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92

分节阅读 9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赵桓闻讯。不予重视,交给三省都堂的宰相们处理。现在的宰相是谁不就是那四贼么耿南仲是胆大包天,先派有司官员前去劝说太学生不要闹事云云。这些天之骄子本对他怨恨极大,当他是个屁,根本不理会。耿南仲大怒,居然遣开封府拿人。这下捅了马蜂窝,就在第二天,京城数万百姓自涌向宣德门,集体请愿,其中,竟有守城官兵请求朝廷罢和议,振军心,痛击来犯之敌。

恰好此时。姚徐二将在前头打退金军的消息在东京传开小东京军民更是群情激愤。因天子拒不出面,百姓怒敲“登闻鼓”要求官家接见。赵桓惊弓之鸟,坚决不出。派出了一个倒霉蛋,叫朱拱之的宦官出宫察看形势。结果,被愤怒的百姓当场“撕譬死,骨血无余”当天被百姓撕杀的宦官达二十余人禁中震动

更到霉的是李邦彦,他受天子急召路过宣德门,本来还遮遮掩掩,不知怎么回事,却被百姓现了。军民都痛骂他是“浪子”弄权误国,罪大恶极一时间,板砖瓦片齐飞,烂菜泥巴共舞,打得李浪子是抱头鼠窜。竟不顾宰相威仪,纵马窜入宫中,方才逃过一劫。否则。这厮在众怒之下,也难逃一死

唐恪最到霉。赵桓本来派耿南仲代表皇帝出来劝说安抚百姓,姓耿的自知犯了众怒。托病不出,让“老实巴交”的唐恪来顶雷。哪知话没说两句,愤怒的军民一拥而上,抓扯撕打,若不是有禁中武士急救出来,他怕也是“骨血无余”了。救入宫中才现,站立不稳,右腿被打断,肋骨断两根。东京民变,风起云涌,一不可收拾,

这场史书明载的暴动,若是从前,改变不了大宋灭亡的命运。可是现在,却成为一个转折点,不止是大宋王朝的,更影响到徐卫。

本卷终。

第一卷第一百四十八章罢相

入宋靖康元年的春节。东京百姓在暴乱中渡帝点大臣在朝堂上的言论,经太学生之口,风传京城时间,群情激愤自去岁以来积压在人民心中的耻辱与不满在除夕之前猛烈爆。不止是仕子百姓,便连东京禁军的官兵也参与到这场“运动”中来。谁都知道闹事的下场是什么,但一方面激于义愤,一方面又想着“法不则众”于是乎。十余万军民云集皇宫之前请愿,撕杀宦官,痛揍奸臣,太学生们奔走呼告,越来越多的东京军民向御街聚集,局面一不可收拾。

耿南仲做了缩头乌龟,他知道有十几万人在皇宫前面等着堵他,就连官邸之外也不时有“乱民”窥视。于是龟缩在家不敢出门。唐恪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至今还躺在床上直哼哼,始终闹不明白,自己身为宰相,被乱民打成重伤,官家怎么就连句话也没捎来等到腊月二十九,皇帝的诏书就到了。可赵桓在圣旨里没有一言片语的关怀,而是罢了他的相位。唐恪惊怒之下。立即想到了自己的战斗伙伴,就问传诏的内侍,耿南仲是怎么处理的当愕知耿南仲安然无事时,他终于明白,朝廷这是把自己推出来背黑锅希望通过罢免自己。达到平息民愤的作用。

唐恪素与内侍交从甚密,遂问原由。内侍告诉他,东京军民指他与耿南仲、李邦彦、张邦昌为“四贼”并说他们四个奸臣的祸害,远远过蔡京童贯,要求罢免诛杀朝中也有御史胡舜涉弹劾他,“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内侍劝说唐恪,不要上表申诉,接受诏命,明哲保身,毕竟众怒难犯,现在东京军民已经失去理智,无论是对奸臣还是对女真,都是一片喊打喊杀。唐恪闻讯大惊,肋骨断了两根居然从床上蹦了起来,哽咽不能语。赶紧接受诏命。可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又问是谁接替他出任次相内侍回答说。是开封府尹何栗。唐恪听后,不再复言,他知道,尖战派又上台了。

大年初一。刚刚过去的除夕没有一丝一毫的年味。东京军民聊足了劲,通宵达旦地守在皇宫宣德门外请愿,虽然苦寒,但军民心中爱国之热忱。又岂是严寒所能浇灭的上天似乎也被东京军民感动,在经历了大雪极寒之后,久违的阳光再一次普照东京。

徐卫和姚平仲只带着十数名亲兵便奔进了东京城,时京城已经戒严,他们虽为镇守大将,却也得验明正身方得入城。城头守将知他二人身份后,好心提醒,别走御街,别靠近宣德门。

“京城何以混乱如此”姚平仲提缰缓行,望着一片萧条的街市惊异道。便是去年东京戒严,也断无这般景象,连走几条街居然看不到人影

这时,有一路人向西而行,听了这话,又见他们是军官打扮,遂答道:“百姓都去皇城请愿。唉。国难当头啊,那城外姚徐二将。怕也抵挡不住,难过,难过。”

姚平仲勃然大怒,挥鞭直指,破口大骂道:“放你娘的屁金贼但来,管叫他有去无回你一个泼皮无赖破落户,也敢小觑我”

那路人着实骇了一跳,将他与徐卫仔细看了几眼,突然“阿也”一声,抱头鼠窜而去。姚平仲愤愤不平,欲遣卫士捉拿。却被徐卫挡住:“姚都统何必与这小民一般见识”

“你不气娘的,我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连败金狗,这厮却乱嚼舌根可恨”姚平仲厉声吼道,一张脸涨得黑里透红。

徐卫懒得跟他纠缠,轻笑道:“正事要紧。听到这句。姚平仲方才正色,想了片刻,扭头盯着他:“这回你倒跟我想到一处去了,你来见我之前,我正召集部曲商议伏击一事,还打算使人去知会你。合兵一处呢。”

徐卫暗笑。并不答话。原来,与部将议定之后,徐卫认为,虎捷乡军的兵力不足以完成伏击作战。因此决定,亲自去见姚平仲,两人联手。后看见了徐具,听了计划,想都没想,立即表示赞同。当然一再声明。这一点他早就想到了,并在徐卫来之前就已经召集部属商议已定。此时,他二人同回东京,为的便是面见枢密使徐绍,上报作战方略,请求批准。他们分驻东京两面,任务本是据守,如今改变战略,必须要朝廷甚至皇帝同意。说起来也真操蛋,前线大训伏;打仗,环得朝偻点场上瞬具万变,半天迟以决,抢的就是时间,可谁叫大宋制度如此又走一阵,忽听前头人声鼎沸。远远望去。御街方向一片黑压压的人头正漫过来。两人亲兵不用吩咐,立即挺枪拔刀挡在长官身前。

“果是姚徐两位官人”人潮中,不止一个耸音高呼道。那街头巷口,人满为患,都冲他们奔过来。若是旁人,早被这阵势骇呆了,但他两人都是统兵之将,千军万马尚且不惧,何况百姓

不多时,数以千计的百姓军士将他一行人团团围住。人人都是情绪激动,七嘴八舌地高声喊着,叫着,嚷着,让人只觉耳旁声若奔雷。却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徐卫冷眼旁观,姚平仲皱着眉头,忽然鼓足了气,放声虎吼道:“诸位暂且静一静”

果然是平地一声雷,嘈杂的人群立时安静不少。姚平仲似乎对这个情况很满意,面色缓和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