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35

分节阅读 3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氏连连磕头道:“是,是,谢大少宽饶。”站了身来,松了口气,转头恨恨地瞪了王启年一眼,王启年却是将头转到一旁,一脸无所谓的样子。

刘玉梅跟着钱氏站起身来,站到一旁,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黄来福一边继续在大畜场内巡视,一边和王启年讨论着问题,看得出来,这王启年对养殖方面颇有自己的心得,即懂得兽医之道,又懂得养殖之道,让黄来福听了不住点头,暗喜自己得到了一个人才。

谈到防寒,如羊舍一样,要解决猪舍的寒冬问题,方法也是如出一辙,秋季时,夜间在圈舍门上挂上草帘,在猪舍地面上多铺上垫草便可。至于寒冬到来时,便修建地下暖圈,在地道猪舍内增设地下回龙火道或是暖火墙,便可使猪儿安然过冬。

王启年还提议对猪儿实行高密度饲养,每间圈舍多养几头猪,充分利用猪自身产生的热量过冬,又可使猪儿容易长肥,只要注意卫生,便不会有问题。

他道:“齐民要术有云:圈不厌小,圈小则肥疾。又云:猪多,总设一大圈,细分为小圈,每小圈止容一猪,使不得闹转,则易长也。”

对于养猪的猪食饲料,他肯定了黄来福将来用油菜和芜菁、紫花苜蓿等制成的饲料喂猪的做法,也肯定了黄来福将来还想利用豆腐渣喂猪的方法。

不过在喂养方法及喂猪饲料上,王启年也有自己的看法:“肥猪之法,可用贯仲三斤,苍术四两,黄豆一斗,芝麻一升,各炒熟,共为末,饵之,十二日则肥。三农纪又有云:若养猪,饲须下少。豢人持糟工圈外,每一槽着糟勺,轮而复始,令极饱。若剩槽,复加麸糠,散于槽上,令食极净方止。善豢者六十日而肥。”

王启年还提议用一种发酵的饲料喂猪,他总结的经验是,将马齿苋切碎,加米泔水和糟等发酵。经发酵后的饲物,可产生一种酸味和香味,刺激猪的食欲,帮助消化,增进食量,让猪吃得更开心,肥得更快。

黄来福点了点头,这是一种很科学的饲料调制法,这类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方法,记得在王祯农书中就记载过,一直到后世仍是在使用,对现代的养猪生产,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启年说的这些,确是马上就可以使用到五寨堡大畜场的养猪大业中去。

黄来福和王启年谈得热烈。王启年这些年一直受冷遇,他以一读书人身份却是专搞畜牧兽医之道,平时迎接他的,都是刻骨的嘲讽与冷笑。

此时见黄来福专心倾听,颇有种知已之感,心想:“人言五寨堡黄大少只是一粗汉,显是不尽然。”更是将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脑儿的全倒出来。

对五寨堡大畜场这个地方,可说是他心目中理想中的地方。不要说这里待遇待遇好,就是没有工钱,只要管饭,他也极愿意留下。

旁边的除了杨管家外,钱氏,江大忠,杨小驴几人见王启年满口的之乎者也,都是听得直翻白眼,钱氏心想这穷酸就会卖弄,偏偏大少还对他很看重的样子,真是徒之奈何。

对王启年的话,刘玉梅更是听不明白,她的一双俏目只是不时在黄来福脸上转转,又在王启年脸上转转。

众人转到一片猪栏,这里养的大多是一些母猪,个个肥满体长,大多是从附近州县买来的。可想而知,这些母猪生下了的小仔,将来个个都是活蹦乱跳,健康活泼。

其实中国的猪种向来不错,一直以早熟、易肥、耐粗饲和肉质好、繁殖力强著称于世。从汉、唐以来,就广为欧亚各地人民所称赞。不论是以前的罗马帝国,还是后世的英国,西方等地,都千方百计地引入中国猪改良他们本地的猪种。

