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56

分节阅读 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每一排的百户营房,都有一个大伙房,伙房旁边,是一个黄来福大人起名为“餐厅”的吃饭地方,餐厅颇大,里面有一排排的桌椅,可以轻松地容下一百多人同时吃饭。此时,餐厅里已满满是人,各个新编队的旗军们,按着自己的小旗顺序,依次从一些伙夫面前经过。不过显然的是,旗军们今天刚编队,还没什么纪律,虽有样学样,还有旗中的老旗军小旗们管着,大部分还是显得乱蓬蓬的。

伙夫前面的桌上,摆着一桶桶的大块的肉块,米饭,汤面,还有大桶的青菜萝卜,再加上旁边的鸡蛋豆腐汤,看上去都是油旺旺的,油水足,非常诱人。那香味不断扑来,除了五寨堡的一些老旗军外,各个新旗军们都是红着眼,咽着口水。他们平时在家里,经常连饭都吃不饱,除了逢年过节外,什么时候吃过肉了,远远看着那肉块,各人心中如火烧一般难受。

好容易轮到自己了,各人赶快将自己的两个饭盘递过去,是要吃饭还是吃面自己选,等过去后,一大饭盘的米饭,上面是冒尖的肉块和青菜,还有一个饭盘盛上一大盘的鸡蛋豆腐汤。

张大三和其它的8个伙伴,如百米冲刺一样,众人找了一张桌子坐下,坐下后,各人都是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谁都顾不上说话。当然,这种情形不是他们一个,顿时,整个餐厅内都陷入了一片奇异的声音当中。

张大三嘴里大口大口地塞着东西,含糊不清地说了一声,真好吃,抬头看了伙伴们一眼,看他们都是嘴里塞得满满的,只是拼命地点头,只有周大金慢条斯理,看着众人的样子,爽朗地笑了笑,道:“不要这么急,这饭,以后有得你们吃,呵呵呵。”

当然,如果各个军士们自己饭盘里的饭吃不够的话,可以自由去桶里添饭,但决对要干净吃完,不许浪费。张大三发现自己已经是第三次去添饭了,看着伙夫们的眼光,他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让他安慰的是,添饭的人,决对不是他一个。

终于,各人吃饱了,各人都是摸着自己圆圆的肚子,舒服地叹着气,这种日子以前哪里想过这军,当得值啊。

张大三也是呼了口气,道:“真舒坦啊。”

只是,他们的生活,以后将真的舒坦吗

正文 第50章 列队、号令、军纪

更新时间:2009315 19:07:58 本章字数:4848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张大三睡得正香,忽听外面尖厉的喇叭声音,然后听到家丁们的声音在外面大吼:“起来了,起来了,一帮都起来了。”

接着听到一阵乱糟糟的声音,接着一片哭叫声,那是几个家丁们冲进营房内,手提军棍,对手忙脚乱的旗军们就是一阵好打。

小旗周大金一个激灵起来,对一屋的旗军们喊道:“快起来,快起床,不然等下大家就要挨打了。”

众人手忙脚乱,忙纷纷起来,然后收床叠被,在周大金的带领下,依次到营房外洗盥。

营房外有一条石砌的大水沟,沟旁是一排木架子,供各人摆放脸盘等。离木架不远处有一架手压机井,正在一个旗军的按压下,正哗哗地,源源不断地出水。

张大三知道那叫什么黄来福手压机井,听说是千户大人发明的,不需要从井里打水,只要自己按着铁柄,按压几下,那水就会自己冒出来,真是神奇。眼下这黄来福手压机井已经在堡内堡外开花了,听说很多五寨堡外民堡都有购买安装黄大人的手压机井,连自己村的老村长,听说都在准备安装这种手压机井。

这时候水沟旁已是挤满了人,整个百户的军士们都在这边洗脸,大家接到水后,或是将脸盘放到木架上洗脸,或是乱轰轰地将脸盘放到各处高处石头上,乱挤到水沟旁洗脸。张大三来不及对千户大人表示自己的佩服之意,就随着旗中各人排队到手压机井旁领水。

晋北的水一向宝贵,各个旗军在家时,用水时,都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眼下各处干旱,很多多年的老井都干涸了,这用水就更困难了。一般来说。一些家里条件好的人才有水窖,这水窖的水,平时是轻易不会动用的。

平时各人在家时,洗脸洗澡是很难得的,如果有洗脸地话,一脸盘的水都要一家人一起用。大人洗完后。才能轮到小孩洗。小孩洗完脸后,大人洗脚,大人洗脚完又小孩洗脚,一直洗到那水实在不能再用了,才依依不舍地倒了。

此时各个旗军们依次领到一脸盘清澈的水,都有些不舍得拿来洗脸,各人都有一种想法,如果这盘水拿回家,就好了。不过此时各处有家丁们在怒吼。催促大家动作快点,各人不敢多想,忙将雪白的面巾放入脸盘中,洗起脸来。

洗盥了一番后,各个旗军又是依小旗的队列,排队到自己百户所在的餐厅里去吃早饭。早上是大个地馒头,还有肉包子,再配有豆花,让每个人又是吃个饱。

各旗军吃得心满意足后,各人回屋取是百分之百的文盲。而且老兵不多,大部分是新兵们,要让他们熟知前后左右,辨认各种复杂地旗帜号令,背读各种繁多的军纪营规,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这第一阶段却是非常重要,关系着以后军队的强弱,号令的统一。依戚继光的练兵方法,他就非常重视旗帜号令训练,他认为“号令、旗鼓皆治军之要。古今名将用兵,未有无节制号令,不用金鼓旗幡而浪战百胜者。”

为此,他制定了众多的行军、作战、宿营等各种号令。要求士兵务要记熟。不识字者就听队里识字地人教诵解说,到了操练对敌时,决对是字字依行。平时戚继光就经常抽背兵士,有一条记不住地,就要打一板子。如果各兵有犯小过该责打地,能背一条者免打一板。

如此反复练习。最后在实际地作战中,各官兵真正做到共作一个眼,共作一个耳,耳只听金鼓之声,目只看旗帜之色,夜看高招双灯。

若旗帜金鼓不动,就是主将口说要如何,也不许依从,就是天神来口说要如何。也不许依从,只是一味看旗鼓号令。如擂鼓该进,就是前面有水有火,若擂鼓不住,便往水里火里也要前去,如鸣金该退,就是前面有金山银山,若金鸣不止,也要依令退回。只有这样,才能强弱同奋。万人一心,攻坚摧强,无往不胜。

戚家军成军后所向披靡,打遍天下无敌手,也是和旗帜鲜明,号令统一分不开的。对于这个一代明将的做法。黄来福自然是依样而行。

在戚继光治军之前,大明的各种旗帜方位是用东南西北来表明。但此时的军队大多是文盲,不辩东西,谁知道东南西北方位是什么戚继光治军后,就改用了更为实际地前后左右扬旗法,具体是:

当黄旗扬起时,就是中,列队的各人都要往中间看。在作战时。若举黄旗。就是中军欲变动,各队都要静听号令施行。

当红旗扬起时。就是前,列队的各人都要往前看。要是在作战时,若举红旗,就是前队兵要变动,前队听号令施行。

黑旗扬起时,就是后,列队的各人都要往后看。要是在作战时,若举黑旗,就是后队兵欲变动,后队听号令施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