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淘宝人生 > 分节阅读 391

分节阅读 39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和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并且属实。”

这可不是装样子,必须要来真的了。唐韵的护卫队员全部都是以民安部特别行动组登记的,在地方上出现了就必须要走全套,如果随便敷衍了事的话,万一被有心人看到了,想学着威风威风或者什么的,那可就真要闹出超级大麻烦了。

结果自然是这个记者的身份属实,没有什么不良动机的可能,这才把人放走,但是相机的储存卡肯定要被收缴了,相机里的其它照片也要被删除。

而这个记者也因为自己的行为收到了惩罚,敢随便打听部委特别行动组的消息,还偷拍了照片,这么严重的事情当地的民安部门在这件事之后肯定会跟他的单位联系问责的。

两天后这个记者被那家三流小报开除了,而且这件影响极为恶劣的事件也被当地新闻媒体内部通报学习,让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家伙以后少没事招惹补改招惹的人,免得到时候单位被牵连了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八七章初至美利坚

感谢一亿带水、yundou同学的月票支持

好歹今天也是平安夜,网络不能这么差啊,传了半个小时才把这章传上来。

大家圣诞快乐

一番闹腾之后,一票近百人用过早餐,把需要带走的头脑和烧麦带上。在高速入口处会和了闻阔海,车队浩浩荡荡地开往了京城方向。

很巧的是,朱俊和其他几个在京城打拼的家伙也是在同一时间回京城,在高速路上遇到的时候,那些家伙还在想,这到底是什么人的车队呢,这么整齐这么牛气。

朱俊他们的一台粪田轿车和一台泥丧是在快车道上的,为了给张辰的车队让路躲到了一边去,看着呼啸而过的车队,两台车上的人眼睛都直了。

一个家伙还问朱俊:“俊哥,你说的你那个哥们儿,该不会就是这种阵势吧,看起来的确是威风无比啊,清一色的车队,看着就牛逼透了。”

朱俊抿起嘴来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道:“对,他在京城就是这种气派,也是一样的头尾奔驰,前后大众商务车,中间是他自己”

说着说着,朱俊明显停顿了一下,这时候他已经想到了,刚才过去的车都是京城牌照的,而且又是和传说中一样的车队,该不会真的是那位的车队过去了吧。

转头再一想,张辰,龙城人,年轻而英俊,今天回京城。天呐,该不会真的是一个人吧。不过随后他就想通了,绝对不会是同一个人,能够在京城那么牛气的人。回到老张家的根据地怎么会下昂自己见到的那个家伙一样窝囊呢,只不过是同名同姓同地方的两个人而已,自己真是太敏感了。

这才回答刚才那个问题:“应该不会是他,我回龙城之前邀请过他和我一起回去玩玩的,他正好有事要到港岛那边去,过了十号才回京城,不会是他的。而且如果是他的话,看到我的车一定会打招呼。让我进入他的车队,一起走也快一些。”

跟着的这些家人也都是些二货,根本不动脑子去想一想,一个开着粪田的家伙。能够资格跟京城最牛的世家子弟混在一起吗人家出门护卫的都是奔驰,随便一台大众t4就要比他的粪田还值钱,人家还是有超级大游艇和私人飞机的,游艇vs粪田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啊。

所以说“青年欢乐多”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什么也不懂。听一听就觉得已经很嗨皮了。什么时候见上一见那种车队,都值得他们谈论好半天,也就只配给朱俊这种稍微命好一些的逗着玩了。

且说张辰回到京城后,第一件事就是赶着把头脑给外公和外婆送过去。两位老人就好这么一口儿,现在基本已经不怎么回龙城了。谁从那个那边入京都要带上这一样老两口最喜欢的家乡名吃。

不只是老两口对头脑这种故乡独有的味道情有独钟,因为家族的习惯。龙城张家的子弟都对头脑有一种莫名的喜爱,慢慢影响到董老和陈雯琳等人也都喜欢上了这种滋补性质的食品。

张辰给老爷子送过了之后,接着就是大舅、二舅、四舅等人都要送一份过去,这一趟送下来也就时间不早了。好在极为表哥表姐都会在晚上到家里吃饭,可以自己带回去,否则这趟早点就要送到夜里去了。

晚上自然是要在家里大开一桌,席间大家听说了张辰在同一个人手上两次捡漏,而且还是同样的笔筒捎搭头,同样都是大家的书画真迹,都赞叹张辰的运气实在是太妖孽了。

饭后张辰又把笔筒和轴子拿出来给大家欣赏,看得董老和张沐两个人“啧啧”称奇,这可是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真迹中字体最大的,价值也要比一般的宋徽宗真迹高出好多。

董老看过之后,还是把轴子带走了,那边还有他的两位师叔呢,相信两位老爷子看到这幅轴子一定会欣喜万分的。

很长时间以来,陈老和董老都一直坚信,张辰绝对是陈氏一门创造最辉煌成绩的人,必定是在陈氏一门的历史上成就最高的那一个。而张辰一步步不断地走向更高点,已经断定了他们的认识是正确的,张辰到现在已经不是陈氏一门的骄傲,甚至再过些时日都可以作为华夏古玩收藏界的标杆了。

那只有袁世凯手书的洪宪官窑笔筒,已经成了在张辰书房里的一件摆设,暂时还没让它进入展馆的打算,这样的东西最好是养上一年半载才好。宋徽宗的轴子肯定会请太师叔陈老用印,然后估计石老爷子也会把戳子盖上,这就有了当代两大名家的认证,进行修复后再进入唐韵的藏品名录,这些事董老都会处理,已经不用张辰惦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