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416

分节阅读 41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四章机会来了

徐原向来偏爱他的长子,所以要叫个儿子回来作陪时,想也不想就是徐严。听徐九这么一提,他点头:“也好。”

徐吴氏上了年纪,絮叨惯了,正好赶上小叔子来,忍不住叫苦道:“老九,你这哥哥自打从庆阳回来,看谁都不顺眼,跟自己都不过去,你替嫂子好好劝劝他。”

徐原大为光火,吼道:“哪那么多废话还不快去我和九弟有正事要谈,婆姨家搅甚么搅”

徐吴氏嘀咕几句,这才退了出去。她一走,徐原起身道:“走吧,这也不是说话的地方,上花厅去,容我披件衣裳。”

徐卫闻言一笑:“这不挺好么这才叫坦诚相见。再说了,又不是外人,何必客套”

“你好歹也是制置使,现在西军数你最大,我在卧室里跟你见面,这叫什么事”徐大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徐卫收起笑容,把手一挥:“罢了,闲话打住。大哥,这次来渭州,一是看望你,二是有一件事要跟你商量。”

徐大一听,心里多少舒服一点了。老九虽说是西军总帅,但看看,遇到事还不是要来跟我商量商量遂取了件直裰披在肩上,坐回桌边,点头道:“说吧,什么事”

徐卫沉默片刻,象是在思考要怎么说。好一阵后,才道:“此番,我军两个战场都取得胜利。朝廷有不少庆祝的事宜,这本来跟咱们陕西也搭不上边。不过,前些时候有内侍到陕西来传诏,提到一个事。”

徐大好像很感兴趣,认真地听着。

“说天子打算按惯例,让陕西派员去杭州献俘。此番作战,我军俘伪韩齐王高孝恭之子高宛,以及金韩两军中高级将领多名,应该说还是拿得出手的。”徐卫道。

徐大的兴趣更浓了,逢重大军事胜利,朝廷召前线派员去京献俘。首先是在宣德门举行隆重仪式,而后奉派之将入讲武殿朝贺皇帝报功,这是惯例。但是,谁去献俘,谁就等于撞大运了。原因就在于,一般来说,奉命去献俘的人军阶都不会太高,但是一定要有背景。因为这个人是铁定会受到官家接见,一睹天颜,这是给皇帝留下印象的好机会。从前,种师道就干过这事。

“嗯,确实,那你打算派谁去”徐大试探着问道。

徐卫直视着他,似笑非笑道:“大哥以为呢”

看堂弟这副表情,徐大心里就活动了,赶紧道:“你是制置使,这事还不是你说了算你让谁去谁就能去老九,你看”话至此处,自觉有些不妥,就没再说下去。

徐卫却紧追不放:“怎么大哥可有提议”

“没有没有,这事我又作不得主,你说你说。”徐原推托道,心里却盘算着该怎么向堂弟开口。

徐卫忽地一叹:“其实这事我也作不得主,因为赵官家在诏书里说得明白,让我派徐家子侄赴行在献俘。我估摸着,这是对我们徐家的一种荣宠吧。”

徐大两眼一瞪,心里憋着的话几乎就要脱口而出。但还是忍了忍,趋身向前,小声道:“那你打算派谁”

徐卫故意卖关子,轻笑道:“我反正是还没儿子。”

徐大干笑两声:“你没有,老四老五不都有么徐仲已经作了副统领,咳咳,不过就怕这娃年纪太小,没什么见识,到时见了天子,连个屁也不敢放”

徐卫突然大笑笑得直拍桌子这倒让徐大摸不着头脑:“我这话有什么可笑的”

徐九边笑边摇头道:“行了,大哥,咱们都别揣着明白装糊涂。除了你儿子还能是谁”

徐大顿时心花怒放,责怪道:“你这厮,既然早有主意,你还装模作样问甚我还以为”

“哈哈,大哥,老实说。这一回徐家子弟中,数徐成功大,高宛就是他逮住的。除了他,谁还有资格去行在献俘我不过是跟你玩笑罢了。”徐九笑道。

徐原也不知怎么地,竟愣了一愣,随后才缓缓点头道:“哦,徐成啊,是,此番他出力不少,这小子总算有点眉目了。”

他这一点小变化哪能逃过紫金虎的眼睛徐九心里雪亮,大哥偏爱长子,多半是想着让徐严去吧那对不住,这事我说了算。徐严他凭什么此次作战,他留守渭州,并无尺寸之功,怎么可能让他去

只是这些话不方便明说,徐卫接过话头:“不错,小的逐渐出息了,你这作爹的也该省省心。我是这么想的,徐成侄儿去一趟杭州,官家少不得要格外赐见封赏,回来之后大哥你看合适的话把他提一提,也能替你分担一二不是”

徐原一时无话,从庆阳府回来以后,他就一直在琢磨一个事情。今天徐九来了,又提出献俘的事,他正盘算着有没有必要把这事跟对方商量商量。

其实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接替的事。西军和其他宋军不同,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西军将帅很多都是兄终弟及,父死子替。比方说,他自己就是接老子徐茂的班,作了泾原帅;现在的熙河帅姚平仲,他老子姚古从前也是熙河路经略安抚使;还有刘光世,他老子刘延庆当年也是西军帅守之一;便说徐九,他老子徐彰,曾经也是西军大将。

尽管,子弟接父兄的班,并非直接世袭,总要四处历练一番才委给重任。但现在不是乱世么乱世不讲究那么多陈规旧习,徐原的算盘就是,他退了之后,让他儿子接泾原帅位。但这事,是他说了就算的么显然不是,这件事情首先就要有徐卫支持,他既是制置使,又是秦凤帅,他的话分量尤其重。

其次,川陕宣抚司要同意。不过,如果徐卫同意了,川陕宣抚司相信也不会有太大的异议。至于杭州行在,恐怕也管不到这么远。问题就在于,徐九能不能点头

思前想后,权衡再三,徐大终于在堂弟连声催问中打开了话匣子:“老九,既然你今天来了,大哥也有一件事要和你商量。”

徐卫看他一眼,点头道:“兄长请说。”

徐大一捋胸前的长须,叹道:“为兄今年六十有三,黄土算是埋在脖子来了,也没几年光阴可过”

“你能说点吉利的么这话我怎么就那么不爱听”徐卫皱眉道。

“为兄说的是实话。想我徐原上阵一生,受创无数,如今这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尤其是此番从庆阳回来以后,全身都痛,从里痛到外估计大去之期不远。”徐大自嘲道。

徐卫面露不耐的神色,却见堂兄制止道:“你听我说完。我两眼一闭,反正是了无遗憾,这一辈子舍身许国,大仗小仗也打了好几十场,死在我手里的人没十万也有五万,值了。但作长辈的,不能不替小的着想,你说对么”

徐卫听到这里,已经猜到堂兄大概是要说什么事。因此不轻易表态,只点了点头。

“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男已娶,女已嫁,孙子也都快成人了。不过,让我放心不下的,也还就是徐严徐成两个。他两兄弟长于行伍之中,自小便在军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