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27

分节阅读 2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存在,到了明朝中期时,流民已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万历时期,流民数量更是十分惊人,就连京师的附近,都盘踞着大量流民。

五寨堡严重缺乏人口,对这些流民,黄来福当然表示欢迎,不过有一个铁律,就是这些流民必须编入五寨堡的军户户籍,否则就不会雇佣他们。

而且在待遇方面,黄来福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军户和民户待遇不同,新编入军户户籍的丁口也和老军户们待遇不同。黄来福一向认为,公正的赏罚措施,不同的待遇等级,是激发人们劳动积极性的一个良好有效措施。这样的结果是,原来的五寨堡人自发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每一个后来者,想要在五寨堡内生存发展,都必须融入到这个整体来。

最后的结果是,原先五寨堡内有劳动能力的军户们基本上都编入了庄丁,就连妇女和老人们也有自己的活儿干,他们虽然不是壮劳力,但养鸡养鸭,养猪养羊养牛,编织缝补,做饭洗衣做后勤等等,非常多的活,都少不了他们。

而且黄来福还有一系列的措施要展开呢,比如以后的各种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来黄来福要养一只脱产的军队,都需要人口。所以说现在每一个五寨堡的人口,对黄来福来说,都非常珍贵。

时间回到公元1590年4月5日,清明节这天。

这天是放水节,春耕时节的正式开始,黄思豪,黄来福,何副千户等人领着庄丁们在五寨堡第一农场的土谷祠中祭拜土谷神,举行春耕礼。

众人点上香火,宰鸡祭拜,祈求神灵驱除邪恶,以保佑春耕顺利。

各人的神情中,都充满了虔诚与希望,黄来福希望秋季时大丰收,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五寨堡众人希望春耕顺利,麦米满仓,丰衣足食。渠源锐则希望黄来福大丰收,他好赚到满满的钱。

各人希望不同,但感情都是真诚的。

而这天中,不止五寨堡,就是大明各地,不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要举行春耕礼。就连皇家,在这天中,也在农坛附近举行了亲耕仪式。

这仪式开始时,是由2个官员牵牛,2名耆老扶犁,其他被指定的农民则携带各种农具。又有优伶扮为村男村妇,高唱太平歌。然后皇帝本人扶着雕有行龙的犁,左手执鞭,右手持犁,在两名耆老的搀扶下在田里步行3次,完成了亲耕的仪式。

万历帝还在三月、四月时敕谕天下,说与百姓:“目今土脉润泽,务要趁时耕种,不要懒惰。”

众人的愿望都很好,特别是靠天吃饭的小老百姓们,但现实却往往很不好。

今年是万历18年,不过和往年一样,去年入冬以来,北方各地就普遍缺少雨雪,到了今年的四月初春耕时,又是亢旱严重,不少地方河流见底,井中无水可吸。

北方的民众都深深为此焦虑,万历帝也带领群臣,举行了祈雨仪式,可惜老天爷不给面子,各地还是一样干旱依旧,无水灌溉。

不过这个情况在五寨堡内却是不存在。

不说黄家大田庄,五寨堡内的各个农场中,靠近河流的,有黄来福大水车,可将河水吸往十几米高的地方,就是田地离河岸十米,也不会缺水灌溉。不靠近河边的,有深水灌井,畜力水车。也可将井水从十几米深的地底引上,同样不会少了水源灌溉。

往年这个时候,五寨堡众人在老天爷不开眼时,各人只得相对流泪,但现在有这些灌溉工具,各处田地却是无缺水之忧,众人都是心情振奋,人人在心底感谢黄来福。

正文 第25章 播种、养猪、养鸭、喂鱼1

更新时间:2009315 19:07:46 本章字数:2393

公元1590年4月6日。上午。

各处阳光明亮,意孕着五寨堡无尽的希望。

马蹄声响,田间小路上,数骑快马飞快而过,小路的两旁是无数新开垦的土地,此时,那些土地上已经有许多人在忙碌着,见有几骑过来,很多人都抬头看来,见了来者后,许多人都恭敬地行礼问安。

这几骑正是黄来福,还有顾云娘,江大忠和杨小驴三人,这些天,他们就常常出来到各地巡视。

到了一片房屋前,黄来福马鞭凌空抽了一声脆响,将马慢慢地停了下来。他身后的顾云娘和江大忠及杨小驴三人也将马慢慢停了下来。

黄来福下了马来,顾云娘也随之跳下马来,她今天披了一身火红的披风大氅,让她颇有一些英姿飒爽的味道。

从那天黄来福牵了她的小手后,顾云娘对黄来福的感情直线上升,这些时间里,顾云娘每天都陪着黄来福在五寨堡各个农场中奔走着,每到各地,都带来一道悦目的风景线。现在五寨堡各人私下都说二人是天作之合,郎才女貌,还有些人将二人比成是金童玉女。

当然,听到这些话后,顾云娘只有窃喜。

黄来福下了马,由江大忠牵着,和顾云娘并肩向那片房屋内走去,这片房屋用一些土筑围墙围成,里面的普遍是一些草屋及地窝子,显得颇为的简陋。

这也没办法,去年在开垦土地时,由于人数众多,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很多地方离五寨堡还远,所以很多军户们和民户们便在各地建了一些地窝子。这地窝子是在地上刨出深坑,利用砖块、石头和木板在大坑周围垒起一道矮小的墙壁,然后用一些木头和枯草建了一个小小房子。

不过这地窝子在北方的大地上还是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不需要什么建设周期,也不耗费什么建筑成本,如果有一定的燃料供应的话,可以依此在零下多度的严酷环境中生存。

这些农场中的地窝子虽然简陋,但庄丁们总算是有了个安身之处,加上希望就在眼前,所以众庄丁们还是很满意的,等农事忙后,众人再谈修缮的事。当然,有一些五寨堡的军户庄丁们有时还是回五寨堡内休憩的,在这里每天安身的,大多是一些民户及流民庄丁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