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320

分节阅读 32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才继续道:“西军最大之顽疾,莫过于各自为战,互相推诿。个别帅守飞扬跋扈,无视宣抚制置等司。究其根源,乃是因为六路帅司互不统属,遇战事难以灵活调动。有鉴于此,本相上奏镇江行在,得官家御准,即日起,撤销诸经略安抚司”

此话一出,满堂皆惊这经略安抚司,可存在了几十上百年呐从经略司,到安抚司,再到两者合为一体,这是几十年下来形成的最适合陕西的模式。现在徐宣抚一句话,说撤就撤了,那是不是说,我们这些作帅守的,也不用干了

纵有人满腹疑问,也有人想出面质疑,但一想到徐绍一来是在东京作过枢密使的,二来现在西军当中,数他两个侄子实力最为强大。掂量掂量,还是忍了。

“今后,陕西除金人占据之地外,划分为三个招讨司。泾原环庆两路,合为陕西北路招讨司,秦凤一路以及永兴军部分地区,合为陕西南路。以熙河路原有防区改陕西西路。此三司职权,稍后自有公函发下。现在,宣布任命”

不自觉间,所有人都把腰板挺直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动作哪一任宣抚使也不敢这么干呐。徐绍不但干了,而且压根没打算和谁商量,把咱们叫来直接就宣布任命

“徐原”徐绍一声喝。

徐原霍然起身,挎刀大步而前,虎吼道:“卑职在”

“委你为陕西北路招讨使,兼知渭州,防区内正军,乡兵,番兵,弓箭手,忠义巡社等各色部队,悉听节制”徐绍捧出一道委任状。徐原上得前去,双手接过。就这么一张纸,原来的泾原环庆两路兵权到手

“王倚”徐绍又唤。

熙河帅王倚,可以说是西军诸路帅守中最为低调的一位。没什么显赫的战功,也没干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安安稳稳作自己的熙河路经略安抚使。但为了和夏国争夺河湟地区,熙河一路当初是连年征战,因此熙河军兵强马壮,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熙河番兵,勇猛异常,悍不畏死金军入侵陕西,熙河一路因为山高路远,一直没它什么事。倒叫人有些淡忘了。

王倚约有五十年纪,若不是那身官袍披着,你很难想象这是位统率数万精兵的大帅,简直就象是个普通的长者。

“委你为陕西西路招讨使,兼知熙州,节制辖区内所有部队。”徐绍道。王倚令命接过委任状。

“徐卫”徐绍又拿起一道状纸来。

徐卫不急不徐,上得前去,只听徐宣抚道:“委你为陕西南路招讨使,除统率兵马外,定戎陕州亦并入你司。兼知京兆府,戎马之余,勿忘劝课农桑,司仪行政。”

“遵命”徐卫大声应道,双手接了委任状。

进行到这里,好些人心里都活动了。原来也不过如此嘛,好像除了把环庆曲端撸了之外,其他的和从前没什么区别,就是换了个招牌而已。徐原倒白白捡个便宜,环庆一路又归他管。王倚没变化,至于徐卫,人家本来就是秦凤帅,原来永兴军路那块地盘也是人家拼死守下来的。新瓶装的却是旧酒,还以为什么了不得的改革呢。

“此外,诸司设副使两员,随军转运使一员,参议一员,走马承受公事一员,主管机宜一员,书写文字一员,干办公事四员,文官准备差遣四员,武官准备差使四员。其中,副使一员,随军转运使,走马承受公事由宣抚处置司派出。职权稍后亦有公函知晓。”

招讨司这领导班子搭得可真够大的。算上招讨使,再除开各级统兵官,招讨司这一级机构里,就有二十名文武官员,当然,有些差遣是可以由统兵官兼任的。

但下面这些将帅关心的不是班子搭得有多大,关键是几个要紧的职务是由宣抚处置司派出副使不用说,招讨使以下,数他最大,估计是有监督之权。随军转运使,顾名思议,转运使管的是钱粮,也就是说,从今以后,钱粮这一块是由宣抚处置司派出官员直接管理。其目的,恐怕是为了杜绝虚开兵额,冒领粮饷,或者虚报军功,冒领封赏。

走马承受是个正八品的小官,但官小权大。他纯粹是为了监视而监视,虽然是八品,但他可以直接越级上报,甚至越到皇帝这一级。无事一年详细报一次,有事随时上报。从前走马承受干预将帅指挥,横行不法之事时常有闻。以至于后来西军诸路里,有一段时期根本不设此职。现在徐宣抚把它弄回来,难道是为了掣肘我们这些帅守

第四百三十八章吃酒

第四百三十八章吃酒

“招讨使有统兵之职,得宣抚处置司令,亦有发兵之权。临阵指挥,单凭招讨使专断,其他任何官员不得干预指挥。”正当众将担心时,徐绍这句话总算打消了一些疑虑。

这下日子可不好过了,钱粮是宣抚处置司派出的“随军转运使”管,还要派出一名招讨副使从旁牵制,还有一个走马承受公事如影随形般盯着。再想搞什么动作,可就没以前那么便当了。只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到底怎么执行还得两说呢。

之后,徐绍又命徐良宣布了派驻各招讨司官员和其他将领的任命。派到陕南招讨司的“随军转运使”一看就知道是徐绍精心安排的,他选择的人是原转运判官张彬张彬就是当初徐卫和曲端闹矛盾,宣抚、提刑、转运三司派员下来查问时的其中一员。他对徐卫印象很深,后来的一些因公交往中,对徐卫评价也颇高。他来和徐卫共事,自然是最好不过。除此之外,徐卫麾下的将领变动不大。

倒是徐原统率的陕北招讨司因为接手了环庆这一块,人事变动很多。先前安插到环庆的刘光世给徐原作副手。刘锜、李彦仙等人,都被徐绍委以各级统兵官之职。

陕西西路的姚平仲扶摇直上,也作了招讨副使。他和刘光世两人的安排,估计多多少少和他们的老爹在朝中被重新启用有关。否则,凭这两个人的战功恐怕很难作到二把手。

徐卫注意到一点,三个招讨司里面,除了宣抚处置司派出的官员以外,其他的文武官员相当一部分得到了提拔。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三叔是在收拢人心。

宣布完一长串的任命之后,徐绍又传达了镇江行在对于陕西将帅们的嘉奖。因为改经略安抚司为招讨司,规格升高的缘故,将帅们的行情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徐原和王倚,原本已经建节,是节度使。此番,两人各加一镇,俱为两镇节度使。官家并赐二十五两重的御仙花金带,非常荣耀。

让人意外的是,徐卫的封赏,居然只是一个勋号叫作“上护军”在宋代,一个官员通常有多的头衔。大体说来分为四种,阶官、差遣、爵位、勋号。拿徐卫来说,他从前的阶官是左威卫上将军,从三品;差遣是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爵位是开国侯;但是他一直没有勋号。

勋号简单来说,就是荣誉称号。最开始只是封给作战有功的将士,后来才渐渐普及到所有官员身上。但勋官不仅仅是听着好听,它有自身的品级,因此是对阶官的一个补充。上护军,为正三品,也就是说徐卫升了半级。

这未免让人有些意外,早在前两年徐卫出兵河东之时,赵桓就曾经表过态,只要能镇住河东的局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