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69

分节阅读 6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活,再看看堡外各地朝不保夕的生活,各人都很珍惜现在的日子,惟恐犯下错,被赶出农场,那自己地一家老小,那就完了。

当然,各个屯丁们和其家属,在他们住进五寨堡各个农场,并在里面生活时,其实有也有段时间的不适应,主要是以前那种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生活方式变了。

在五寨堡各个农场中,是没有闲人之说的,每个屯丁们,每天都要被组织起来干活,毕竟每个农场的粮食的定额产量都在那里,干得好,超额完成任务,整个农场都有奖励。干不好地话,整个农场都要受罚,特别是总屯长,监管之类的管理人员,思想压力更是重,所以平时农场内的活计,都是管得很严,没人可以偷懒。

除了这些屯丁们外,他们的家属,也有一样有活干,老人和妇女,或在各个大畜场做事,或就在农场内做事,各个农场中的食堂啊,卫生啊,打扫啊,这些活都是要人去干的。大老爷们不可能干这个事吧,所以这些事,都是老人和妇女去干,就是连一些小朋友,可以干活地,都被组织起来去干活了。

这样,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被组织起来干活了,成了后世的工厂工人,所谓的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生活方式已经不存在了。

一开始,这多少让人有些不适应,一些流民们地家属过来,女人们依以前家里地习惯,说俺们还是待在家里洗衣做饭,带带孩子,侍候男人,养些鸡,或是搞些纺织之类的事情吧,女人家出去做事,抛头露面地不好。不过很快的,她们和家里的男人便发现,这样待在家里不划算。

说到做饭,她们发现,各个农场都有五寨堡军户们开的大食堂,每天吃的都很便宜,饭菜的品种也很丰富,想吃节省点吧,一家老小,花个几文钱,就有米饭吃,还有各种青菜,足以吃饱了,如果你要吃好点的吧,多加个几文钱,就有鱼肉吃了。而自己买菜,做饭,一个月下来,花的钱不比食堂里少,还累得慌,家里生火做饭,烟熏火撩的,也脏得慌。

慢慢的,各个女人们做了一个多月的饭后,她们和家人都不耐烦起来,纷纷一家老小到食堂吃饭去了。这也形成一个壮观的情形,每天早,中,晚三餐时,各个农场的食堂内便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除此之外,一些在农场内经商的商贾们和一些路过的民户们,也发现了门道,在农场的食堂内吃饭,饭菜便宜品种又多,各人纷纷涌进五寨堡各个农场中的食堂内买饭吃,这让各个农场的屯丁们震惊。也引起了各人的讨论,到底要不要限制这些商贾和民户们到农场内的食堂里吃饭。

这是做饭,说到女人家常干的纺织,首先,你买织机,买棉花。买蚕丝等,就要花上一大笔钱,这是一回事。而且你一个月能织几匹布扣除成本后,能卖几个钱还不如到大畜场去做事呢。所以她们就是有这个念头。被别人说说,劝劝,很快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了。

至于养鸡养鸭,五寨堡各个大畜场中,多的是鸡鸭猪羊。一头头还肥头大耳,肥呼呼的颇为可爱,谁要你那几只瘦小地小鸡小鸭了一年下来。赚不到几个钱不说,还累得半死。

而相反的,在五寨堡内做事,不论是各个大畜场中,打猪草,喂猪喂鸡。还是做别的什么,基本的月粮都有三斗,干得好另有奖励,而且这些屯丁地家属们,还不存在在五寨堡内找不到事的事,看到那些军户妇女们个个在大畜场内混得风声水起。也没见别人说什么。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眼的,这些流民家属们,在观望了一阵后,也纷纷加入了妇女们的劳动大军。这样一来,所谓地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生活方式在五寨堡便早已不存在了。

现在,不论是堡内的军户们,还是堡外各个农场地屯丁们。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他们慢慢也发现了,只要手中有粮食。有银子,需要什么,商人们和民户们,自然会送上门。只要有钱,想吃好的,想穿好的,想玩好的,什么没有

