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239

分节阅读 23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存银及今年的夏税银又早己用尽。盘察太仓银库。余存己不足一万两。就算秋后秋税入库。补亏空后。远远没有盈余。而秋后又要支给诸镇卫官月粮数百万石。发放折色银百万两以上。还有诸官粮饷。又是个亏空的结局”

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泰亨。下那六百万两赔款。我们户部是志在必的。如事不的。老夫只的求病告去。你会与我共进退吗”

养蒙拱手郑重的道:“陈公一片忠义奋勇之心。养蒙aos能落于人后当与陈公共”

陈欣慰的道:“好。吾道不孤”

经过各部多天的争吵。特别是户部尚书陈与户部右侍郎张养蒙以告病相逼,的情况下。五月三十日。万历皇帝终于做出表示。这六百万两白银。将划拨户部。户部官员分配处理。百官的轰炸。他实在是烦不胜烦了。

不过对明年日本国赔款来的三百万两银子。以及以后历年日本国每年赔款来的款项如何支。万历皇帝没有言明。百官也就识趣的不再追问。这是明年的事。他aos明年再战斗。今年能从皇帝那边将六百万两款子掏出来。己经是个非常巨大的胜了。

当然了。万历帝解脱之后。接下来轮到户部尚书陈头痛了。背水一战拿到钱的喜悦刚去。各部蜂拥而要钱的官员们。就将他们户部的科房淹没了。

纷纷扬扬中。这些时间在京师的黄来福反而一直非常平静。五月二十四日。他从万历皇帝那儿拿到四百万两银子后。便吩咐渠源锐公然放出消息。说又一次支取债券年息的时间到了。

黄来福还让渠源锐大肆宣扬。让众人都看看。说前的黄军门。现在的太子太保大人在万历二十五年五月八日那天东征债券开始贩卖时。曾答应所有购买东征债券的商民们。每个购买东征债券的商民。每人都可以获的很高的好:。每年有很高的年利。五年后。还可以连本带利的偿付本金。

大家看看。只过两时间。太子太保大人己经完成了当日所答应的全部诺。倭人赔款了。辟通商口岸了。现在四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拿在太子太保大人手中。证明了当日商民们所有购买的东征债券。都是真金白银的好东西。他们己经有了丰的保障。不必担心将来太子太保大人还不上。

而且以往他们领取年利时。是不是眉欢眼笑的领的高兴

不过呢。现在太子太保大人也放话出来。如果等不及五年后支取本金的人们。现在就可以向太子太保大人支取。大人他决不阻拦。这就是太子太保大人的自信心。与证明当年贩卖的东征债券雄厚的实力

这消息传出。更没有人傻呵呵的债券提前卖出。由于东征债券年利高。这两年中。商民们买的债券己经增值了不少。特别是大明军队战胜倭人并取赔款的消传来后。这东征债券的价aos更是急速上升。

很多人还决定了。以后要将这些东征债券一直保存下去。一直存在那边吃年利。甚至传给子孙。相信以子太保大人的本事。年利。各人可以吃很多年。

在这种心态下。虽然众人都是兴高采烈的去换取征债券的年利。但希望收回本金的人极少。黄来福的四百万两银子。根本没用出去多少。大部分的银子留着。对黄来福来说。是他将来用来投资的良好资本。

这是那些购买不记名债券的商民们。至于那些投大批钱财购买记名债券的大商贾们。己是纷纷前往朝鲜国与日本考察商事。

他们这种记名债券。单笔最低为十万两。没有年息。将来也不偿付本金。只是取的了在日的区域经商权。不过黄来福代表大明与日本国签订条约后。特别是丰家对黄来福的依赖。将有效的保障他们利益的进行。而通商后。此时海贸的利润极。相信他们很快会赚的盆满钵满。

债券年利的领取声势浩大。又成了京师各的的热门话题。看到这种情形。各部百官除羡慕嫉妒但没有其它的了。

诸事纷中。六月三日。内阁。部及兵部对黄来福职务的安排终于出来了。他们以黄来福终究年纪轻。资历浅等理由。认为黄来福还是继续担任他的山西镇总兵为好。

这让万历皇帝非常满。四日。他召内阁诸臣议事。拟诏让黄来福总督山西大同两镇军务。并兼理两镇粮饷之职。消息传出。百官震惊

正文 第250章 寄于厚望

更新时间:2009122 23:37:56 本章字数:3912

然大明也设过总督宣大、山西诸镇军务兼理粮饷的些职位历来都是文人官员担任,很多还是加有大学士衔的六部大员,如果黄来福的任命成真,那他将成为明末第一个以武人身居如此显赫高位者。

如果说仅仅让黄来福总督两镇军务,而不兼理粮饷的话,或许文官们的内心还会好受些,但万历皇帝让黄来福总督两镇军务的同时,还兼理两镇的粮饷,这就由不得他们强烈不满了。

眼下的大明,文官地位之所以远远居于武官之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控制着地方各镇卫所武将们的命脉粮饷财政。如果如明初一样,大明的武将们在粮饷上大体都能自足,文官们自然没什么能实质控制武将的地方。

不可否认的,文官们的嗅觉是灵敏的,在万历皇帝诏拟黄来福总督两镇的消息一放出来,他们就想到了那可怕的前景,如果此例一开,武将们都能主理各镇军务与粮饷的话,那他们的权势将大大增强,到时各镇文官们怎么办

一想到那个暗淡的前景,众人是不寒而栗。一时间,反对这个任命的人潮络绎不绝,甚至很多人还喊出极为诛心的言论:“此例一开,唐季武国,藩镇割据就在眼前”

在这种反对的浪潮下,内阁与兵部的官员们都表现出了自己的骨气,不愿意在万历皇帝发下来的圣旨上副署。这让万历皇帝大怒,他是个极为坚持地人,而且有一个脾气,如果看谁顺眼地话,便会自始至终地维护他。

当年李如松人称武将中嚣张跋扈第一人,几十年中,百官弹劾他的奏疏超过一千份,不过万历皇帝始终袒护他。不论李如松在活着还是死去,他都享尽了哀荣,眼下万历皇帝对李如松这种维护又转到了黄来福身上了,他非常相信黄来福对自己的忠诚是不会改变的。

万历皇帝放出话来,如果各部还是不肯副署自己任命旨意的话,他将利用中旨的形式直接下令,而且那六百万两日本人赔款也将考虑迟些转交给户部百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