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417

分节阅读 41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从前,泾原路的镇戎军的榷场是最繁荣的,可因为徐大这么一稿,党项的走私商人很多都跑到环庆边境去勾当。奈何环庆的局势一直不稳定,受战乱影响,这几年生意很不好作。夏国的权贵们,想穿丝绸没有,想喝好茶没有,想在家里摆个宴席,都凑不出一整套汝窑来。如果谁能在家里点上海外的香料,那是顶有面子的事情。”胡茂昌侃侃而谈,显然这次去收获不少。

徐卫频频点头,照此看来,我们消费的,都是牲畜、皮货、药材这些农产品,但党项人消费的,却大多是奢侈品。奢侈品好,奢侈品利润高。

“是不是夸张了点”

“哈哈,大帅明鉴,这话或许有些夸大,但足以说明重开互市的前景。有些商人得知我在活动,甚至找上门来,希望预定大宗的商品。相公,商机无限呐这金山银山堆在面前,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取。”胡茂昌劝道。

当然愿意,如果与西夏重开互市,得到的,并不仅仅是税收。互市只是个开头,徐卫的构想,是通过互市,与西夏官方打通联系,先经济,后政治。

陕西目前的局势,虽然因为对韩战争的胜利而得到好转,但从根本上来说,宋金之间的攻守态势还是没有根本的转变,弱者要对付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合。当今天下,当然说得准确一些,东亚,我方能与之联合的,也就是党项而已,难不成你还能指望高丽么

但是,宋夏多年战争,把关系弄得很臭,党项人又向金称臣,你突然之间要与其联合抗金,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不过到了眼下,这种情况已经有了转变。首先,宋金战争爆发,大宋停止了在西北的扩张,宋夏之间的根本矛盾已经没有了。其次,夏金之间的关系也并非铁板一块,这从党项人积极与契丹余孽联系可以一窥端倪。最后,西夏需要和大宋之间的经贸往来,这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

如果能联合西夏,还不要求它直接出兵抗金,只要宋夏站在一起,对女真人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更何况,在西域还有耶律大石。

“如果重开互市,不可能一蹴而就,先得有个试点。依你之见,哪里合适”徐卫问道。

胡茂昌垂首沉思,坦白说,最好的地点还是泾原。泾原路里的镇戎军,毗邻夏国的静塞军司。而且这里从前就曾经是榷场所在,基础很好。可徐原不是易与之辈,他从边境走私中渔利不少,绝不可能对重开互市持积极支持态度。退而求其次,还是环庆为宜。

“环庆,定边军。”郑重思考之后,胡茂昌建议道。“定边军之北,便是西夏的盐州,这个地方两国商人近年来活动频繁,在此互市的话,难度不大。”

徐卫沉默不语,从胡茂昌的话里不难听出,镇戎军应该是最合适的,可大哥杵在那里,一时也撼动不了他。环庆刘光世刚坐上帅位不久,且实力最弱,他在诸多方面都必须仰仗制置司,如果把榷场设在环庆境内,刘光世当然会积极响应。反正现在也只是试点,等将来需要扩大的时间再计较其他。

一念至此,他说道:“好,这事本帅一定会慎重考虑,并和有司商量。你辛苦了,先回去吧,有消息,本帅会先通知你。”

胡茂昌闻言大喜,起身拜道:“那,小人可就回去静候佳音了”

徐卫说干就干,没几天他就呈文川陕宣抚司,从局势、利益、影响各方面阐述了重开互市的好处,又提到了民间有些呼声,希望川陕宣抚司能善加考虑。

徐处仁正为增加川陕财政收入而绞尽脑汁,徐卫的上报让他欣喜不已。这几年间,他光顾在内地想办法,却遗忘了党项。在召集各司官员简单商议之后,他就回复徐卫,这事可行,可以让地方官府先和党项人接洽商谈,徐制置你看着办。

这事不但属于经济范畴,更涉及到外国,怎么说也不该是徐卫管。因为制置使是专管军事的,不插手内政。但徐处仁为什么让徐卫主持这件事原因就在于,徐卫提到先在环庆路的定边军试点,环庆这些年来几历兵祸,定边军数次易主,地方行政机构早就没了,一直是军管状态。再加上,随着徐九权力的扩大,陕西很多事情都难以绕开他。

得到宣抚司的批准,徐卫想也不想,就派遣马扩北上,代表陕西去跟党项人接洽。马扩资历算得上老了,徐卫还在带乡兵的时候,人家就已经是五品武职。只是时运不济,摊上个“海上之盟”,一度流落江湖。就算后来入陕西官场,也难以施展。即使是徐卫任命他为秦凤帅司的“参议军事”,但在良将众多的紫金虎麾下,他的光芒也总是被吴玠等人掩盖。英雄无用武之地,叫人惋惜。

老实说,马扩虽然是武举出身,武艺高强,且通兵法,但他的长处,还是在于外交。整个大宋,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他外交经验丰富。马子充跟契丹和女真的高层都有过来往,再加上他是陕西本地人,对西夏也不陌生,除了他,还有更合适的人选么

宋建武元年,是陕西“大跃进”的一年。

战事结束以后,陕西四路都在埋头发展。扩军、训练、营田,忙得不亦乐乎。其中,大帅们对营田尤其积极。所谓的“营田”,就是官田的一种,募人耕作,量收租利。陕西四帅皆兼营田使,朝廷规定,把陕西无主之地收归官有,成为官田,让各路帅守在操练之余,让士兵耕作,也可募流民耕种。收获之后,按一定比例收租,一部分转为军粮,一部分上交宣抚司。

大帅们看到营田有利可图,最起码能保障本路军队的供给,无不倾注心血,认真办理。这其中,又以徐卫为最。

他的防区,凤翔府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土地肥沃,出产甚丰。更兼收复了京兆府、耀州、华州、定戎军以后,半个关中平原都在他手上。更兼有“营田使”的便利,他自然要善加利用。

不过紫金虎笃信一点,真正的作战部队,如果去搞屯垦,铁定会影响战斗力。他手里的军队,几乎都是一线“野战军”,任务除了打仗就是训练,不搞其他。但防区里那么多的无主良田,不可能空着吧

徐卫采用了刘子羽的建议,杨彦在长安不是招来了很多的韩军、义军、盗匪么这些人当中,只有极少一部分被编入了西军,剩下的还没有去处。这些人,你如果不给条活路,他们极有可能走上邪道。落草为寇,祸害地方还是轻的,搞不好转投金国都有可能。

既然虎儿军不种地,那就让这些人种。把他们都组织起来,也不纯当农民,按乡兵的体制加以整编,分给土地,使其耕作。忙时务农,闲时操练,由秦凤帅司派出军官管理。等收获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