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宋阀 > 分节阅读 13

分节阅读 1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这个战果,对于从未受过军事训练的乡兵来说,可谓辉煌

夏津城门口,左右两列衣甲鲜明的禁军士兵威武挺立着。可军姿再威武,换来的也只是老百姓心中的一句暗骂。怂包咱都打完了,你们这些贼配军才到,靠你们,夏津早他娘的歇菜了

一辆马车不急不徐的停在城门口,一身材高大,相貌英武的老者,手拄拐杖,从马车上下来。几名精壮的汉子扶着他,向城内而来。见他如此“托大”,负责城门守卫的一名副都头有意为难,挡住去路,按刀喝道:“来者何人”

老者没答话,甚至没看过他一眼,那副都头正当作,便听老者身侧一汉子回答道:“此乃徐太公。”

徐太公没听过量这穷乡僻壤也没什么人物,想必是慢,怎么着,姓徐这可得好生问问,现如今,“徐”这个字在夏津可是有特殊的分量。

“借问一声,军中徐四指挥使是”副都头问了一句。

“那是太公长子。”汉子回答道。

副都头暗吃一惊,又问道:“敢问,那位人称夏津之虎的徐卫徐九郎是”

第一卷第二十章知府的垂青

本章作了修改,增加了一千字,大家记得重新看一下

“夏津之虎哦,那是太公幼子。”汉子颇有些神气的回答道。

副都头迅将按刀的手放下,缓缓拱起,万分景仰道:“哎呀呀老太公真是虎父无犬子小的这跟您道喜了”面对禁军老前辈,老长官,他半分脾气也没了。何况,人家那两个儿子,嗨,甭说了,一个字,牛

正说着,徐胜领着几个健卒,匆匆而来,未到太公面前,已经跪倒在地,叩头道:“儿不孝让老父受惊,请父亲大人责罚”

徐太公上前扶起,随手抚去他铠甲上的污秽,欣慰道:“你指挥守城,乃是职责所在,岂能因公废私打的不错,没给我丢脸。”

徐胜有些激动:“若非九弟及时增援,夏津恐已不保。爹,九弟这次可算是立下大功了知济南府张公点名要见他”

徐太公沙场宿将,听到这话,也不禁微微吃惊。本朝皇帝登基后,升大郡为府,派遣朝臣任行政长官,兼管军事,称“以某官知某府事”,位高权重。那济南知府张叔夜,乃天子宠信之臣,为何点名要见我家老九还有,他济南府怎么会派兵援助夏津

战事结束后,要任务自然是清点战果,统计伤亡,赏功罚过。此次作战,若论功劳,相信是众望所归,毫无悬念。徐家两兄弟,一个守城得力,一个增援及时,都是大大的功臣。是以,济南知府张叔夜以及本县知县相公,派人赴徐家庄,请来了老太公徐彰。

因上官到来,夏津县衙被充作帅府。此时,内衙花厅上,仅有主位坐着一位官人,年约六旬,须花白,但雄姿伟略,顾盼生威。虽然领军,却着文官常服,此时正立在厅中,若有所思。听闻外面传来脚步声,遂转身向外。

徐太公,徐胜两父子入得厅中,徐胜军职在身,自是大礼相见。张叔夜含笑受礼后,才伸手虚托,笑道:“不必多礼。”

那徐彰徐太公,因是五品致仕,仅拱手施礼,口称:“见过知府”

“老哥哥,十余年不见,别来无恙否”张叔夜上前,一把执住徐太公双手,如好友故旧一般,热情非常。当年徐太公在西北统兵,张知府也在西北任职,两人倒是相识,但说有多深的交情么,还真淡不上。如今,徐太公已然去职,他却是代天子守牧一方的封疆大吏,如此客气,倒叫徐太公有些不自在了。

干咳两声,徐太公回道:“行将就木,等死罢了。”

张知府不论真假,总是一番热忱,听到这话,只得干笑:“老哥哥说哪里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如今,令郎继承父志,投身行伍,早早晚晚,必成大器啊。来来来,坐下说话。”

三人坐定,张叔夜说了些场面话,无非是回忆当年在西北的“战斗情谊”,又称赞徐太公“虎父无犬子”云云。

徐太公却是个急性子,喜怒皆形于色,脸上不耐烦的神情渐渐显露。徐胜暗自担心,老父亲的脾气刚烈,直爽,容易得罪人,当年正是开罪了上头,才被迫致仕。这次知府接见,意义非常,可千万别出差子。

“不知老哥哥膝下几子”张知府突然话锋一转,问了这么一句。

“一女二子。”徐太公生硬的回道。

“哦那这位想必就是在大名府军中任职指挥使的长子吧”张叔夜看着徐胜问道。

“是。”徐太公当真惜墨如金,身旁的徐胜绷紧了皮,生怕父亲犯了性子。

张叔夜略一颔,赞道:“将门虎子,前途无量。不知昨夜那位驰援县城的,夏津之虎何在”自从杨彦在城下嚎那一嗓子“徐家庄之虎,夏津小霸王”后,徐卫的光辉事迹,今天已传得有些变样了。

而徐家老九的形象,也从“纨绔子弟”“泼皮无赖”,摇身一变成为“少有大志”“不拘小节”,甚至“夜读春秋”“文武双全”。

“什么夏津之虎,一个败家子而已。”徐太公其实听得心里十分受用,可脸上仍旧没有丝毫表情,语气也生硬得紧。张知府一片热忱,见对方是油盐不进,渐渐也变了脸色。

“哎,自古英雄出少年,何必太过谦虚”张知府轻笑一声,又接道“老哥哥,你这长子受恩荫作了官,幼子想必是要留在身边侍奉养老吧”

徐太公还不见反应,徐胜却听得喜上眉梢,无奈一方是上官,一方是老子,哪有他插嘴的份可又担心父亲素来刚正,得罪了这位张知府,坏了事情。再三思量,就欲开口。

“烂泥扶不上墙,也只能留在身边,等我百年后,守着家中薄产过日子。”徐太公似乎没有听出张知府话中之意,随口答道。

张知府对这话明显不肯苟同,笑道:“男儿志在四方,岂能蹉跎岁月于乡里你难道就没想过法子,也替他谋个前程。”说出这话,自己都感觉有些多事。但想国家多事之秋,朝廷用人之际,也就顾不得了。这位徐天甫早年在军中就是出了名的臭脾气,不必与他一般见识。

徐胜怕父亲再说出什么驳人脸面的话来,在他回答之前,硬着头皮插了一句嘴:“还请大人多多周全,我替九弟徐卫”

“我那小子,性情顽劣,不堪大用。若是踏入官场,早晚必生事端,因此,也就打消这个念头了。再说,自己若没本事,即便受祖先荫庇讨个一官半职,也被人笑话,抬不起头。还不如守在乡里,安稳度日。”徐太公认为,张知府的话有讽刺他没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