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回到明朝做千户 > 分节阅读 15

分节阅读 1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能指望老天爷的恩赐了,只能靠取地下水与想办法引水上岸。”

见众人不明白的样子,他仔细解说道:“对于引取河水,现今堡内的龙骨水车引水太浅,已不足为用,不过孩儿在江南一带,看到一种大水车,可引水达六、七丈之高约20米,足以满足河边田地所需,还不需人力或畜力,以水流带动即可。”

顾千户吸了口气:“可引水达六、七丈之高”他喃喃道:“如此一来,不管水位多高,只要河中还有流水,就可引水使用了。”

黄思豪急迫地道:“我儿,那水车制作法子,你可知道”

黄来福微笑道:“爹爹放心,孩儿当时见到此物时,便已仔细询问相干匠人,并已牢记水车制作方法”

黄来福说的那大水车,就是筒车的一种了,特别是以黄河大水车为参考,他昨晚谋划时,知道此后大明朝几十年都会严重缺水,就查看了相关的电脑资料,这水车筒车之类的引水工具,自然也在他的思考之中。当然,那水车的具体制作细节,等闲下来时,他还要再去找电脑看看。

其实这筒车,早在唐代就已出现,并从人力畜力提水发展为水力提水。这黄河大水车,更是筒车应用的精华表现。据记载,最早黄河大水车是明嘉靖年间兰州人段续创造的。

段续在游览西南各地时,发现那里多用筒车汲水灌田,利用水力将低处的河流溪水提往高处灌田,很感兴趣,想起自己家乡人民虽然倚水而居,但因黄河河岸太高,水面与农田的垂直距离较高,守着黄河喝不上水,便命人绘图带回兰州,并两次赴西南考察,终于创造成功。

段续是兰州人,所以又叫兰州大水车。兰州大水车气魄古朴宏大,在世界中,与荷兰的大风车并列双绝,荣登国家名片。

其实中国古代科技发达,各种发明不绝,不说筒车,单说以人力或畜生为动力的龙骨水车,不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水车。西方迟至1500年后才能制造这种以链轮传动、翻板提升为工作原理的水车。

只是在古代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时代,交通封闭,科技推广一向缓慢,再加上很多科技,往往需要高投入,这是自然小农户所不能承受的。所以虽然古代发明众多,但很多科技往往只是地方性的,区域性的使用,很难推广到全国,为其它地方所用。再加上战乱等原因,古代很多技术往往失传。

筒车在唐时就出现,但一直到明朝段续出现,才使用于黄河沿岸。在没制成水车前的家乡,几百年中,一直守着黄河水奔流东去,而岸上大片的农田却无法浇灌。

不要说古代,就是在21世纪机械科技非常发达的时候,在中国一些地区还是坚持着几千年来一人一牛一犁的耕作方式,可见自然经济的顽强。

此时的五寨堡也是面临同样的情况,堡中没人知道关于筒车,黄河兰州大水车的知识,和段续以前的家乡一样,同样是守着清涟河水奔流西去,而岸上大片的农田却无法浇灌。

不过黄来福来了,事情将会很快得到改变。

正文 第12章 养兵所需费用

更新时间:2009315 19:07:42 本章字数:3486

说了一会大水车的事,桌边众人都很欢喜,黄思豪道:“如此就好,有了这水车,引水成功,堡中沿河田地就可无忧了。”

黄家在五寨堡占有的田地,大部分是在清涟河边,水车制作成功后引水上岸,有水灌溉,明年田地中的收成当然会大大不同。

顾千户也说道:“贤侄,等这水车制作成功后,你可不要忘了你顾伯伯。”顾千户在镇西卫也有不少田地,因缺水面临和黄家一样的问题,现今有了黄来福这大水车利器,他自然不会放过。

黄来福道:“当然,侄儿怎么可能会忘了顾世伯。”

众人都笑了起来,连顾云娘也笑了起来,看向黄来福的眼神有了些不同。

杨氏道:“福儿,河边可用大水车,不过我们堡中还有许多不靠近河边的田地,这些田地大多无水灌溉。你方才说引用地下水,如何引用,是凿井吗据为娘所知,那些田地旁也有一些水井,不过大多干涸了,你又到哪去引水呢”

黄来福说道:“是的,娘亲,是凿井引水,不过我这井可不比原先那些井。我这井深可达五、六丈,甚至可达六、七丈之多,如此深的井,保证井水远远不会干涸,而且孩儿也有办法将这井水引出。”

中国北方在秦汉时凿井灌田就比较普遍。唐代就开始应用水车提取井水。不过大多还是传统的“轱轳把”井。靠人工转动轱轳把水提上来。深度一般只有几米,属于浅水层的水井。这种井打水时费时费力,水质容易污染,而且水质较苦,最重要的是井水容易干枯。

五寨堡各处,自然也是这样的井。

而后世的一些深水井,深达十几米,数十米是很常见的,特别是那些机井,往往深达百米。就是后世的手压机井,俗称的洋井,最少也是水深十数米。

这手压机井黄来福可是记忆犹新,他小时候在农村老家中就常用,按住铁把,一压一压的,水就源源不断地出来。

这种手压机井好处很多,而且由于是从深处取水,水质良好,水味清冽甘甜,比那些浅井出的水好多了,据说是20世纪初外国侨民传入中国的新凿井法,当时就很受欢迎,目前这种手压机井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或一些农村中仍在使用。

不说水味如何,重要的是这种手压机井可以将地底更深处的水引上来,又取水方便,大可满足干涸田地的需求。

想必在五寨堡,这种深达十几米的手压机井已经能满足许多田地菜园或是民众的用水需求了。对于在一些地下水较深,连深达十几米的手压机井还不能从地下取水的话,黄来福准备开挖深达二、三十米的深水井。采用改进型的龙骨水车,利用畜力将深处的水引上来。

此时大明朝的龙骨水车,如果在整体上的稳定性较好的情况下,约可将河水提升到3-5米的高处。而黄来福电脑资料中有一种改进型的龙骨水车图纸和制作方法,乃是当时黄来福在后世一个科技网站上所见到的,作者是福建一民间科技者,结合古代和现代的科技制作成功,当时黄来福在网上见了相关图片后颇感兴趣,就下载到了自己电脑上。恰好黄来福昨天查看电脑时,就发现了这么一款水车,此时正好用上。

这种改进型的龙骨水车,利用畜力的话,可将深达二、三十米的井水汲引上来。足以满足所有干涸田地的需求。当然,那种深达百米的机井,在大明朝就不用想了,那种机井,就是在后世,也是用大功率的水泵将水抽上来的。

不过上面说的两种深水井,已经足以满足需求了,只要地下水不断,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取水使用,满足五寨堡军户们的需求。

而五寨堡的地下水,黄来福想起自己电脑中关于后世五寨县的资料,依他电脑中的资料看,这五寨堡的地下水资源可是非常丰富,地下水储量达7000多万吨,年允许开采量为34788万吨,地下水水质大都为重碳钙镁水,适用于饮用和灌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