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164

分节阅读 16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从山上看去,日军如蚁般密密麻麻,不过却是人人身材矮小,黄来福叹了口气,他以前见到蒙古人时,己经觉得他们够矮了,没想到日本人更矮。

不过也不能小看他们,虽然这些日本人比蒙古人矮多了,但论起战斗力,却是比他们高出数倍,自己不可轻敌

忽然山那边传来战鼓声,立时,山下的各日军部队如吃了兴奋剂一般,哇哇叫着,朝山上的明军冲来。

碧蹄馆之战的第二波,终于又开始了。

此战中,双方都投入了己方最精锐的部队。

在明军的参战部队中:有查大受余部二千人,黄来福部三千人,李如松部一千人,共六千人。明军的主帅有李如松。副将有:黄来福、李如柏、李如梅、祖承训、查大受、杨元等人。除了黄来福的三千多人为马上步兵外,余者多为骑兵。

日军的参战部队有:日军第三军团一部、第四军团一部,第六军团全部、第九军团大部,共计四万余人。日军主帅有小西行长、黑田长政、小早川隆景、羽柴秀胜、立花宗茂等人。副将有:加藤光泰、久野重胜、小河信章、后藤基次、小野和泉、小野成幸、池边永晟、小川成重、安东幸贞等人。大战己经开始,终究会鹿死谁手

正文 第163章 停战、谈判、回国

更新时间:2009729 19:23:23 本章字数:3948

回到开城,明军碧蹄馆大捷的消息传开,朝鲜各地又是一片欢腾。

斩首日军近万,斩杀日军大将十余员,这可是难得的大胜,不说平壤城的朝鲜君臣欢呼雀跃,朝鲜百姓燃香祷告,就是经略宋应昌也是欢喜无比,又急报万历帝,言其碧蹄馆大捷之事。

明军如此大胜,各方都要求李如松乘胜追击,急速拿下王京。不过李如松此时却是陷入了烦恼。

一方面,参加碧蹄馆之战的各将回来后,对于这一万日军首级该如何分功,各人争个不可开交。一方面,通过碧蹄馆之战,李如松认为日军顽强,不可小视。加上王京敌人众多,如要硬攻,己方伤亡惨重不说,攻得下攻不下,是个问题。

经过仔细思考,李如松做出如下部署:麾下三万多明军,李如柏率军镇守宝山、杨元率军镇守平壤、查大受镇守临津、李宁,黄来福镇守开城。

除了黄来福外,余者众人都是对李如松的布置莫名其妙。就在朝鲜君臣上书万历帝,请求天兵继续进军。大明各御史争先恐后弹奏李如松畏避不前时,时间来到了万历二十一年的三月初。

这天,李如松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领一支明军敢死队奇袭龙山大仓。龙山大仓本为朝鲜国仓,积贮了朝鲜数十年的粮食,王京被日军占领后,龙山大仓就成为王京众多日军的军粮库,后来日军运来的粮食都存于此地。

当天晚上,明军敢死队到达龙山,他们用火箭射向粮仓。十三座大仓,数十万石粮食,一夜间被烧的干干净净。除了粮食被烧外。当晚。日军龙山仓库日军被明军杀死三百余人,仓库指挥官本多重葵自杀。明军约伤亡五十余人。

之所以这么顺利,是因为碧蹄馆之战后,日军己不敢与明军野战,所以明军仅仅百人的敢死队就可以深入日军腹地,烧毁龙山仓库。

龙山仓库被烧毁,震惊了各方。一时地集体失语后。朝鲜君臣及大明官员们,首先反应过来,他们是对李如松好评如潮,赞他计谋如神。

而龙山仓库被烧毁,朝鲜的日军则是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由于缺粮,万历二十一年四月十八日,日军全军撤出王京。退往釜山。十九日,李如松入城,王京光复。四月下旬,日军继续撤退至蔚山,东莱等朝鲜海域,全军八万余人渡海回国。仅留四万人防守。

至此。日军地第一阶段侵朝战争,可说是惨败。

万历二十年四月时。日军攻入朝鲜,所向披靡。猖狂不可一世。不料自万历二十年十二月明军入朝起,短短半年时间,日军就全线溃败,死伤无数。第一军团地小西行长部,更几乎是全军覆灭,再经过明军的连连打击,日军己是毫无斗志。

在陆上对明军失利连连时,此时的日军,在海上对上朝鲜水师时,同样也是失利不断。在玉浦海战、泗川海战、闲山岛海战时。日军水师,对上李舜臣领军的朝鲜水师时,都是大败连连,损失惨重。

特别是闲山岛海战后,曰本水师完全丧失制海权,无法运送军粮,加上朝鲜破坏过度,造成瘟疫流行,当地征发粮食不易,因此曰本国与大明议和,势在必行。

而在此时的明军中,由于军力不足,所以明军无力攻取。特别是征朝这半年来,大明朝廷,己是花费白银上百万两,此时国库己是见底,对万历帝来说,他己经是没钱再打下去。因此与日方的谈判,也是势在必行。

谈判的人选还是沈惟敬,黄来福本想自告奋勇地,不过想想自己的身份,还是算了。况且,此时大明与曰本在朝鲜的战争还未分出个胜负,谈判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实在,此次的谈判,大明方并没有什么诚意,宋应昌曾给万历帝上奏,言道:“夫倭酋前后虽有乞贡之称,臣实假贡取事,原无真许之意。”而日方也是在乱扯,事情的结果,还是要看下一场战争。

万历二十一年五月,小西行长带着沈惟敬前往曰本,面见丰臣秀吉,商议和谈之事。八日,丰臣秀吉在名古屋会见了沈惟敬等明朝使团,并提出了“大明、曰本和平条件”七条:

1、迎大明公主为曰本皇后。

、封贡曰本准许大明与曰本进行贸易,当时大明与周边诸国是朝贡体系。

3、明日两国武官永誓盟好。

4、朝鲜王京及四道归还朝鲜,另外四道割让于曰本。

、朝鲜送一王子至日作为人质。

6、交还所俘虏的朝鲜国二王子及其他朝鲜官吏。

7、朝鲜大臣永誓不叛曰本。

沈惟敬一口答应了这七条,对同行的谢用锌等人却诈称丰臣秀吉已同意向明朝称臣,请求封贡,并愿意退出侵朝日军。

在曰本方面,小西行长则是向丰臣秀吉谎称,大明使者已经同意了七条建议,只需派日使与明使一道去北京,请求大明皇帝最后批准就可。

就这样,在沈惟敬与小西行长欺上瞒下地斡旋下,双方达成中外外交史上最为荒唐的“鸡同鸭讲”协议。可怜丰臣秀吉一代枭雄,却是晚节不保。而在大明方面,万历帝是半信半疑,但兵部尚书石星一口咬定没有问题,加上国库空虚,于是万历帝同意了日方的议和。最后双方在朝鲜终于停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