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218

分节阅读 21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黄来福道:“皇上英明,一语中的。不过这其中是有区别的,以前是倭人不恭,也担心在贸易中,有倭寇借机上岸劫掠。不过在如在倭地开设通商口岸,这却是有本质的区别,我们是胜利者,倭人丧胆,己不敢再起非份之心,商贾们又在日享有种种特权,扬眉吐气,且贸易之是在倭地,所以不会再有倭寇上我大明之地来而且重要的是,以日人之利,换商贾们之财,这是两全其美之事啊。”

万历帝深思,最后点了点头,道:“如此也可行”

虽说黄来福说话中用语有些古怪,不过万历皇帝还是听懂地,他心情愉快起来,从大明商人那取来几百万两银子,将来让日本人来还。加上可能的赔款,支付大明地军费之余,说不定还有赚。这让万历皇帝对黄来福暗暗赞赏,整个大明中,只有黄来福想得出这样的方法,真是人才啊。

黄来福又道:“此外,日本国虽然国小地穷,不过我大明如打胜后,有一倭地,是一定要让倭人割于我大明地,如他们不答应,就算派水师浮海硬抢,也要抢到手”

万历皇帝哦了一声,道:“何地,如此重要”

黄来福道:“据臣所知,日本石见国东部有一银山,名为石见银山,是日本国最大的银矿所在地,该地不但供给日本国内七成地白银,每年还输银百万两到我大明江南之地,除此外,该银山出产的银子,还大规模的被红夷人带往西洋,用于各国贸易,真正是一座银山啊如我大明占得,每年获银百万两,只在反手之间”

日本国石见银山,共开采四百余年,极盛时,这里的银产量占世界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真正可说是一座金山银山,不论谁占了,都立时富可敌国。

听黄来福这样说,万历皇帝朱钧,眼中顿时散发出了夺目的光芒

正文 第225章 朝会

更新时间:2009119 1:14:07 本章字数:4870

伯章。皇上所言那黄来福债券之事。你认为如何

回到内阁后。首辅赵志便问尚书杨俊民道。

刚才万历皇帝将内阁一干阁臣都召进宫内。就是为了商议昨日黄来福提出的国债等事。众人整整议事一个上午。才以回到内阁中。

“荒谬。”杨俊民的态度很鲜明。就是坚决反对。

他整了整官袍。正色道:“从三代起。便未闻有朝廷向百姓借债的。这传扬出去。有损朝廷体面不说。即使借到了钱。解了燃眉之急。将来又如何偿还眼下国库空虚。数万两银子。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归还的。如若钱款还不上。引起什么骚乱。我个人声望官位事小。国朝体统为大。万万不可。”

笑话。这国债之。将来肯定算在户部的头上的。这么一大批钱款。如果将来出现什么意外。那可要丢掉一大批的官帽。这种大黑锅。杨俊民可不愿意背。

赵志也是须点头。作为内阁首辅。他也不能接受黄来福提出的债券等之前卫观念。更要的是。这笔帐将来可能要算在他们头上。

不过眼下急银子。于支付入朝军的各样开支。如果实在没办法的话。他也倾向于百姓征收东征加赋。大明的大物博。就算亩土的加征银几厘。也可收到几万两银子了。而且还保险无比。

算百姓怨恨。也只会怨到皇帝头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

者几个阁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可不分管财政这一块的。抱着看好戏的态度随口附合了几句。

文渊阁大学士陈于皱,道:“黄来福身为武将。本应克尽职守。专事为国守边之事。怎可巧言诱惑皇上府库竭当清积弊。革冗员。疏清内库所贮。以征折银两如此。东征粮饷便筹备令朝廷发行国债。这体统何在颜面何在”

众人纷纷点。认黄来福提议的这个方法非常荒唐。皇帝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会同意黄来福的意见。真是。

此后几天中。万历皇帝便是与几个阁臣。特别是内阁首辅赵志与户部尚书杨俊民扯皮发行国债之事。这种事情当然要户部挑起大梁不过杨俊民态度很坚决。就是一口咬定这个方法不行。

事情僵在这里而助朝大军入朝在即。粮饷的筹备。越来越急迫。而且关于国债之事出后。百官是议论纷纷。看来很有必要招开一个大朝会了

万历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这天。万历皇帝下令召开朝会。

这天里。天刚微亮。百官们己是齐集宫门之外。一片眩目的红蓝丝朝服之色。大明官服。四品以上为红色。五品以下为蓝色。

黄来福同样是戴着冠。穿着大红的官袍。腰悬玉带。补子上有一只虎豹。他眼观鼻。鼻观口。似睡非睡。并不理会旁边们投来的各色目光。

在这个场的中。象他这么年轻的朝中大员很少。更不要他是个武将了。而且这些年来。他尽是各人争的热点人物。许多官员都向他投来好奇的目光。窃窃私语不断。特别是今天这事。本身就很特别。由一武将提议之事。放到朝会上来商议。真是国朝未有之大事。

黄来福就注意到许多人交头接耳。注意到内阁首辅赵志与户部尚书杨俊民投向他的目光杂。只有辅臣张位与沈一贯接触到他的目光时。微笑点头。

很快的。到了aos时。听三通鼓响。在鼓声中。门徐徐打开。大群的禁军出来。手执亮晃晃的戈矛在两旁站列。此时鼓声停止。两匹朝象被御马监的内侍牵出午门。站在门洞的两旁。以长鼻挽搭成一个鼻桥。

钟响起。各位官员们严肃的从象鼻下宫门。而级别不到四品的官员们。只能候在这午门之外了。百官进入宫门,。在殿前广场整队。文官位东面西。武官位西面东。负责纠察的御开始点名。并且记下咳嗽。吐痰等以至牙aos坠的步履不稳重等等属于失仪范围的官员姓名。听候参处。

礼部的官员清点例朝官员人数之后。手持黄册名簿报了进去。很快。万历皇帝的车舆与簿仪仗到了。帝坐着华丽的大。进入皇极殿中。

不久。殿中鸣鞭响起。百官在赞礼官的喝令下一齐叩头。连同广场上百官。连同午门外的低级官员们一起行五拜三叩之礼。“吾皇万岁”之声响彻天的。

看着这种情形。赵志与陈于陛眼睛湿润。这一幕。多少年没见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