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淘宝人生 > 分节阅读 381

分节阅读 3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几年下来,他已经在这里开店了,想必已经很有了不小的长进走,咱们去他店里看看,既然再次遇上了,那是不是还能从他手里再捡个大漏呢,这下我倒是比较期待了”

所玩就拉着宁琳琅朝那人走过去,宁琳琅低声地笑张辰,道:“师兄你也太坏了,怎么就专门找他一个人呢上次人家走宝给你一幅王维的真迹了,你这次又想占人家便宜,你真是太坏了”

张辰边往前走,边和宁琳琅玩笑道:“唉,我们转了一上午,也没有一件值得下手的,现在又遇上他了,这和当年我收那幅画时候的情境极为相似啊所以呢,我觉得他可能就是专门在等我,等着我上门去漏呢,这是命运的安排,不接受就会有惩罚的”

说着已经到了那个人的身前,张辰完全没有捡了人家大漏的觉悟,对那位之前的摊主道:“呦,这位老板,你什么时候搬到文化宫这边了,我记得上次见你还是好几年以前呢,那时候你是在文庙街做买卖的”

“呀,这小后生看着眼生啊,你不是龙城本地的吗,听你的口音应该是本地的啊我前两年就搬到古玩城去了,那边的买卖不好做,这才又搬到这边来,这刚过来还不到两个月呢”

这位简单解释了一下,有打量了张辰一眼,才又道:“这是今天休息下了,带着媳妇儿一起出来看看行,既然是熟人了,那就到店里看看去,有啥看上的价钱都好说咱这人做买卖就是靠圈里的朋友们帮衬,圈里的人也都识货,不会乱给价”

一边走还一边回头和接了他盘子的人道:“三小,你可给下好了啊,我这眼看着就赢老王的棋,下输了今天中午饭你来请”

看来这位还是像当年那么奸猾,好话说的滴溜溜,前期前来却不会因此手软既然买卖都是靠着圈里的人帮衬,那就应该是对圈里的人优待一点啊;可他随后就说了一句“圈里人都不会乱给价”,这话哈不如不说呢

张辰捡漏可是从来不客气的遇到同样赚钱不客气的人,他就是不会手软了捡漏和走宝在古玩行都是最正常的,哪怕后悔到要死也不能自打嘴巴,这是不可撼动的行规就像之前张辰在潘家园两百块收了两块三代古玉一样,那个摊主虽然买卖小,但品行确实没说的

这个家伙别人还没有怎么样呢,自己就开始给别人制造心理暗示,如果是圈内人就别怎么还价而他那句特别说的中午饭谁请的问题,就是暗示了一点,他这个人在钱方面斤斤计较,先让客人对讨价还价的信心不足了然后他就能站在不败之地了,这家伙对这套研究挺深的嘛

不过遇上了张辰,他那套可就完全没用了能够被暗示到的,都是只买他能看明白的东西;而张辰来了买走的只能是他看不明白的东西这一里一外的,张辰反而是占了心理优势,只要不是个人不好意思下手,断没有给高价的可能,就像之前的那幅王维真迹一样

张辰和宁琳琅跟着进到店里这家店主营的也是瓷器和书画,但是和大多数古玩店一样,摆放的都是以赝品为主,只有很少是真东西

这也没关系当年张辰还从他的烂货堆里边掏出来过无价之宝呢,今天只要他这边还有宝贝张辰就有可能发现并带走

看了看两面墙上挂着的书画作品,有一两幅是清代中期和晚期的作品但不是什么有名的大家;其它的有一半以上是赝品,最多能当个摆设;再有就是现代的作品了,也多是本地一些书画名家的字画

店内的中间有五只水曲柳上了红漆多宝阁,另外还摆着几件鸡翅木的搁几,最里边是店主使用的鸡翅木书案多宝阁和搁几上都摆着各种式样的瓷器,但是却没有一件民国之前的,七成以上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仿制品做旧了的也就是在唉那几只搁几上,还能见着两只清晚期的东西,但也都是普通的民窑货,并没有什么价值

张辰也有点纳闷了,五年前他就是买这些东西,到了现在还是这些东西,打死不往清早期靠,这人怎么就不知道长进啊

这还不算什么,加和当年相似的是,张辰这次又看见了一只大号的民国笔筒这只笔筒品相和品质都要比上次五年前从这位现在已经晋升为老板的摊主手里买走的那只好很多,这只属于是民国时候的官窑,下面的款识为青花蓝的“洪宪年制”

正面纹饰是说苑建本中“晋平公问于师旷”秉烛夜读的画面,画工细腻而醇厚,人物表情惟妙惟肖;背面是荀子劝学篇的行楷,末尾还加注一句明代徐渭的名联“好的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这只笔筒在民国瓷器中是绝对的精品,个头足够大,甚至能够放得进小一些的轴子,太小了也放不下劝学篇那么多的字;工艺也足够精湛,瓷胎厚薄适中,腻似油脂,洁白如玉;釉色鲜亮明快,青花炫丽,骨白洁净

这些都是晚清时代一些青花瓷器的粗制滥造所不能比的,可以作为民国笔筒的精品标准器而最为重要的则是,后边的那篇荀子劝学篇和徐渭的名联,那可都是袁世凯的亲笔,张辰对各个时代名人的字迹都有研究,很容易就看出来了

不过张辰想来这只笔筒的价格不会低了,绝不会像当年那样那么便宜,毕竟品相是不能比的可这就是清晚期之后大部分艺术品的市场趋势,从那个时代开始,就已经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可供研究,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物件也都了解的比较多一些,想蒙人是很难的

张辰尝试着问了个价:“老板,你这只笔筒不错啊,什么价钱啊”

老板见张辰选中的是那支笔筒,笑了笑道:“小伙子眼力不错啊,一眼就看上了好东西那可是民国的官窑,而且你看这个头,还有这品相,这么漂亮的可是不多见我看你也是懂行的人,这可是正经好东西啊,在我这店里都排的上号的,要是喜欢的话就给你便宜点,两万块你拿走”

张辰回忆了一下五年前这货好像就是这么和自己说的,还真是一招鲜吃遍天啊,多少年来连口头禅都不换一下,估计也尽是指望着蒙外行混的

于是自己也模仿起了五年前的对话场景开始要想办法蒙这位了,撇了撇嘴道:“有那么好吗说破天去也不过是一件民国货,哪值得了那么多钱你说这是民国官窑,又说保存的好,可再好也是民国的啊我前两天在晋宝斋看了一只咸丰年的青花,比这个漂亮多了,也不过才两万多而已

民国官窑也就是产了那么一点,而且大部分还都出口了那些才是正经好东西,都是红款识的,你这个是蓝的,能好到哪里去再说了民国官窑都是在景德镇的,而李朝历代景德镇的胎都要有些发青色,可这个是骨白的,这明显不是景德镇的样子啊我也就是看着这件的品相还算行,个头也够大摆在书房里也能算是个摆设,准备拿回去摆着玩的最多三千块,就当买了它的个头了,再贵我可就不要了你可别把我当棒槌”

张辰这一通胡说啊,景德镇的瓷胎发青色是有这么回事但那都是老年间的事了,到了清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转白只是这个过程比较缓慢而已,否则现在景德镇又哪来的那么多白骨瓷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