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淘宝人生 > 分节阅读 298

分节阅读 29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千多年前,如果不是特别睿智的大能者,不可能看破层层迷雾直指心性。

古代的人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死板的,如果贸然派了大乘佛教自诩的僧人去到小乘佛教的国家,而且还是外来的和尚,难免会因为理念不同而发生一些争执和矛盾,这些都是对宣扬天朝文明不利的。”

崔正男关心的就是他所知道的内容,能够解答了自己的疑惑就可以了,对于专家们讨论的其他问题,他就不会太在意了,毕竟不是他的专业,就是想要关心也没那个基础。

真正在专家们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中,得出的答案远不止表面这些,里边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所涉及到的当时社会环境下唐朝的航海规模,政府的外交力度和唐代时候整个亚洲地区的时局形势等方面,都可以对当时的历史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还只是通过一册小小的金牒能够了解到的内容,如果把沉船上的文物都打捞上来,对研究唐代的历史意义更加重大,在确定一些之前已经得出的成果的正确性之外,还能够弥补很多学术研究上的空白。

船舱内的文物开始打捞后,才真正到了这次打捞作业的期,虽然这个期被放在了很靠前的时间段,却并不会影响专家团的兴致,见到大量的珍贵文物出水,他们根本没工夫去考虑其他的问题了。

船上幸存的几百件琉璃器均为佛家法器和人物造像,琉璃是佛家七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珍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有,普通老百姓不得一见。

琉璃的制造工艺相当复杂,需要采用制造青铜器的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制作,经一千度以上高温的火炉将琉璃石和琉璃母熔化,再由熔液自然凝聚而成。全套过程需要经过十天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经过几十道严格的工艺流程才能够最终成品。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没有精确的技术指标,琉璃也和很多的瓷器一样,烧制过程中一旦有某一点没有完全到位,这一炉的产品就会成为废品,十几二十天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而琉璃还有一个其它的瓷器或者金银铜器不会有的缺点,不论是瓷器还是金属器皿,少在失败后还能够将大多数原材料收回再用,琉璃却是不能够的,只要出现问题,就是颗粒无收,血本无归。

所以琉璃自从被传说中范蠡发现开始,直到就因为它的烧制困难和原材料昂贵,而成为皇家的专用品和赏赐大臣的恩物。

西游记中被贬到流沙河蹲苦窑的三师弟沙僧,就是因为不慎打碎了一只琉璃盏。作为一个天宫的卷帘大将,一个货真价实的神仙级别人物,居然会因为一只酒杯获罪。

虽然沙僧的遭遇比较让人们觉得很不人道,变相激起了老百姓对封建王朝当权者的方案和痛恨,但是也证明了琉璃在古代人眼中的珍贵程度。

自南北朝开始,佛教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尤其是在崇佛的唐朝,人们对佛教的信仰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以至于大量的劳动力为了躲避徭役和赋税遁入空门,国家的经济收入也被各大寺院吸纳了不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但是人们对佛剑的崇尚热情却从来没有因此而降低过,即便经过了政府的多次打压,依然蓬勃而有力地发展壮大着,可见佛教这一信仰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之高。

佛教中的药师佛就叫做药师琉璃光如来佛,他的净土就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琉璃作为佛家七宝,越发受到一些崇佛的达官贵人的追捧。

而沉船舱内的琉璃中居然有高度近一米的大型多彩琉璃释迦牟尼像,这不仅说明了当时的中央政府在对外交流活动中给予的大力支持,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当时中国人的手工艺的确已经站在了世界最顶尖,而其他国家只能望其项背。

因为是作为外交礼物使用,要代表天朝上邦的面子和尊荣,展示大唐的国家综合实力,船上所载的文物几乎件件都是精品。

看来古代的帝王和政客们也是很有手腕的,知道通过这种文化外交来震慑周边诸国,对天朝上班自然而然地产生敬畏心理。

人类只有在生活富足,经济达到一定饱和度的时候,才会更加注重物质上的高层次享受。能够制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来,可见唐朝的百姓真的是生活在蜜罐里了,其他的国家见到这些来自唐朝的艺术品,除了羡慕之外就只有敬畏了。

船上受损最严重,在琉璃器之外,就要数陶瓷器了。瓷器的烧制技术在当时属于中国人的独门绝技,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能够烧制出精美的瓷器,其它很多的国家甚至连陶罐都不一定能烧好。

被打捞上来的八千多件完整陶瓷器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佛教题材的,类如香炉、净瓶等法器和各种人物造像等等,其余的则多是装饰用陶瓷器和日常生活用具。

最让张辰高兴的,就是在二层甲板的尾仓里,并列着好些个简易的箱子,箱子里边用来作为填充物的木屑并没有腐烂或者冲散,依旧严密地保住这藏身于其内的一尊尊三彩佛教人物像。

虽说在工艺和历史的研究工作中不一定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造像不但在唐韵现藏的两件大型唐三彩马之后再次证实了唐代三彩有大量的大型器生产烧制,也弥补了因为上世纪初河北易县八佛洼辽三彩罗汉组像流失给国内收藏展览界带来的空白和遗憾。

根据一部民国年间的易县志稿记载:八佛洼在峨眉寺沟底之东北支,亦称百佛洞、百佛山山半有洞名百佛洼。

百佛洼又被当地人叫做百佛洞、百佛山、八佛洼等等称呼,据记载,百佛洼中有大小瓷佛像共计八十尊,以及三彩观音等大量的佛教陶瓷造像。

其中的十六尊辽代三彩罗汉造像,在上世纪初被国内的文物贩子和当地的政府盗卖给德国人贝尔契斯基等和其他的洋人,至今仅有十尊存世,分别被英、法、美、加拿大等过的博物馆和一个叫做松方幸次郎的日本人收藏。

辽代是三彩发展的顶峰时期,且辽人不只对人体着意刻划、求其精髓,在造像的细节处理上也殚竭智巧,辽代的三彩造像可堪称三彩中的顶级作品。

而沉船所载的二十多尊佛教造像中,虽然没有罗汉造型,也不是辽代时候的巅峰之作;但却是三彩陶器另一巅峰时期的精品,在释迦摩尼佛、燃灯佛、药师佛等十多尊佛像,和八尊四大菩萨像之外,还有一组在国内极少见到的八部众造像,算是国产佛教造像中的绝无仅有的三彩陶器造型了。

也许是因为长期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和皇帝的家天下概念灌输下,“官本位”这个模式在中国人思想中占到了绝对主导因素,中国的大多数佛教信徒都愿意尊拜佛祖和菩萨、罗汉,对于其他的佛教人物多少有且欠尊敬,所以八部众或者金刚等力者在国内并没有什么市场。

而这些造像是因为要赐给印度国王或者某些寺院的,所以才会特别烧制出八部众这样的小众产品来,恰恰也是因为这样,在一千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给中国的佛教造像收藏品增添了一抹新鲜的颜色。

这一批三彩陶器中还有另外一个亮点,一百多件印度人物造型的陶俑,同样也是在以往的三彩陶器中不曾见过的类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