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44

分节阅读 44(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徐卫打断他的话,直视着他说道:“韩统制,恕我直言,没有几万,只有七千。”

韩世忠一愣,七千这怎么可能见他震惊,徐卫解释道:“朝廷虽然起用种公,但没给一兵一卒,这七千人还是他征召姚平仲的部队。我的想法是,咱们一路西行,征集溃散的官军,种公想必也是如此。两军会师后,不管有多少兵力,只管擂鼓前进,号称百万,女真人不知虚实,必生退意。”

这时,韩世忠突然作出令人费解之举,表情肃穆,抱拳对徐卫说道:“你的确是徐大人的兄弟”

这话怎么说的都知道我与四哥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怎么现在才是正无语时,又听韩世忠问道:“徐副使,女真人也号称十万之众,你怎么肯定他们一定会退兵”

徐卫目光为之一凌:“缺粮”

自古战伐之事,便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说。金军东路军攻燕山府受阻,知府蔡靖虽然是个文臣,但颇有节操。在接连向童贯求援而不得之后,一面怒向朝廷告状,一面坚壁清野。在燕山城破前夕,下令焚毁一切可供军用的物资。如果不是徐卫献策支开郭药师,那么历史按原来的轨迹展,将是郭药师绑架蔡靖,以几千人的嫡系裹胁四万五千宋军倒向金国。金军入城,得到大批粮草军器,这才一路南下。还有一点让徐卫肯定金军粮草不济,那就是今天上午在村庄歼灭的小股金军,就是以抢夺牲畜为主,这也佐证了他的猜想。只要靖绥营和种师道会师,再收容溃兵,击鼓而进。金军不知虚实,粮草又告短缺,必然向燕云撤退。如果一切顺利,历史就将改变

第一卷第七十九章逼宫

就在徐卫率领靖绥营西进,意图和种师道会师之时,就隔着一条黄河的东京城内,已经乱成一团。尽管城外云集着数十万各地王师,甚至还有部队在源源不断地赶来。可一百多年来,东京何曾出过这等变故过惯了太平安逸日子的东京百姓,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市面上,各种商品开始短缺,物价一涨再涨,若不是有官军弹压,只怕早有人开始哄抢。

宫里更是一团乱麻,道君皇帝听到金军南侵之初。想到的不是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而是沐浴焚香,祈祷满天神佛佑我大宋。等到燕山失守,太原被围,各路求援之书如雪片般飞到东京,赵佶仰天大哭:“大臣误朕”

可是,误他的大臣们听不到他的哭喊。朝中权贵眼下都在派遣仆人搜刮金银,装船南下,准备逃跑了。各府各衙的掌印堂官十有都不理事,政事堂上,宰相们也是每日对座,大眼望大小,束手无策。行政机构,已经近乎瘫痪。

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一众表面上忠心耿耿,言听计从的大臣们在蒙蔽他,拿他当猴耍正当怒气冲冲,想要拿人开刀之际,童贯带着数万精兵从太原逃回京城。赵佶大喜,不但没有追究童贯临阵脱逃的责任,反而相言好慰。但接连战败失地,还敢带走精兵逃回京城,童贯犯了众怒腊月二十七,以太学生陈东为的仕子长跪于宫外上书请愿,直指蔡京、童贯、李彦、王黼、朱勔、梁师成六人虽身居高位,但祸国乱民,欺瞒君父,宜诛此六贼,传四方,以安天下。对于几度为相的蔡京,赵佶现在着实窝火,再加上蔡攸不住的在旁边挑拨,一众爪牙死命弹劾蔡京蔡绦两父子欺上瞒下之事。

赵佶虽怒,但蔡京几度出任宰相,可见在他心里还是有相当地位的。于是降诏罢免人神共愤的蔡绦,意在震慑蔡京。哪知蔡京毫无去意,皇帝遂派遣童贯去蔡京府上,让他上表致仕。蔡京在童贯面前闻讯大哭,问道:“我今年已七十八岁,行将就木,官家为何不肯容我几年必是有奸臣进了谗言”

童贯自己都焦头烂额,哪有还有心思管他,只三个字:“不知道。”山穷水尽的蔡京无奈之下,因为双目失明,只得将印章交给童贯带回。赵佶命词臣替他写好辞表,盖上印章,罢去相位,连贬三级。又将朱勔夺去一切公职,打回原籍。将王黼罢到永州安置,可王黼这厮是个溜须拍马之徒,靠着认梁师成当干爹爬上高位,为人又极其张扬跋扈,开封府尹聂昌对其恨之入骨,派出家中武士追杀枭,谎称盗贼所害。李彦因为搜刮田地,祸害百姓,民怨最大,赵佶将其赐死抄家。

一时间,朝野拍手称快。何灌、张叔夜、聂昌、李纲等主战派大臣接连上书,要求整顿军队,痛击金军。赵佶脑子里根本没有这根弦,一心想着求和,苦等郭药师回信不得,又想派出使节。聂昌、李纲、张所等文臣冒死力谏,甚至阻挡赵佶回宫用膳。赵佶大怒,命殿前武士扯开大臣,拂袖而去。

腊月二十八,金军抵达黄河北岸的消息传入东京,赵佶惊怒交加,厉声抗问:“金人安敢如此”大叫一声,栽下御塌昏迷。醒来后,突然降诏任命太子赵桓为开封牧。这一举动,让李纲等大臣嗅到,官家这是想让太子留守京城监国,代行天子之事。而自己,是想离京逃跑自古以来,皇帝如果逃离京师,也就意味着有亡国之虞

李纲情急之下,剑走偏锋,与其好友给事中吴敏商议,逼迫官家退位这可是捅天的大事吴敏慎重建议说,让太子监国率领文武大臣抗敌就是了,没有必要逼宫。但李纲坚称,如果当年唐肃宗不是在灵武果断抛弃唐玄宗继承皇位,就没有后来大唐的复兴。眼下的局势,就如同三百年前一样,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必须要有大动作并劝说吴敏,如果此事成功,抗金局面将为之一新,天下臣民将为之鼓舞。除了你这样刚直不阿,忘身殉国的大臣,没有人能担当这个重任。

李纲之所以选择与吴敏商议,原因在于吴敏任职给事中。给事中,以在殿中执事而得名,是天子的近臣,有顾问应对之责。由他开口,是最合适的人选。

吴敏答应之后提醒,这种捅天漏的大事,必须慎之又慎。万一失败,我等将万劫不复。李纲自然明白这话的意思,想起另一个人来

侍卫步军都虞侯何灌府邸,较之往日,明显戒备森严,执枪披甲的武士虎视眈眈,凌厉的目光扫视着经过的行人。

几匹马奔到府前街上停下,一个五短身材,獐头鼠目的汉子利落地跳下马,对身后几名军士抱拳:“多谢请代徐指挥使拜谢枢密相公”那几名军士应允,调转马头向城外奔去。

那汉子大步上前,被何府门前武士挡住,长枪抵在胸口,厉声喝道:“来者何人”

“请通传一声,就说夏津后辈求见何太尉。”那汉子抱拳说道。

“滚太尉近期一律不会客”武士将枪一挺,吓唬道。

看着眼前几个威风八面的军汉,那人冷笑不止:“耽误了大事,你等吃罪不起”

几名军汉一愣,好大的口气,莫非有些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