这种观念,快速地冲击着各个屯丁及家属们的思想,他们总结到最后,就是眼下做好手头地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多拿月粮,再多拿奖励后,才是一切。至于什么在家中洗衣做饭,什么养鸡纺织,都是旁门左道,完全不划算。而目前在各个农场中,只要努力工作,就可以拥有丰厚的报酬,因此,各人更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农场中去。

五寨堡的军户们及各个农场的屯丁们,他们除了粮食和畜牧外,并不产出其它东西,这样,吃地,穿的,用的,都要向外购买。在这种事实的需求上,五寨堡及各个农场中,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当然,由于原先屯丁和家属们残留的小农思想,加上他们以前也穷怕了,饿怕了,所以许多还是比较节省的,发到地月粮,不拿月粮,也可以拿银子。许多还是存下了一大部分,其它地,才拿出去消费。不过就算这样,也形成一个很大的需求流通市场,毕竟吃和穿,每天都是需要地。每天,各个农场的食堂,为满足农场内至少千人的吃饭需求,都要购买一大批粮食,青菜,肉食等,这里,就养活一大批商人及各地的民户了。还有各屯丁及家属们需要的针线花布,棉花,食盐,茶叶,酒类等,都要向外购买,这里,又吸引了许多商人。

五寨堡第三农场内,自大丰收后,这一个多月来,便挤进了越来越多的商贾和摊贩。他们无孔不入,经营着屯丁及家属们需要的一切。

比如说五寨堡第三农场内的食堂,在几个月后,许多人的消费习惯已经是越来越放得开,一些身家较丰厚的屯长,监管之类的人,在农场内的食堂吃腻了,要换换口味的,便到农场内一些商贾和屯丁家属们开的之如小饭店,小炒店之类的店铺小摊去吃,在农场内,甚至还出现了一家酒楼。这些饭店酒楼之类的,每天生意都不错。

除了这些吃的外,就是卖布匹,食盐,茶叶,煤碳,酒类之类的摊贩众多,每到一个集日时,便是周边民户们,或是商贾们,纷纷将自己的货物运到这儿来贩卖,从农场内的街道,一直到农场外的路口,到处都挤满了小贩的摊位,几天一次集日,颇为热闹。前些天中,商人们发现,他们的布匹,茶叶,酒类等卖得比较好,不过这几天,由于天快冷了,则是农场内的煤碳需求越来越旺盛。

五寨堡及各个农场中,平时的燃料都是用煤碳,黄来福本来在考虑是否在各个农场内搞沼气池的,不过想想不现实,因为依此时大明朝的科技水平,很难解决沼气池的密封和管道问题,不小心搞爆炸起来怎么办,所以燃料问题还是用煤吧,还可促进与外地的消费流通。

事实上,因为五寨堡煤碳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五寨堡内,已经出现了多家经营煤碳的大商贾,他们从宁武和大同等人买进煤碳,运到五寨堡来贩卖。

在五寨堡内,黄来福拥有决对的权威,他一言,就可以让某人发达,他一语,也可以让某人一家老小完完。所以,不论是住在堡内的军户们,还是堡外各农场的屯丁们,各人都非常注意黄来福的举动,特别是各农场的屯长们,就更是在意黄来福大人对自己的看法。

在黄来福的制度设计下,五寨堡各个农场中,不论是普通的屯丁们还是屯长们,都不可能有别的意志,农场的一切权力,都是掌握在黄来福手中,各人想要保住目前的地位待遇,就要一切按黄来福的意思去做,密切注意黄来福对自己的看法。以前这些屯长们,大多是五寨堡内的军户,以前没过过眼下这种好日子时不说,但人就是这样,一但过上了好日子,再要回到以前的生活,就没人会受得了。想起以前那种衣食不周的生活,再看看眼下衣食丰足,吃好的,穿好的,手下还管着一大帮人如果失去的话,想想,各人就是不寒而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