知名英国大白猪,又名约克夏猪,就是用中国华南猪和英国约克夏本地猪杂交改良而成的。1818年这种猪曾被称为“大中国种猪”,以示不忘根本。美国的波中猪,还有现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猪种都具有中国猪的血统。达尔文曾说的:“中国猪在改进欧洲品种中,具有高度的价值。”

钱氏在旁恭敬黄来福,说是这些母猪买来后,有些已经开始产小仔了。听得黄来福满脸笑容时,钱氏又有些吞吞吐吐地道,只怕到时母猪们大规模产仔是在十月,十一月份,那时天气寒冷,怕是小猪仔们会冻死许多。

黄来福对这个是一窍不通,当下问王启年有什么在寒冷季节提高仔猪的成活率的方法。

王启年沉吟了半晌,说到时的小猪仔防寒,除必须采取暖圈圈养外,另还必须采用另一个办法。

“齐民要术有云,仔十月、十一月生者,一宿蒸之。蒸法,索笼盛豚,着甑中,微火蒸之,汗出便罢。豚不蒸则脑冻不合,出旬便死。所以然者,豚性脑少,寒盛则不能自暖,故须暖气助之。”

黄来福点头,王启年意思是说,初生仔猪大脑皮层发育不全,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受寒可使新生仔猪体温发生不可逆的降低。特别是冬天产下的仔猪,体温急剧下降,需要几天才能恢复正常。而且受寒的仔猪,行动迟缓,被母猪压死的危险性要大些。同时受寒也是使仔猪得病死亡的一个诱因。因此,对初生仔猪作好保温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这保温工作具体做法就是用微火将新生小猪仔放在索笼中蒸个一晚,当然火不能太大,不然就蒸熟了。齐民要术中这个对新生仔猪的养护方法确是不错,可以大大减少初生仔猪的死亡率。看来老祖宗在各方面的积累都很充足啊。

对王启年的话,钱氏虽然听不明白,但见大少听得满脸笑容,连连点头,钱氏除了不服气地看了王启年一眼外,也不得不想:“这穷酸看来倒也有几分本事”

最后众人走到了鸡鸭圈。

对于将来小鸡小鸭的孵化,王启年有自己的看法。他建议用人工孵化法,这样孵化数量,时间便不受限制,且孵化率也可达九成以上,比母鸡母鸭自己孵化来得快得多,孵化率也高得多。

人工孵化法是北方地区和南方一些地区一些民间作法,具体方法是:在北方,可用土缸或火炕孵蛋,靠烧煤炭升温。在南方,一般用木桶或谷围孵蛋,以炒热的谷子作为热源。炒谷的温度大约在三十八到四十一摄氏度之间,经八小时逐渐降低到三十四五摄氏度,再炒一次。每天共炒谷三次,使木桶里的温度经常保持在三十七摄氏度左右。种蛋孵化十天后,蛋里胚盘发育中自身产生热,此后就可掺入新的种蛋。如果木桶里保温良好,这样旧蛋自身发出的热已足以供给新蛋胚盘发育的需要,无须再炒谷了。土法孵化的巧妙处也就在这里。。”

人工孵化法的特点是设备简单,不用温度调节设备,也不需要温度计,却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温度,而且,成本很低,正适用于五寨堡大畜场大规模的养殖。

黄来福听得满脸笑容,说实在,这种民间经验,如果不是王启年平时专注这些,又游历各处,是不会知道这些学识的。

老实说,黄来福以前就没有听说过这种人工孵化法。而五寨堡的军户们,平时家中的小鸡小鸭,都是让鸡妈妈自己孵化,从来就没想过什么人工孵化法。确实,在古代中,科技的传播是缓慢的,一些学识性的东西,都很难普及到全国。

钱氏等人也是惊异地看着王启年,心想这穷酸厉害,连小鸡的孵化都不用母鸡就可以。

最后,王启年还介绍了自己所知的填鸭肥育技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