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悍戚 > 分节阅读 160

分节阅读 16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更派人前去安丘和昌安两县,想要收买两县缙绅。四月的时候,安丘缙绅暴动,率数百人想要攻打县衙。幸亏姑幕守将魏越察觉异动。挥兵平叛,将安丘一干缙绅。彻底消灭。

但这已经变成刘闯的心腹之患。

当初刘闯不愿意接受两县,是因为不想表现太过强势。

而今,他已经兵强马壮,是时候占居安丘和长安,唯有这样,才能和淳于形成一个整体彭璆的举动,如同苍蝇一样恶心着刘闯。如果不把他干掉,刘闯想要安生,恐怕很困难。

不过这件事,需要禀报郑玄。

总之,刘闯发现,他手里居然有这么多事情要处理,让他不禁有些头疼。

但当刘闯回到高密之后,却发现,有一个意外之喜,正等待着他

在郑府的客厅里,郑玄笑呵呵的指着刘闯,对旁边一位老者道:“元方,你看这就是子奇之子。”

那老者大约在五六十岁的模样,相貌清癯,颇有姿容。

他身着一袭青袍,头戴纶巾。

“子奇兄若泉下有知,必会万分高兴。”

刘闯不认识这老者,但是他却认识老者身旁的青年。

“陈群”

刘闯失声唤出那青年的名字。

“原来,你就是刘孟彦。”

陈群倒是没有太大变化,不过看上去似乎更加沉稳干练。

他手指着刘闯,突然忍不住笑道:“我就说那日看到你的时候,觉得有些眼熟父亲,你看他眼眉间,与中陵侯可像去年我曾在淮阴城外偶遇他,但当时匆忙,却未与孟彦盘桓。”

去年,刘闯受麋家的雇佣,押送货物前往淮阴。

当时在渡过淮水的时候,他看淮水滔滔,便背诵了一手诗词,哪知道被陈群听到,上前盘桓。

不过那时候的刘闯,是无名小卒。

而陈群虽有些落魄,却正要前往徐州,出任别驾,也算春风得意。

两个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在淮水河畔寥寥数语之后,便擦肩而过,再也没有任何联系。

事实上,就算是刘闯当时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他居然会与陈群重逢。

郑玄闻听,不由得露出好奇之色。

“怎地,孟彦还会作诗我怎么不知道。”

“呵呵,刘公子平日里忙于政务,哪有时间”

那老者倒不认为刘闯真能做出什么诗来,想必是陈群的客套话。他担心郑玄让刘闯当场赋诗,万一刘闯做不出来的话,说不得会恼羞成怒,甚至会迁怒陈群,反倒麻烦。所以。他连忙起身,为刘闯打圆场。

郑玄倒是没有再追究下去,指着老者道:“此陈纪陈元方,说起来也是你的长辈。”

刘闯一怔,诧异道:“可是那著陈子之陈先生”

陈纪顿时乐了,“没想到孟彦也知拙著”

早年间党锢之争,陈纪也受过波及。在被禁锢的时候,他著书万言,号曰陈子。在士林中颇有声望。

陈群,便是陈纪之子。

“孟彦,元方是受友若之邀,携长文前来助你。

你而今事务繁忙,长文又有大才。正可助你一臂之力。”

刘闯正疑惑,陈群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听郑玄这么一说,他顿时恍然。

心里面也暗自感激荀谌他这位老丈人,可真的是一心为他考虑,居然把陈群也给拉来了。

“今得长文之助,我必能轻松许多。”

陈群微微一笑,并未赘言。

陈纪道:“对了。方才我听康成公言,你欲造纸重整典籍,可是当真”

“啊,确有此事。”

陈纪脸上露出一抹称赞之色。扭头对郑玄道:“不愧是子奇之后,虽幼年蒙尘,却不忘学问。此关系千秋大业,我以为孟彦这个事情。做的极好,我亦极为心动。这样吧。若康成公不弃,我也参与其中。如果人手不足的话,我便写信回去,再找几位老友过来,也能助一臂之力。

说实话,我之前本欲带长文前往徐州,友若来信的时候,我还有些不太情愿。

孟彦虽是子奇之后,毕竟幼年遭难,我担心子奇此后门风断绝。今日一看,我是为子奇欣慰。”

他要去编书

刘闯闻听,顿时松了口气。

他刚才也在想,该如何安排这位老先生。

陈纪的名声和身份摆在那里,刘闯总不成怠慢。可他又不愿意有这么个老先生天天对他指手画脚。

既然他愿意去编书,正好可以省去一桩麻烦。

刘闯心中万分高兴,但嘴上还是客套一番。

“老大人,何以要去徐州避难”

众人坐下之后,刘闯忍不住问道:“豫州据我所知,似乎并无战事,为何要前往徐州”

“哦,此事说来,也算不得秘密。

自曹司空迎奉天子,迁都许都以后,豫州除了汝南发生过一些战事之外,基本上还算平静。

不过,张绣占据南阳,对颍川虎视眈眈。

我很担心,张绣若突然用兵的话,颍川必然会蒙难所以我才想要带长文去广陵。不过现在看来,这徐州似乎也不是什么避难之所。孟彦此次去下邳与吕布联手,此乃军政,非我所愿涉入。只是孟彦在下邳痛击陈汉瑜,可是得罪了不少人。那陈汉瑜在颍川,也有些名望。”

刘闯闻听,微微一笑。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我素来仰慕陈珪,可是他却憋着心思想要害我,我又怎能束手待毙”

陈纪笑道:“孟彦不必解释,我并无责怪你的意思。

但陈珪毕竟是名士,交友颇广你要小心,他今在刘备身边,少不得要找你麻烦。人言可畏若非我来北海,恐怕也不知孟彦为人如何所以,我觉得你还是应该有些对策才是。”

人言可畏

刘闯心里一沉,轻轻点头。

这可是一个极其重视名声的时代,他虽然是刘陶之子,但刘陶毕竟已经死了,不可能一直守护他。这个身份,早晚会失去作用。人走茶凉的道理,刘闯当然清楚。这一点,从颍川方面一直没有发力,对他形成有效呼应的情况来看,就可以看出端倪。

或许那些人是顾虑曹操势大,或许他们有别的考虑。

但刘闯身世明朗之后,颍川世族却多保持沉默。

虽然有伏完杨彪等人为他争取来了大汉皇叔的名号,可那更多是一种利用的关系。真正应该给与刘闯支持的颍川乡党,反而一直保持了沉默。若不是荀谌,恐怕陈纪未必会前来北海。

原因

恐怕也是因为刘闯无名所致。

陈珪毕竟是名士,他自有他的圈子。

到时候这些人极尽诋毁之事,刘闯恐怕是百口难辩。

所以,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才好陈纪说的不错。单靠着父荫,恐怕是难以长久。

“还请老大人指点。”

“指点倒不敢说,不过孟彦你造纸编书,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何以到现在都遮遮掩掩这种事,没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