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230

分节阅读 23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让刘不满。

七月十六日,广东水师都督陈率广东水师五千人,津辽水师三千人,战船270,对外号称500,到达了朝鲜国,随行的有副将邓子龙,率领江浙步兵五千人。

陈字朝爵,广东翁源人,这是个让黄来福更头痛的人物,说起来,陈的资格很老,嘉靖末年就是指挥佥事,不过几十年下来,最后到万历年间,才最后当上总兵。

主要是他只会讲语,不会讲官话,京官们听不懂,自然是失去了很多优势。这些还好,陈最大的毛病就是贪恋,每到一处,便放纵手下抢掠民财,不论到哪里,做什么官,都是一个字贪,早年因为奴役士卒导致兵变被罢官,所以被冷藏很多年。

不过陈打仗确实也不错,有谋略,善将兵,此次朝战需要水陆两进,所以总督邢便想到了这个人,陈被用。结果陈到了朝鲜后,首先便惹下了许多事。

与陈相处过的人都知道他地性情狂暴狞猛,所以各人是敬而远之,连刘也警告要小心此人。果然,朝鲜国王李为了欢迎天朝水军来临时,亲出汉城劳军,陈竟当着朝鲜众多君臣的面,将一个朝鲜官员打得血流满面,朝鲜大臣柳成龙苦劝方止。

而且陈到了庆州后,见总领提督军务地黄来福竟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顿时不服,于刘一左一右,对黄来福是阳奉阴违。

不过对于陈,黄来福另有打算,他平静地将陈打发到古今岛去,那里有李舜臣率领地朝鲜水军。大明援军源源不断地开入朝鲜,朝鲜国也是大造舰队,最后新造了一百余艘战船,只等大明最后的反攻命令。

陈领军到达古今岛,朝鲜水军由他统领,许多人都担心他会不会与李舜臣相合。不过此时李舜臣这个朝鲜名将表现出了他地另一面,陈甫到,李舜臣便大排宴席为他接风,更大力吹捧他的功绩,让陈乐得合不拢嘴,宾主尽欢而散。此后大明水师与朝鲜水师相处融洽,黄来福接报后,也感觉到了李舜臣实在是个人际高手,值得自己学习啊。

当然了,也不是什么来援将领都如陈与刘一样嚣张的,随陈一同到来的老将邓子龙,就是一个非常忠厚的老实人,当时他己是年逾七十,却还是副总兵的身份,不过接到朝廷调令后,却是毫不犹豫就动身出发,听从陈的指挥。

到了朝鲜后,见到提督黄来福,他也是恭恭敬敬,拜见时都是行了全礼。对于这位老将的命运,黄来福是知道的,他希望自己能改变他,最后让他载誉而归,安享晚年。

近八月时,集在朝鲜的大明军队己经达到了八万余人,朝鲜方面也拼尽全力集结起了二万余人的军队,其中包括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水军七千余人,战船二百余艘。

明朝总计兵力最后达十万余人,最后决战的机会己经到了。

正文 第239章 三路进军

更新时间:20091121 23:47:56 本章字数:3738

历二十六年八月十七日,日本。

正当大明与朝鲜联军磨刀霍霍之时,眼下的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却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战局不利,让他忧心,蔚山之败,更耗尽了他全部的精力,曾经雄心勃勃的远征唐国之事,己经成了一场笑话。本来丰臣秀吉就长年被病痛所折磨,蔚山之战后,更加剧了他的病情,眼见自己活不了几天了,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己散去,需要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了。

早在今年的四月初时,丰臣秀吉便下令将在朝十余万将士中的一半,约七万余人撤回了日本。到了今日,是下令将所有将帅撤回日本国了。弥留之即,丰臣秀吉还需得考虑自己家族的传延,主少臣强,自己的儿子阿拾年仅五岁,而一干大臣都是年富力强,个个拥兵自重,自己在时可以压制他们,自己死后,难保将来他们不会生出觊觎之心。

不过现在己经无法解决这些权臣,只能笼络了。丰臣秀吉指定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五人为五大老,共同辅政,希望能以权力来换取他们对少主的忠心。除了五大老外,丰臣秀吉又任命五奉行,由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增田长盛五人担任,为名辅助五大老,实为监视。

这样丰臣秀吉仍是不放心,在他弥留之即,他召集五大老,要求当着自己面,在自己五岁儿子阿拾,也就是丰臣秀赖面前宣誓效忠,而且还签了好几份誓书。惶恐之态,令人窃笑,丰臣秀吉英雄一世,临死却是临病乱投医,将希望寄托在最不值钱的誓书上。

五大老签了誓书后,丰臣秀吉略略安慰些,最后他下了撤军命令:“外征士兵悉数撤回,具体事宜交由德川家康处理,万勿使十万将兵成为海外游魂”

十八日,这位发誓要将朝鲜与大明征服,并将自己在宁波的居所都选好了,还要将印度纳入日本版图的不自量力者死去,留下辞世诗句:“吾似朝霞降人间,来去匆匆瞬即逝。大阪巍巍气势盛,亦如歌中虚幻姿。”

后世人一般译为:“我如露水一样来到人间,逝去象露珠般消散,这就是我地一生,大阪的往事,梦中的梦而已。”

身高一米四五地丰臣秀吉死了。时年六十三岁。为免动摇在朝日军地军心。五长老商议严守丰臣秀吉死去地秘密。只派遣德永寿昌与宫木丰盛为使。向在朝日军传达命令:“极力争取议和。如议和不成。即全线撤退。”

全线撤军日期定在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五日。在此之前。使者严令在朝各军严加布防。有逃兵者格杀勿论。并誓死击退唐人之一切进攻。为了保证撤军成功。得知丰臣秀吉死去消息地。仅有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寥寥数人。

当然。丰臣秀吉地死并不是秘密。早在阳春三月时。朝鲜王京地大街小巷便在传唱倭酋平秀吉己死。不过没人相信。因为根据传言。丰臣秀吉已经死了好多次了。不过近九月份时。黄来福与在朝地大明锦衣卫都得到了消息。倭酋平秀吉确是死了。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地消息。

万历二十六年九月初七日。朝鲜。庆州。

朝鲜的深秋天气高爽,这样的天气也适合作战。

庆州东征提督府地议事大堂内,此时济济一堂,坐满了身系鲜红披风大氅,穿着铁盔铁甲的明朝军官们,除了提督黄来福外,时东征军中,总兵级别共有麻贵、刘、董一元、陈等人,此时连朝鲜都元帅权栗在内,各人都是分坐于下首两旁听议。

至于一些参将,游击的军官们,则是坐的份都没有,分别站于自己的长官之后。

黄来福与总督邢并列坐在上首,以不到而立之年,身掌数万大军,无数的将士都要俯首听命,看着下首地将官,这种身居高位的权力感,不能不让黄来福感到意气风发。从千户到提督,这一切,可说都是自己奋斗来地。

黄来福目光一一扫向众将,几位总兵中,麻贵与董一元都与自己有交情,而且对于山西军之精,他们也是非常佩服,对于自己任提督一职,二人并无什么意见,就是刘与陈有些非议。

他的目光看向邢,邢还是一身地大红官袍,文官打扮,他略略向黄来福示意了下,然后对众人道:“倭酋平秀吉己死,此是天亡倭贼。时不待我,本台院己与黄提督商议,尽快进剿此次进军,仍分三路而攻,令倭人首尾不能相顾,每路兵力又都在三万人以上,雷霆之击下,倭贼必难抗天威。”

他又笑道:“当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