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156

分节阅读 15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朝廷在管理上,时而官卖,时而民办。也没个定制。最初时是采取专卖制度。朝廷设“石炭务。和“石炭场。,是石炭税收和监督机构。场。则设官掌管“采纳出卖石炭”。由此可以看出,最开始大宋朝廷是本着谋利的目的,以国家垒断的形式掌管石炭资源。但后来,因为机构的重叠,冗员庞杂。谁都来捞一把。最后苦的就是采炭百姓。搞得人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因此,后来又撤销这种制度,改为民办。由商人承包。官府课税。徐卫坐镇定戎城。对城里的情况自然是非常熟悉。他早就听说。不少京兆来的商贾已经在城里盘桓许久,估计,跟这个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正当徐卫打煤矿主意的时候,上头传来消息,陕华路可能要马上组建“都作院作院,也就是宋代的兵工厂,专管制造武器装备。宋朝初期。各州各军皆设作院,可后来引一个问题。有些府州。一无煤。二无铁。连根白蜡杆都不长,它也设作院。原料全部从其他州县购买。增加了成本。所以到了北宋中叶。朝廷便集各府州的作院于一处。称为“都作院”。反正,北宋一朝,不管是机构,还是官衔,凡是前面加“都”字,那就表明级别高。

陕西五路,因战争需耍,每路都有都作院。陕华路新创,又迫近河东。设作院自然是势在必行。而且,要制造武器,就离不开冶铁,要冶铁就离不开石炭。这倒是一个重启解州石炭场的契机。

这一日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按制度官员都要休假,不必坐衙理事。不过在定成军。大大小小的官员并没有休假一说。因为缺人,甭说知军衙门里里外外就徐卫张庆两个,就连定成军治下的虞乡,解县两个县。连知县都还没有,完全是军管状态。

二堂里,徐卫伸个懒腰,这在马背上惯了,冷不丁地长时间坐在公案前,还真有些不习惯。他的侧面脚瓜二在审议关西夫水两个一镇报卜来的失地农民的名单以心联用田产的数量。

“晚上怎么安排的”徐卫端起茶杯。现茶水早凉了,便到门口炉前又续上。

张庆没抬头,随口道:“中秋嘛。少不得一家团聚。品酒赏月。昨天我娘去市集上来购果品。还真紧俏,一颗梨贵过一斤肉。”

徐卫口渴得紧,想喝又太烫。遂置于案上,又问道:“你家人到定戎来还习惯么”

“不习惯。我爹从前赶车抬轿,现在没事作了,成天说闷得慌。时常问我几时回到了夏津,你叫我怎么答”张庆放下笔,颇有些无奈地说道。

徐卫也点点头:“大名府姓高的虽说吐出来了。可据说他屯了几千兵在清河县,与夏津就隔一条运河而已。娘的,等到能回”罢了,中秋佳节,不说扫兴的。你现在好歹一地长官。早些回去吧。”

张庆平时勤于政务,总是早到迟退,可今儿看来心情还不错。站起身来也端了茶杯笑道:“不怕你笑话,我娘至今不相信我是吃朝廷俸禄的六品官。问我说。你是不是跟徐九又耍什么把戏弄得我是哭笑不得,耍把戏能要出六品官来”

徐卫听后笑道:“还是人杨彦爹娘会享受,刚到定戎,杨大就置了一所小宅。他娘是见天穿着一新上大街上溜,唯恐别人不知道他儿子是七品武臣。”

张庆亦笑:“你就谅说这事了,他娘只差没挂块牌在身上,标明他还带静州刺史的头衔。昨天我回家去,半道碰上他娘,非拉我去他家吃饭。还说。咱家杨大现在不同啦。刺史哩。知道啥是刺史么我儿在沙场上作战勇猛,凡是遇敌一枪刺死,这就刺史了。”

说罢,与徐卫两个,大笑起来。又讲一阵闲话,张庆方才告辞离去,徐卫就住在衙门,本打算进去跟九月共度佳节。刚想走,门卒来报,说是外头有人,自称是京兆客商来拜会知军大人。

中秋佳节就讲究个。与家人团聚,这些应酬能推就推。徐卫遂命回了他。自往后堂去。还没走拢呢。门卒又追了上来。说对方自称是知军故人。所来非为其他,止叙旧而已。徐卫一听,我有经商的朋友么不过对方既然这么说,想必有出处,趁天还没黑,见见也行。当下便命领到二堂去奉茶。自己则回房知会了娘子一声,脱了官服。着便装出来。

刚转进二堂里,便瞧见一人,约有四十左右光景,体形略有些福,但穿着很是得体。一张白净的脸上。胡须都修剪得整整齐齐。也不见一丝皱纹。看来养生得法。

看到徐卫出来,这人快步上前笑道:“升斗小民,拜见长军大人。”说罢,便欲下跪。

徐卫听他自称故人。未等他跪下便客气道:“不必多礼,不知足下从何而来”

小民祖籍京兆,姓胡。名茂昌,常因贩货而奔走于南北。”对方恭敬地回答道。

徐卫看了他好大一阵,是觉得有些面善。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径直坐了下来,说道:“坐吧。不知足人所为何来”

胡茂昌谢坐之后,笑道:“当年一别。不想知军做得如此大事”

徐卫一听,当年我到这个时代来拢共没几年。你就整出个当年来,莫非是个。骗子那你还真找对人了,咱从前吃的就是骗人这碗饭。当下不动声色。问道:“哦,却是哪些大事”

胡茂昌一怔,估计是没料到徐卫竟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