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448

分节阅读 44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赤髯虎是个行家,见金军反常,勒令部队撤回,迅把这个情况报告给紫金虎。

冯店镇,自从秦凤军和两兴军把大营扎在此处之后,镇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因为军明令,官兵都不入镇,便是有事进去,也严禁进入民宅。冯店镇就在延安附近,西军百姓怎会没有见过但纪律如此严明的西军,却还是头一遭碰到。

有那进镇公干的军汉,百姓看他劳苦,端碗茶水相敬,人家也不接。若是采买货物,分不会短少。遇到妇人,至多也就是看上几眼,绝不敢出言调戏。自大军到此,镇没少一只鸡,没丢一条狗,这可就让百姓刮目相看,交口称赞。

大营帅帐,徐卫正和将佐幕僚们研究金军出现的新情况。按说,才打一仗,而且金军也并没有败阵,应该不会是畏缩了,但为什么坚守不出

“宣抚相公,怕是韩常料定我军粮少,想耗空我们。”徐洪神色冷峻,沉声说道。

徐卫估计也是这样,遂点了点头。没仗打正憋气的张宪此时质疑道:“韩常怎么想的我军虽然粮少,可泾原军不缺,随时可以支应我们,能让他耗空”

徐卫缓缓摇了摇头:“他能想到耗我们,当然也会对付泾原军。传我命令,让王禀徐成当心自己的粮道。”

韩常虽数败于西军之手,但这一点还是证明了他金营名将的分量,他在扬长避短,打我要害啊。

“相公,军还有二十日口粮,纵使得不到补给,也暂时无虞。卑职的意思,既然他想让金军凭借营垒拖延,我军不能给他这机会。可尽起主力往攻,拔了他的营寨”吴玠建议道。

徐卫默不作声,吴玠的意见是对的。我军初来,士气正旺,当趁此机会,把延安城外的敌军统统清除,或者赶进城里。否则,等到士气下降,军疲敝之时,又得摊上攻城,那就不好玩了。延安城池广大坚固,绝对是一块硬骨头。

只是,始终觉得心里还有点悬,底气不那么十足

“报熙河帅司使者到,求见宣抚相公”帐外一声喝,帐内将帅们齐齐侧目徐卫更是眉目一展姚平仲的使者到了,他会给我带来什么消息

第五百六十六章夏军突来

第五百六十六章夏军突来

却见一人,当在弱冠之年,穿一领直缀,腰里别把短刀,收拾得十分利落。入得帐来,望定徐卫,抱拳道:“卑职见过宣抚相公。”随后,作个四方揖,给诸路长官致意。

紫金虎没闲心问他姓名军职,直截了当道:“说,熙河军打得如何”

那人面露喜色,大声道:“不负相公所托,姚大帅率熙河健卒猛攻蒲津关,已于本月上旬夺取关防以及浮桥。金军残部贬退至东岸,因有军令,熙河军没有追赶,只稳固关防。”

好好个小太尉果然是不负所望稳了稳了只要是这关防和浮桥一下,陕西就稳了从此,真个是关门打狗,不用再顾忌金军援兵渡过黄河进入关

徐卫自誓师出征以来,就没有这么高兴过,在那牙帐里大笑道:“熙河帅司此番夺取蒲津浮桥,可谓抢下头功他日叙复陕之勋,当书熙河第一”

众将听了这话,却并不妒忌。夺取蒲津关和浮桥,断金军入援之路,是此次战略的重之重,姚平仲率领熙河勇士不负所望,破敌建功,让人佩服

徐卫又询问了详细经过,得知熙河军开始进攻并不顺利,金军凭借营垒坚守,两次打退熙河兵,在熙河副帅关师古建议下,小太尉耐着性子等重型器械运抵,架起砲车百余座猛力扣关,击毁金军短墙工事,迫使对方出来接战。在激战,熙河军面对剽悍的女真本军毫无惧色,番汉将士同心戮力,两战两捷,最终迫使金军退过黄河

至于同州之敌,在西军主力北上以后,金军组织了几次突围,都被吴璘李成等人挡回去。浮桥一下,熙河军又可兼顾同州,可谓万无一失

徐卫听罢,甚是欣喜,谓诸将道:“至此,我军大可在陕北安心勾当,关夫复何忧”历年来,除姚必隆前两年曾引八千军参加歧山一役,熙河帅司罕有战功,此番,小太尉足可扬眉吐气了。能不能如他所愿建节不好说,但光复陕西,确是自熙河军始。

当下,让那使者休辞劳苦,领了赏以后,立即赶回关,转告熙河将士并吴璘等人,小心提防,不可大意轻敌,蒲津关一丢,金军必然再起大军来夺。旁的不说,一切以稳固关防为重其他的事,等打下延安再说

熙河军建功,固然让人高兴,但杨彦在丹州迟迟没有消息传来。丹州不下,主力的后勤保证就跟不上,非但军粮无法得到接济,重型器械也送不上来。似金军今天这般,坚守营垒不出,若尽起大军往攻,拿不拿得下来另说,但势必付出极大伤亡。

当徐卫把这点考虑说出来时,诸将有赞同者,也有不以为然者。如今黄河一隔断,陕西金军已陷入绝境,何必畏惧

“本帅的意思,分遣一偏师南下,协助杨彦南北夹击夺取丹州,使道路无遮。等物资器械运抵,再大规模进攻,诸位以为如何”徐卫问道。

“似此这般,若丹州一日不下,则道路一日不通,我军便得空耗一日。军存粮不过二十日,万一粮尽,军心动乱,却又如之奈何”吴玠提出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吴参议所言甚是,宣抚相公,军存粮本不多,指望泾原军周济,万一有变,数万人便束手无策,此非稳妥之计。卑职建议,兵丹州可行,但同时也须猛攻金营。善战者,不虑胜,先虑败,若是在此空耗至粮尽,金军万一洞察,乘我疲敝之时反扑,如何是好丹州延安,两面都须兼顾才是。”徐洪也附和道。

徐卫抿嘴不语,良久,放弃自己的想法,赞同道:“有理,依你等所见,遣何人往丹州”

话音方落,一将大声道:“卑职愿往”

众人寻声望去,却是徐洪的儿子,徐勇。年二十六,少从父征战,受恩荫补武敦郎军阶。有气节,兼胆略,军号为“少帅”,如今充任两兴安抚司胜捷军副统制。

徐卫见侄儿主动请缨,笑道:“你既愿去,要多少人马”

“卑职乞四千精兵。”徐勇回答道。

“够么”徐卫又问。

“足够。”徐勇大概是继承了父亲的脾气,话不多。人虽年轻,但丝毫不给人轻浮之感,很是踏实。在徐家下一辈里,徐卫就看好两个人,一个便是徐成,一个就是这徐勇。

“好便给你四千精兵,配给火器,十天之内,你和永兴帅杨彦必须打通粮道。你自问办得到,才可出。倘若失期,你和杨彦俱受军法制裁。”徐卫正色道。

一听这话,帐便有将领暗自庆幸。幸好自己没脑袋一热去接这派遣。丹州虽然地小城薄,但形势险峻,且那敌将颇有章法,万一十天时间打不下来,功没立不说,还得受军法制裁,风险实在太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