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371

分节阅读 37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多时,秦桧许翰等官员至园中,执礼方毕,又问天子安,赵桓面无表情道:“诸卿此来何为”

秦桧等人对视一眼,许翰不改直臣本色,开门见山道:“官家,闻听金审议使韩昉,邢具瞻至福州,而详议司久不开,也不见召集执宰商议,因此臣等贸然见驾,恭听训示。”这话,无疑是向耿南仲近来专断开火。

赵桓却没听出来个中含意,不悦道:“朕不便视事,卿等难道不知”

“臣等绝无此意官家宜静养,然耿相身为政府首脑,理应主持详议司,商谈和议之事。却至今未见动静,因此臣等疑惑。”秦桧竟无惧耿南仲的声威,直接把矛头对准他,倒不愧是台谏长官。

耿南仲见被他二人攻诘,倒也不急,因为他知道皇帝会替他撑腰。遂四平八稳道:“非是臣无视执宰同僚,只是兹事体大,须得问明官家才好定下基调。”

秦桧许翰等人,本都主战,只是慑于如今朝中的风向,不敢再提。既然议和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就只能尽量争取,少受一些损失。因此,他们急于知道这和谈到底要怎么谈。

“敢问耿相,金人提出何种要求”秦桧直视着如今权势熏天的宰相问道。

刚才说了一次,已经引得官家不悦,耿南仲敷衍道:“金人的要求,臣已禀明官家,等天子定夺之后,再会合诸位同僚商谈不迟。”

赵桓听到这里,心中也没个准数。不答应吧,和谈就没得谈,还得继续打仗,问题是又打不过人家答应吧,这种种屈辱,也实在咽不下去思之再三,他道:“卿等可先议上一议,但有结果,报来朕听。”

耿南仲侍奉多年,怎不知皇帝心思当即道:“领旨官家需要静养,臣等就不打扰了。”

赵桓无力地挥了挥左手,示意他们退下,竟也不问秦桧和许翰等大臣的意见。许翰性子刚强,见状还要复言,却被秦桧扯了扯衣角制止。

众臣退出畅园,耿南仲不理会秦许等人,径直往轿子里钻。许翰见此情形,上前阻拦道:“相公,几时开详议司”

“等开时,自然知会许枢密。”耿南仲扔下这句话,钻进轿子,扬长而去。

“这厮弄权至此”许翰厉声道。

秦桧满面忧色,望着耿南仲的轿子远去,沉声道:“耿南仲弄权事小,官家染疾事大啊。诸位同僚可曾看到,官家双脚始终未动分毫,右手一直平放,唯独左手有些力气。”

其他人哪有他观察得这么细致,听他一说,都深感忧心。一枢密都承旨接过话头:“非是作臣子的不敬,下官颇识得些岐黄之术,这风疾最是难治。”

见有内行在,众官注意力被吸引过去,许翰问道:“哦几时得康复如初”

康复如初想也别想这风疾是顽症,至多就是通过调理,缓解症疾看官家模样,双足和右手已然麻木无知觉,否则,也不会有当日险些坠船一事就算御医有妙手回春之术,恐怕也无法在短期之内,让天子重新站起来。

只是这话他说出来便是不敬,甚至有可能引来居心叵测的议论,遂摇了摇头,一言不发。纵是如此,众官心中已经雪亮。

“这可不妙,金使至福州,按例,官家当予以接见。偌若北夷看到我朝天子如此模样,岂不更加轻视”有人说道。

秦桧一挥手:“你这还是轻的。”语至此处,停了停,小声道“非是我等不敬,若官家此疾一年半载能好转,还不算太坏。往长远看,若一直如此,朝政怎么办”

能怎么办皇帝不能视事,宰执就要担起责任,问题是,现在耿南仲一手遮天,官家又极信任他,最可恨的是,朝中那些见风使舵的撮鸟,毫无气节如果让他一直这么搞下去,恐怕

第四百八十八章复出

第四百八十八章复出

朝中残存的主战派大臣所期望的详议司终究还没有开,取而代之的,却是廷议。而最让秦桧许翰等大臣诧异的,则是既然要搞廷议,要搞君前奏对,为什么官家缺席让耿南仲来主持其实道理很好理解,详议司这几年以来,隐隐有成为朝廷最高决策的机构之势。凡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主持召开详议司,会同少数重臣商议之后形成决策,发往有司执行。

如今,耿南仲上台执政,虽然大肆打击政敌,清洗主战派大臣。但因为有资格出席详议司的官员莫不是重臣,他至今也只扳倒赵鼎和何灌两个。在详议司里,他的势力并不占绝对优势,他的主张很有可能在详议司通不过。有鉴于此,他鼓动皇帝,绕开详议司,直接改为满朝文武讨论。如此一来,他的胜算就高多了。

事实证明,他这一手成功了。当“称臣、纳贡、割地、承认伪朝”四个议和条件一抛出来,尽管满朝哗然,但相当多的大臣突然变得“务实”起来。认为既然打不过人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想当初,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雪耻,咱们也学学吧。

而以许翰为代表的大臣则极力反对,他们认为,金军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根本不留丝毫余地,一旦答应,大宋永无翻身之日。虽然金军陈兵数十万于江北,但从折彦质几次战报来看,女真人想过江,绝非易事。而且现在已开春,离盛夏不远。南方的气候大家都知道,热起来要人命,到时候金军自然撤退。在和谈上,咱们跟他拖,跟他磨,没必要立即答应。

只是,虽然残存的主战派大臣奋起抗争,然在今日之朝廷中,却已然成为弱势,曲高和寡,孤掌难鸣。而且因为赵鼎被贬岭南,折彦质又远在镇江,主战派大臣失去了领袖,根本无力与主和派对抗。

最后,廷议以主和派压倒性的优势结束。公推跟金军多次打过交道,并且富有谈判经验的黄潜善作为大宋的代表,与大金两位审议使正式展开和谈。为了使黄潜善说话更有分量,耿南仲请求皇帝,授黄以“检校少师”的头衔。

之所以说黄潜善富有谈判经验,是因为上次宋金和谈,就是他出的面。不但把陕西金军占领之地尽数割地,连当时徐卫仍在坚守的长安城也没有幸免。只不过后来得知,金人使下作手段蒙蔽,也就默许徐卫等将领拒绝执行割地的命令。

黄潜善就在福州城里和大金两位使臣谈了起来,他的谈判策略是避重就轻,先谈谈得拢的。开谈没几天,钱财这方面就谈定了。大宋“每年”送给大金银五十万两,绢五十万匹。这个数目不算太大,就连主战派大臣也觉得能够接受。不过看得出来,女真人学精明了,从前他们索要钱粮,总是一次性狮子大开口讨个几百万,这回却分年要。

而后便谈割地,本来黄潜善及朝中大臣普遍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