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179

分节阅读 17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嗨。说了大集天,州阳是纸上谈乓,根本没有应用干实战的爽例,谁敢保证足,效。那威力稍大,射程稍远的袍车,一座往往需要上百人操作,一百座袍车就能占去万把兵力,没说的,鸡肋。

对于王禀“以袍制袍。的战术,徐卫并没有过多的惊喜。就算这种战术是极为有效的,但对于目前的平阳来说,意义不是很大。先,军械前线部队造不了,既没有工匠,也没有技术。制靠武器装备,那是各作院的事情,不归军队管。其次,王禀这种战术现在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并没有实际战例,如果大规模采用,风险不

王禀见众将大多不以为然,心中不悦。若不是老种相公下令。而后看在你紫金虎抗金不易的份上,我何苦大老远从凤翔跑到河东来既然你们是这种态度,那简单,王某回去就是。

正揣着这念头时,徐卫一抱拳,客气道:“王兄,眼下正值秋凉,金军随时可能突然出现。这以袍制袍。固然是好,但受限于诸多方面,恐怕一时之间难以完备。是否还有,”

“徐招讨,非是王某有意卖弄,就目前情况而言,以袍制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其他任何战术,都是被动防御,女真人早已经不是起兵反辽那境地了,他们的攻城器械制作颇为精良,如果让对方顺利在平阳城外架起大规模袍车群。我方只能等着挨打。守卫太原时,城内兵不过数千,受到攻击的机会很而现在平阳兵力是多少招讨相公既然想避开野战,先依托城池消耗金军,那就必须保证平阳不会被攻破王禀这说的确是大实话。

徐卫一时沉默,独自缓节踱开。王禀死守太原,在身陷绝境之时仍数度拒绝女真招降,他的人品没有问题。以数千兵,守太原大半年。其才干也不容置疑。人虽然傲一点,但重要的是有真才实料他以四品官衔,从凤翔赶到河东来听我节制,已经很说明问题。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拖泥带水是为将者大忌

“众将听令”徐卫转过身来,猛然喝道。

“在”。一众将佐齐声应道。

“即日起,王禀担任我招讨司都统制,一应城防布置,兵力调动,悉由招讨使与都统制定夺。违其军令者,如抗我命无论禁军义军将佐,我必军法从事决不姑息”徐卫满面肃容,正色说道。

“得令”。

王禀到吃了一惊,他实在没有料到,刚刚来到平阳,紫金虎就委以“都统制”重任。何谓“都统制。”宋军出征,虽由文臣领兵,但常于诸将中择一才干资历郗过常人者,委以总管诸军的重任,在主帅的授意下,节制所有官兵,位高而权重。不过,这只是临时差遣,兵罢即解。

“招讨相公站直身子一礼,王禀网开了个头就被徐卫挥断。“毒兄放心,我徐卫既然当着众将的面了话,就绝不会食言我既然拜兄为都统制,对你就是绝对信任的,王兄直管放手去干,其余的事,我来周全

坦白地说,王禀来平阳之前,虽然也久闻徐卫大名,但终究只是耳闻。他自己资历既老,地位也高,想像着紫金虎大概也不过就是位少年得志的勇将而已。如今看来,此人不愧是徐彰之子,确有大将之风

“王某断不叫招讨相公后悔今日之议”王禀躬身一揖,执礼甚恭。但稍后,他又问道:“那袍车之事”

京兆,宣抚司衙署门前,接连数日,进出报事的官虽络绎不绝,一片忙碌。就连街市上的行人也预感到,恐怕要出大事情了。

一位文官下了轿,飞快地奔入府门,甚至连通报也免了,直入二堂重地。到了李纲办公之所外,方才止步,请人代为通传。不多时,传出宣相之令,命其入见。

“下官万俟商,见过宣抚相公这位文官入内之后,拱手一揖道。此人年近五十,脸庞削瘦,鼻粱高挺,一双眼睛深陷窝中,随时呈现出一种半眯的状态。神色阴鸷,一丝不芶。

李纲正在阅读枢密院致陕西宣抚司的公函,这是徐绍亲手书写,转达了皇帝对徐卫的承诺。只要能守住河东半壁,便让徐卫建节,所谓的建节,就是晋升为“节度使”这对于武臣而言,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而二十几岁的节度使,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从此不难看出,朝廷对防守河东,拱卫陕西十分重视,生怕有失,不惜许下如此隆重的奖赏。

“何事。李纲知道,这万俟商官拜陕西提点刑狱,监司的长官,如果没有紧急要务,一般来说,是不会到宣抚衙门的。

“下官风闻,宣相继上番粮饷往河东后,又征集了大批物资,甚至集结附近各作院工匠,准备开赴河东。万俟商问道。

李纲放下手中公函,点头道:“确有此事,万提刑有异议”

万俟商未语先叹,继而肃然道:“宣相。徐卫。且年轻与他招讨河东。本就干礼法不识廷居然下放处置之权,“将从中御,的制度荡然无存这也就罢了,宣相何以一而再,再而三从徐卫所求,连续不断地向河东输送物资要晓,得,徐卫眼下已集河东大权于一身,若再资助粮饷、军械、工匠,徐卫的招讨司,俨然已独立于陕西之外,难道宣相不觉得这是一个危险的讯息”

李纲一时无言,良久,离了公案,下得堂来,先请万俟商坐下,继而陪坐在侧,朗声道:“河东一直仰仗徐子昂维持,义军也一直唯他马是瞻,朝廷想要守护河东,拱卫陕西,非用此子不可。李逆扫荡河东,损失颇大,陕西方面支应一些也无可厚非。提刑不必过于忧虑,再者,徐卫虽年轻,但其人之忠勇,举世共知,乃官家卓爱之将,何必相疑”

万俟商无言以对,片刻之后道:“下官非是有意掣肘,只是职责所在,不得不提醒宣相一句。下官听说,徐卫在河东广泛动义军,甚至挑选了数万义军精锐充实城防。而这些兵将的装备粮饷,都由陕西支付。下官一来是担心。宣相苦心经营。积攒下来的钱粮可不要无端失去。二来也怕徐卫毕竟年轻,行事难免有不周不全之处,宣相若寄予太大期盼,恐会得不偿失。”

“他为招讨使,本就有便宜行事之权,这是官家钦定,不必多言。对其人才干,本相也是放心的。”李纲道,稍停一停,见对方不再复言,又语重心长道“万提刑,时局莫测,金军近期恐有兵戎之兆,徐卫招讨河东,很是不易。想他年不到而立,却常率军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