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210

分节阅读 21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原来城内外剩余的两营散兵还有军户卫所兵们,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己经成了专业的屯田兵还有畜牧兵矿业兵等。但未来这些人怕同样也没有打仗的能力。

放在整个山西镇,怕也是如此,除了黄来福地几营嫡系人马外,余者最多做守备部队,守守城。没什么野战的能力,所以这几年中,山西镇征宁夏,战朝鲜等战事,出兵的都是黄来福的人马。

眼下山西镇城宁武关的军队己经如五寨堡,老营堡一样,己经可以自给自足,不怎么需要兵部拨款,自然是受到上头的表扬。不过能战的部队多,兵部考虑是否要在山西镇招募新的人马,组建一个新的战兵营。不过这花费众多,兵部哪里拿得出钱来而且黄来福认为没这个必要,兵在精不在多,整个山西镇中,他的几营兵马都能够野战,己经可以震住塞外地胡人不敢入侵。如果真要做,倒可以在镇内选拨精壮,组建一个新的营马,余者地,还是真正转化为屯田兵为好,忙时耕种,闲时操练就可。

只是这个事情千头万绪,牵扯到许多人的利益,黄来福虽然是山西镇总兵,有练兵地义务,但要真正在山西镇实行此事,还是不易。

不管怎么说,在十一月七日这天,黄来福还是领着五百的来福营家丁们,来到了宁武关北边地阳方口堡,开始了他的防秋防冬军务。

这阳方口是长城一段,在宁武关北边约二十里。这里北连大同边缘金沙滩,南、东、西接云中山,禅房山、管滓山等地,属咽喉隘口,军事位置十分重要。这里不只是宁武的要冲,还是雁门、偏关的屏蔽。一旦大同有事,往往要重兵驻扎于此。

不过由于恢河从这里流过,地势平漫,十万骑可成列以进,在整个山西镇多山的地形中,该地便显得非常平衍,向来是草原胡人首犯之衡。往岁虏骑阑人,率从兹口,戎马便可毁数里。所以在嘉靖十八年时,当时地巡抚陈讲便在九龙口处筑堡,并建敌楼者有二,堡成后,城周一里多,万历四年又增修砖包,城周达二里零八十步,高三丈五尺左右。

阳方口堡城建成后,被称为“山西镇中路第一冲口”,东靠长方山,西傍恢河,如派兵在这里防守,东便可以

,西可以援偏关,北可以应云朔,占尽了地利。

眼下阳方口堡有守备一员,分领旗军三百四十九名,管理周边的防区一十三里零一百五十步,还有边墩三十座,一个内西水口之地。从隆庆年里,阳方口便少经战火,关口的恢河又是连经朔州,大同等地的交通要道,所以这里每天都是船来船往,非常热闹。

特别是黄来福来到宁武关后,由于阳方口所辖地地界中多煤炭,所以这两年中,该地十数个村寨中,己是处处挖煤采矿,到处一片繁忙。

不但是本地的人等被一扫而空,就是临近的大同镇朔州等地的军民,也是纷纷到此谋生,所以阳方口堡这个地方,虽是麻雀虽小,但却很是热闹,小小的堡内,便有大量的客店、酒楼,商铺等。

当黄来福领军来到这里时,阳方口堡守备忙出堡相迎,该堡之地,也是宁武关中唯一一处没有将军兵下放屯田的军堡,不过就算没有屯田收入,堡内的旗军平时抽税护矿,也是吃得油光嘴滑。这也是被黄来福默默认的。

此次虽说是例行地防秋防冬,不过黄来福并不打算在阳方口堡常驻,年末他真正重视的是到老营堡等地视察。毕竟阳方口堡这个地方深在内地,如果草原上的蒙古人入寇,也需要打穿了整个大同镇,才能打到阳方口来。而从阳方口堡到宁武关,骑上快马,也是瞬息间的事情,自己地两千家丁,就在宁武城内,大可不必傻呵呵地等在这。况且黄来福的风格就是打出去,就更不愿意死守在某地挨打了。

不过视察过阳方口堡内外后,黄来福也是有所收获,阳方口堡这个地方,是属于连接大同镇与山西镇的交通要道,在这里,大可以搞两镇之间的贸易集散地,大搞采煤业。而且这里河水广阔,两边的土地肥沃,大可以搞些屯田。由于当地煤矿丰富,许多当地人都是宁愿意进矿山做事,也不愿意种田,不过由于宁武关的发展,己经有许多山西镇本镇流民,还有大同镇的流民们前来这里活口,在这些人中招募丁口,完全是可行的。

十一月十二日,黄来福留下一百家丁留观阳方口堡,由一亲卫百总统领,便离开了该地,取道五寨堡,往边塞而去。

万历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眼见天气一天冷似一天,大家穿的衣裳也就一天比一天厚。不过在五寨堡这个地方,各人穿地衣裳,又多少有异于别地。在外地,大家穿的都是厚厚的棉祅,不过在五寨堡,这几年却是时新穿呢绒外衣,保暖不臃肿又贵气不说,还别有一番风味。

虽说入冬后,放在别处就是农闲,不过五寨堡的热闹却是一天赛似一天。黄来福对五寨堡的定位是农商重地,所以秋收后,堡内外遍布的米行、米栈商人,便纷纷将米面转卖到各城镇去。那车马往来,粟米货物之盛,可居山西镇第一。

还有各个工厂,在秋后,更是人流如潮,各地到五寨堡来务工的人流络绎不绝。这些年来,在五寨堡各样农副产品,各样商品的交流影响下,以五寨堡为中心,还形成了许多商业市镇:五寨堡,粮油毛纺集散地。神池堡,煤铁水泥集散地。岢岚州,羊毛集散地各城镇之间互通有无,形成了广大的市场。

而如后世的民工潮一般,山西镇别处地军堡州县,这些年中也形成了到五寨堡或是周边打工地习俗,他们或是长年务工为生,或是农闲后到五寨堡打份短工,他们赚到钱后,回到家乡中,每每谈起来,便引来旁人一片地羡慕声。这又带来了更大的人流。据初步地统计,现在五寨堡地人口,常住人口与外来人口,己经突破了十万。

各地原料需求,商业的繁盛,使五寨堡内外商号急速增多,眼下的五寨堡各地农场便如一个个城镇一般,连他们在内,五寨堡境内己有大的商号近千户,还有众多的钱庄,银号,茶馆、戏园等。由于贸易量的增大,现金来往频繁,去年秋,五寨堡银行还诞生了异地汇兑的银票,一经面世后,便非常受商人们的欢迎。

在此时地大明,虽说大江南北,各个城市的钱庄云集,也推出各式各样的银票。不过无一例外的,这些银票都不得异地支取,商人们外出采购和贸易全要靠现银支付,在外地赚了钱捎寄老家也得靠专门地镖局把现银运送回去,不仅开支很大,费时误事,而且经常发生差错。由于五寨堡与外地的贸易量越来越大,越来越频繁,大规模的现银支用,显然是己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