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23

分节阅读 2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耍了一阵,收了短刀,却是面不红,气不喘,一双小眼,炯炯有神。再度对着徐卫拜下道:“大人若瞧得起,便收了我们,我等愿牵马坠镫追随大人”

徐卫在他耍刀之时,便看得两眼放光,听他这么一说,便命其起身,嘉奖道:“好果然有些本事我就收下你们,但有一点先言明,进了我靖绥营,吃不少你们,穿不少你们,军饷赏银一钱不扣。谁要敢触犯纪律,作战不利,休怪军法无清”几十条汉子七嘴八舌,连称不敢。徐卫再度嘉奖,命周基引领他们前去报到,并登记在册,编入队伍。

正打算去找几位教头议事,忽听场外一人高声叫道:“九弟”

寻声望去,那场外站着一位官人,身后跟着几名全副武装的军士,正是徐胜

徐卫大步上前叫道:“四哥几时回来的”自从当日夏津一别,徐胜回大名府复命,两兄弟将近一月没有见面。

徐胜一把搭住兄弟肩膀,仔细的打量一番,心中实是欣慰,触景生情,黯然神伤道:“出息了,出息了,我家九弟终于出息了。”母亲早逝,父亲拼杀一生,性子古怪,他这个作哥哥的,对这亲弟弟极是疼爱,哪怕他再坏再浑,终究是一母同胞,骨肉兄弟。母亲临终前再三嘱咐,好生照顾九郎。历年来,他从来舍不得打一掌,骂一句,天可怜见,弟弟如今省事了,出息了,母亲在天有灵,也当含笑。

徐卫见兄长伤感的模样,心里着实感动,笑道:“四哥夏津守城有功,回去之后,上头肯定有嘉奖吧”

“借九弟的光,升了武翼大夫。”徐胜大笑道。武翼大夫,为五十三等武官官阶中的第第二十二等,为正七品。徐卫虽是正八品官衔,与兄长只差一品,但其修武郎的军阶却位列第四十四等,差了整整一半。

“禁军招兵,都以身形高大,臂力出众为标准,你倒好,反其道而行之,那等五短身材之人,用来作甚”徐胜又笑问道。

徐卫也不说破,随口应付道:“我这乡勇营如何能与你们禁军相比滥竽充数,滥竽充数罢了。”两兄弟又说了一阵,徐胜扯着徐卫就往家里去,说是趁三姐回来,一家人好好团聚。稍后让浑家整几个好菜,喝上一杯

第一卷第四十章如花似玉的弟媳没了

回到家中,先上堂拜了父亲大人,见两子同归,徐太公心中欢喜,便命女儿儿媳收拾酒菜举行家宴。又听闻徐胜升了官,更兼徐卫打了胜仗,更是心情大好,搂着外孙范宜连亲几口。徐王氏徐秀萍两个也欣喜不已,忙领了仆妇钻进厨房,置备酒菜,自是不表。本来徐卫见四哥难得回来,想和他讨论一下军务,顺便打听禁军行动。但见老爷子那般欢喜,不忍扫了他的兴,遂将话装在肚子里,等适当的时候再说。

父子三人坐在一起,说了一阵闲话,原来徐胜这次返乡,正是奉命给靖绥营押送粮草军饷以及斩级赏银。这事本不该他来,那郑监押却念在徐卫的盛情上,故意给个机会,让他回家一趟。

范宜一直缠着外祖父玩耍。徐太公也乐得含饴弄孙,便抱了小外孙步出客堂,临走之行对徐卫说道:“你四哥不常回家,有事可和他商量。”

徐卫心下感激,应了一声,待老爷子走后,迫不及待的将靖绥营的现状一五一十告诉兄长,请他指点。其中特别提到了目前最要紧的人才问题。徐胜侧耳倾听,待兄弟说完,沉吟半晌,突然问了一句:“老九,你想干什么”虽然挂名在大名府路安抚使司下,但九弟这靖绥营说到根上,性质还是乡兵,不过有些特权罢了。一个乡兵组织,居然要按照禁军编制,设各级统兵官,还要设后勤,文案,工匠,军医这些职能,老九这不是在搞乡兵吧虽说弟弟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可自打大病一场后,这小子简直换了一个人,自己也捉摸不透。

徐卫当然知道兄长所指的意思,丝毫不避讳,直言道:“我想组建一支军队。”

徐胜眉头一动,追问道:“什么样的军队”

“攻必克,伐必取,进能夺城掠地,守能固若金汤。”徐卫朗声答道。

徐胜却还是不明白,问道:“你既有如此雄心,何不直接投入禁军,以你的本事,早早晚晚必成镇守一方的将领,又何必”

徐卫叹了一声,直视着哥哥说道:“因为还有两个多月,金军就将挥师南下。”

徐胜的反应,和当初徐太公听到这句话时如出一辙。徐卫不想转弯抹角,不等他询问,已把事情的原由据实以告,并特别说明,以目前宋军的实力,只要朝廷保持戒备之心,或可与之一战。但坏就坏在,如今的大宋从上到下,几乎没人对金国有提防之心。自己若是投入禁军,至多也就是个统兵不足千的下级军官,能干什么所以,要自己拉队伍。

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两兄弟陷入沉默,徐胜任职军中,手下也不过千把人马。攻辽之战,他的部队倒是打得不错,可他一个下级军官,并不能扭转战局,随着大军退败回来。再三检讨原因,最后想通。其一,军制上的问题,这一点无法改变,不去提它。其二,那就是士卒畏死,战斗力不高,皆因朝廷禁军的兵源,相当大一部分是罪犯,流民,这些人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迫从军,哪会奋力效死

要想提高军队战力,在制度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得从兵源,训练等方面去想办法。九弟目前所做的事,正是如此。但若是真如他所言,女真人会在两个多月后挥师南下,到时就算他招募到一千健卒,又有什么用

徐卫只用四个字来回答他:“事在人为。”

徐胜心里,仍旧犹豫不决,毕竟这是九弟一家之言,是真是假,不等到十月,谁也无法预料。徐卫并没有过多劝说,只提醒他,哪怕不能有实际行动,心里有个准备也好。

两兄弟高谈阔论,竟忘了时间,等徐王氏徐秀萍等做好了午饭来唤,才暂时搁下。饭菜极丰盛,连窖藏的老酒也挖了出来,可徐卫只给父兄敬了一杯酒后,便要回营。嫂子姐姐再三挽留不住,徐太公徐胜心里却明白,他这是要去与士卒同吃大锅饭。

望着徐卫匆匆而去的背影,徐王氏嘀咕道:“叔叔何曾吃过这等苦做个什么劳什子指挥使,竟忙成这般模样。”徐九从前虽然跟地痞流氓无异,但毕竟出身在官宦之家,又有嫂子悉心照顾,算得上是锦衣玉食,如今却要和一班粗俗的士卒同吃同住,也难怪徐王氏心疼。

徐胜白了浑家一眼:“你懂得甚么九弟有大志,还当他是那个让你端着追他吃饭的孩童”

徐秀萍一听,一眼白回来:“那又怎地他再能,在我等眼里,还是个不省事的小弟弟。”

徐胜似乎有些怕这姐姐,连连点头:“是是是,三姐说得极是。那就再劳烦你,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