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152

分节阅读 1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紧张。边畔又生。国朝现在。己是无力对塞外用兵。”

黄来福道:“皇上英明。所以微臣想出地法子。就是以商贾为前驱。经营塞外。然后蚕食鲸吞。慢慢光复整个朔方之地。这样国朝不费公帑一文。却能光复祖宗之土。就算虏人有什么动静。损失地也是那些商贾。于我大明无忧。”

万历帝道:“商贾们不会担忧虏人地骚扰吗”

黄来福道:“皇上担忧得是。不过宁夏之战后。北虏畏我大明如虎。己不敢轻言骚扰。就算骚扰。商贾们地护卫队。也足以击退他们。况且北虏各地酋首皆为见利忘义之辈。只要给他们足够地好处。他们就会于我们合作。毕竟虏人不擅耕种。那些土地对他们也是无用。与其荒废。换取一些好处。他们也是开怀。”

万历帝当然明白黄来福口中地“商人护卫队”是什么意思。他也不揭穿。自五寨堡当地地锦衣卫千户杨大为向万历帝密报了这个事情后。万历帝就一直非常关注。黄来福以这个方法慢慢收复河套之地。万历帝也是眼前一亮。他担忧地只是蒙古人地反应。会不会又引起什么兵祸。他现在是真地没钱了。此时听了黄来福地话后。他放下心来。

担忧一去。万历帝另一个心思涌上心头。他兴奋地道:“经营朔方之地。此乃利国利民之事。黄爱卿只管放手去做。朕会全力支持你。”

黄来福大喜,心中最后一点担忧全部去除,他大声道:“谢皇上,臣定不辱使命,经营好塞外之地。”

万历帝放低声音道:“塞外经营,真的收获如此丰厚吗那些商贾们如此趋之若鹜”

黄来福也放低声音道:“皇上有所不知,塞外地广人稀,可利用土地众多。在大明内地,就是百亩之地,官府及民众,也要闹出无数纠纷,而在塞外,就是随便圈占千亩,万亩之地,也是若无其事,怪不得商贾们兴奋无比。”

万历帝更是心动,欲言又止。黄来福明白他的心意,昂然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些商贾们都可大肆圈占土地,皇上身为万兆臣民之主,岂可皇上如要设立什么皇庄,微臣可代为办理,百万亩之地,只管包在臣地身上。”

大明前期,大明户部库银与皇宫内库不分,皇宫之内要用什么银子,都要通过户部。明中期后,由于国家财政慢慢紧张,户部对皇宫的银子用度卡得更紧。而在这时,皇宫内人员越发众多,太监宫女就有数万,皇子皇孙,更是无数,户部拨给的那些银子,可说是杯水车薪。

所以到了明中期,皇店皇庄兴起,用于皇室地直接经营。到了正德九年时,各地有皇庄土地三万七千五百余顷。除皇帝庄田外,还有一些皇太后及皇太子庄田。不过收入都不高,皇店每年收得的租钱不过数万两,皇庄每年收上来的皇庄子粒银,也不过二十万两。而且这些银子中,如各地有什么灾难,军队粮饷有什么困难,还经常要从内库拨款。

这些所谓的皇店皇庄,一直是当时大明官员们苟病的对象,虽说很多官员们的身家。比皇室还富有。不过站在黄来福的角度来说,他却觉得很正常合理。事实上,就是放在后世,不论是英国,还是日本,还是泰国的皇室们。他们拥有的财富,都是天下之首,更不要说那些富得流油地阿拉伯国家王室们了。

不过也只是黄来福,才能理解这一现象,要是朝堂中地那些文官们,听了黄来福这一建议后,他这天下第一号大奸臣的称号,可就是免不了了。好在此时阁内只是万历帝和黄来福二人,连一干宫女太监。也都是尽数退出,所以不用担心这个事情会泄漏出去。

万历帝看着黄来福那意气风发的样子,心下感慨黄来福确是个经营高手。而不象一个武将。如果只看他的外表,决对是来一个,被骗一个。他微笑地点了点头,道:“如此,便有劳黄爱卿了,一干的事宜,黄爱卿可便宜行事。”

黄来福道:“臣领旨,臣自当尽心戮力,以报皇上洪恩。”

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在黄来福面前,万历帝才敢这么轻松地和他谈到钱的事,如果是别地官员,只要略略提出这种想法,决对是铺天盖地地寻死觅活的进谏。当然,在大明各皇帝中,也只有万历帝,才敢在黄来福这个臣子面前,公然和他谈经营地事情。别的皇帝,是开不了这个口的。

而站在黄来福的角度上,他也是有私心的。

以浅一点的心思来说,看情形,自己以后的官会越做越大,对大明地影响力也越来越深,就不知未来自己及家族的前景如何,多将自己与大明皇室地利益连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来家族地安全就有了更大的保障。就算有一个万一,他经营塞外。将来还可以为自家子孙留一条后路,将来子孙或在塞外逍遥,或在东南亚,澳洲等地逍遥,就算远走美洲,都可以保留家族血脉。

以深一点地心思来说,他之所以事事为大明着想,也是守护这个文明的意思。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要不想自己子孙将来死于流寇的刀下,或是不想自己子孙留一条金钱鼠尾,为满洲人做贱民。大明,决对不能亡。

到了这个时候,万历帝对黄来福更为亲热,他心中盘算以毕,奇怪地道:“朕有一事不明,比起晋西北的五寨堡之地,我各地皇庄,土地更为肥沃。为何五寨堡年年丰收,而我皇庄子粒,却是年年欠收呢”

黄来福沉吟起来,依他穿越前看过的相关历史资料,还有穿越后详查大明各类史料,各地皇庄经营不善,在于相关的制度有问题。一般掌管皇庄的有太监,官校,庄头,伴当,家人等数十人。这些人为非作歹,肆意加税,奴役庄客,对庄农进行残酷剥削,引起庄农地不断反抗。

再加上事实上皇庄的经营,也和各地民田无一,无所谓合力兴修水利,集体使用耕牛等,还是一样的小农似经营方式,在频繁的天灾面前,也是无力应对。这样的经营制度,能丰收才怪。

最后黄来福叹了口气,道:“一言难尽,臣也要实地考察后,才能提出相关的意见。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让臣来经营,相关管理,必须改变。”

万历帝道:“朕有意在朝鲜国乱平后,将各地皇庄,交于黄爱卿经营,就不知黄爱卿所说的改变,是指哪一些”黄来福心中一喜,心想:“皇帝还真对自己越来越依重,连他们的私家产业,都交给自己经营。”

他谢过万历帝对自己的看重,凝重地道:“包税,每年上交子粒银多少,然后皇庄地管理,由臣全权负责,就如五寨堡各庄田一样。否则臣放不开手脚,各地皇庄的经营,便谈不上丰收。”

万历帝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负手在阁内来回踱步,最后他叹道:“国朝支出日增,国用日匮。平宁夏,费银百万,平朝鲜,又不知要费银几何,国库空虚,户部官员束手无策,不知黄爱卿有何妙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