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72

分节阅读 7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唱一呀唱。来到了五寨堡,五寨堡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猪羊往年的五寨堡,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地五寨堡,与往年不一般,不一般,如今的五寨堡,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晋北的好江南”

杨大为唱得鬼哭狼嚎的,加上那种样子,让万历帝不由看得哈哈大笑,几位阁臣也是相顾莞尔,连旁边的几个当值太监和宫女们都是偷偷掩口而笑。

杨大为唱完,只是尴尬地站着,忸捏地道:“微臣就知道皇上和大臣们会笑话的。”

万历帝忍住笑,道:“你唱得很好,坐下吧。”

同时心有了主意,从杨大为的话及那首五寨堡奇怪地歌谣中可以听出,这五寨堡的事是千真万确了,歌中那自豪而风光的美景也是发自内心的陶醉,这让他很奇怪,为什么五寨堡区区一个军堡,可以产粮这么多,而且到了近期后,还有将会有猪羊满地的收获,又是进项银钱无数。

而自己京师附近的三宫,慈庆宫,慈宁宫,干清官,共有土地几百顷,且都是土地肥沃之地,但年年的子粒却是拖欠,就是往年风调雨顺时,三宫最高时一年地银钱进项也不过是七千二百八十二两一钱八分五厘一毫二丝一忽,和五寨堡一比真是差得太远。

万历皇帝朱翊钧忽然有了个注意,自己是否应该派个人到五寨堡去看看,查查五寨堡丰收地原因到底在哪里,还有,听说五寨堡那个小千户今年又要大力开垦五寨堡及周边军堡的荒地,自己或许可以

杨大为恭敬地坐下后,几个阁臣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内阁首辅申时行微笑道:“皇上,看来这五寨堡之事是真地了,这是大明之幸,老臣在此恭贺皇上,只等山西镇当地户部官员的奏折上来,这五寨堡的千户黄来福,就可以大力进行表彰,以为各地卫所和官员之表率。”

万历帝淡淡道:“那是当然的了。”

一旁年近花甲,头发花白的工部尚书曾同亨却对杨大为描绘的五寨堡各种大水车很感兴趣。

工部尚书曾同享,嘉靖三十八年中进士,历任刑部、礼部、吏部文选主事、吏部文选郎中、太理少聊、右副都御史、太常聊、工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等职。曾同享为官较为清廉,平时注意节约开支,任工部右侍郎时,督建太后寿宫,节约开支3多万两银子。任工部尚书时,曾同亨管理财务,监督建造,极力节约经费,对于不正当的开支,一概坚决拒绝支付。万历三十三年,曾同亨告老还乡,两年后病逝,享年75岁,赠少保,溢“恭端”。

此时他仔细盘问了杨大为一阵,特别是刚才杨大为说的五寨堡大水车等事,便兴奋地道:“皇上,老臣以为,五寨堡之所以大丰收,看来便是这种种水车的缘故,将深水从地底下汲引上来,就是在荒年时,也使农田有水灌溉。老臣恳请皇上下旨,令五寨堡千户黄来福进贡各种水车实样及图纸匠师等,以推广天下,造福大明各地百姓。”

万历帝笑道:“准奏”

户部尚书王遴和内阁首辅申时行对视了一眼,王遴道:“方才听杨千户说,这五寨堡今年屯粮达四十三万石,正好那五寨堡附近的各卫所军镇屯田欠收,微臣请皇上征收五寨堡的屯粮,以接济当地军镇。”

这些年户部一直岁入不敷所出,今年六月十四日时,王遴还奏请:“因去年灾荒严重,数行减免,岁入仅三百三十九余两。而出数比入数多一百万余两,赖老库发银一百八十万两。今年入数不下四百余万两。除已发之外,见库仅四十余万两,老库仅一百七十万两,诸费何从出,犹少一百余万两。今日利孔已尽,无复可开之源。而岁入愈少,岁出日增,应当厉行裁革冗员,节省开支”

他认为,要裁革冗员,节省开支,象一些锦衣卫的带俸官役。礼部鸿胪寺的译字生、通事、序班。光禄寺的厨役,各监局的工匠,在外佐贰首领的添设,九边年例与主客市赏的供费等,都应该视其缓急,渐次裁革,以节约为生财之道。

不过他这些建议,遭到了各方的强烈反对,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这些年,他为了财政的事,可说是伤透了脑筋,眼下见五寨堡大丰收,自然而然想到了征收屯粮之事,虽说眼下五寨堡大丰收的事,还对大明起不了决定性的影响,要征粮征钱,也征不了多少,不过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不是为了户部的钱银,王遴决定豁出去了。

正文 第63章 一举成名天下知2

更新时间:2009317 0:38:15 本章字数:4091

刚才杨大为的话,兵部尚书石星一直在旁仔细听着,自前些时间他知道五寨堡之事后,他对这个事情一直很关注,如果黄来福的事情是真的,那作为领导,他这个兵部尚书,自然也有功劳。

兵部尚书石星,今年五十六岁,字拱辰,号东泉,明嘉靖已未进士,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历任给事中、大理丞、太仆卿、右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等职。

在内阁中,石星向来与户部尚书王遴有矛盾,主要是王遴任户部尚书后,以国家经费开支大,国库空虚为由,大大减少了军费,自然让他怅然不乐,不由钱粮在户部尚书王遴手中,他也是没有办法。

此时听了户部尚书王遴的话,他出声道:“王大人,此次五寨堡屯田得力,在灾年中,取得了内地州县所没有的大丰收,不但能自给自足,不再需要户部拔粮,而且还有余力向外供粮,朝庭本应该大力表彰奖励才对,以激励天下州县卫所,怎么反而向该地征粮呢这不是让将士们心寒嘛,如此下去,谁还愿意再次屯田呢再说了,世宗肃皇帝时不是免了各边镇卫所的屯粮归仓了吗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兵部尚书石星说这番话,自然有自己的打算,依明制,卫所屯田是属于兵部管理,收下来的屯粮,则是一部分交于户部,不过这都是以前的事了。对他来说,如果各地军镇卫所都能象五寨堡这样的话,就算朝庭不向各卫所军镇征粮,因各地能自给自足,那国家最大的粮饷负担也将消失或是大大减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