色。热倒退了,但皇帝还没有醒,召两位贤卿来,就是告诉你们一声。看皇帝这情况,暂时是无法理事了,朝政上你们身为百官领袖,就多费些心,商量着办吧。”

这自然是责无旁贷,皇帝无法理事,宰相就来作主。但如果是日常事务,宰相处理也就处理了,但眼下却有一桩要紧的事情

徐良问道:“启禀太上皇,旁的事好说,眼下金国使臣已至行在,提出议和,这事若无官家明确表态,臣等恐怕就只能拖下来。”他这么说,是有原因的。他本人当然主张拒绝议和,但皇帝是什么态度不知道,眼下天子既然病了,正好把金使晾起来。

赵桓从前,虽然退了位,但对朝政大事还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