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淘宝人生 > 分节阅读 90

分节阅读 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海盗送走。当时的幕府可是要比天皇有钱多了,先后两次,皇室砸锅卖铁也才凑出八十万磅多点的黄金;而德川幕府却交出了二百一十万磅,并且,幕府还拿出了近千件艺伎和武士形象的黄金人偶。最后,两家又几乎是倾其所有地联合交出了一千多件佛像、镜子等等,甚至包括官府印信等黄金器物,以及万余件各种黄金首饰,以换取大英帝国的和平条约。

当然,皇室也不是凭空就能占幕府的便宜,他们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不但要受到幕府的制辖,还要节衣缩食来还上幕府所“代替”他们交出的的黄金等财富。

另外,日本皇室的宝库也被威廉丹比尔洗劫一空,不单单是皇室的宝库,就连一些其它诸如皇室成员的卧房等等,都搜刮了一遍。这家伙也是一个懂得收藏的人,皇室所收藏的大部分古画都被他夺去了,在这近千幅古画其中,有两百多幅天皇妃子画像和一百九十六幅天皇画像,那些天皇的画像则是七十多幅历代天皇的死绘,和四十多幅历史上六位女天皇的春宫画。

而皇室本来就不大的书库中,从八世纪起,到十七世纪当时,各种物语、古纪等等所有的皇家读本,连带着皇室笔记九百多卷,和两千多卷由唐、宋、明等朝代从中土传到日本的、日本当地僧人翻译抄录的佛经收藏,全都无一幸免。就连皇室御用的瓷器和漆器,也被威廉丹比尔打劫走了几百件,而且还都是皇室御用品中的精品。

在这一段的日志中,还特别标注了一只不大的箱子,这只箱子很特别,是日本皇室圈养的匠人制作的。日志上说其用料上乘,还镶嵌这很多的珠宝和黄金,是日本皇室的至宝,里边盛放着四件宝贝,分别是日本的三大神器和一件皇室珍藏。

那只箱子张辰还有印象,就在日本分类的那一处堆头里,不过是单独放在一个凸出来的石台上面的。当时张辰也感觉这只箱子比较特别,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就没有打开查看,也没有用意念力去观察,没想到里边居然装着所有日本人都奉若至宝的三大神器。怪不得会有传言说,现在日本皇室手里的三大神器都是后期仿制品,原来早在几百年前就被他们伟大的天皇给败家掉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现今的三大神器不给人参观了,被人看出是假玩意儿那可是太丢脸了。只是不知道另外一件皇室珍藏是什么物件,等会儿把这本日志看完了之后,还要清点这次宝藏里边的物品数目,到时候好好看看,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威廉丹比尔所搜罗的东西里边,最多的就是黄金了,除了日本皇室和幕府所交出的黄金之外,在非洲、美洲和澳洲,共劫掠了七百多万磅的黄金。在日志中还记载了一种来自非洲和美洲大陆的,类似于白银的金属,其质量要比黄金还重,在当地也是贵族的佩带饰物。因为产量太小,只搞到七十多万磅,和一万余件器皿首饰等。

这应该就是宝藏里的那些铂金了,早在公元元年和中世纪之前,古埃及人和中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铂金了,按照日志的记载,这些铂金也是从那些地区搞来的。

在自然界里,铂金的储量比黄金要稀少得多,迄今为止所探明的储量也只有万余吨,而且铂金的提炼难度也要比黄金更加的高,要一百五十道以上的工序才能完成,有时候年产量还不到黄金的二十分之一。

威廉丹比尔能够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就搜刮来七十多万磅的铂金和万余件铂金首饰,以当时的生产力来说,怕不是把非洲和美洲所有产铂金的地区都挖地三尺了吧,这家伙刮油水的手段还真是没得说。而且,这老小子不管收刮还是收藏,还真的是都很厉害,铂金在当时并不是热门的金属,直到十八世纪晚期才被作为贵金属中的顶级存在,而他在十七世纪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这玩意儿的价值,这种行业前瞻性,还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在做海盗之余,威廉丹比尔也会在业余时间做一些贸易,当时的清朝还比较强大,完全不是他们这样的船队或者军队能够抗衡的。既然不能攻打或者劫掠,那就搞点贸易吧,东方大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等物品,在其它大陆可都是稀缺商品,即便是正当的贸易,也有大把的利润可以赚取。这也正好给了威廉丹比尔一个树立正面形象的机会,每次当他把从东方大国购买的商品和从印度等地区劫掠来的货物运回去销售,都会被抢购一空,威廉丹比尔也在航海家和军官之外有了一个大海商的身份。

在大肆劫掠的同时,威廉丹比尔也没有放弃对欧洲大陆的搜刮,他虽然没做强盗,也没有直接去参与盗墓,但是他雇佣了一大批的盗墓贼,专门为他工作,还经常性的和一些大盗做交易,从他们手里底价购买一些高档艺术品。

也许是因为当时的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在积极地抢钱,抢粮,抢地盘,对于一些艺术品方面的东西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不论是克劳德杜瓦尔之前的盗墓行为,还是之后威廉丹比尔所雇佣的盗墓贼和艺术品大盗,都没有受到严重的打压。也正是因为这样,威廉丹比尔可是占足了便宜,他只要拿出少量的财富,就能够从那些大盗的手里换来价值连城的宝贝。

也许是威廉丹比尔的鉴赏能力还没有达到他老爹杜瓦尔的高度,或者是因为中世纪早期或者更古老时代的欧洲文物太少,又或者是其它的什么原因吧。威廉丹比尔所搜刮来的艺术品和收藏品中,只有日本的那部分和大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作品,不过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却无一不是大师之作,随便拿出一件来,那都是响当当的。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当今和今后国际市场上最火的收藏品范围之内,还有另外的一部分则是对于中世纪欧洲文学方面很有研究价值,总之这些物件都是欧洲收藏品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东西。

在日志上的记载中,威廉丹比尔或亲自寻找去收购,或者通过向艺术品大盗或者盗墓贼购买等方式,共得到近千件文艺复兴时期的文稿或者精美的艺术品。这么一个数量,怕是没有任何一家博物馆和研究机构能够拿得出来。也就是因为在这山洞里藏着,如果这些个物件一直在外边流传的话,能够保留到今天的,有没有其十分之一都不敢保证。

这些物件里边有包括文艺复兴前三杰在内的,十几位著名作家的两百多份手稿,其中最有名气的莫过于但丁阿利盖利的神曲、乔万尼薄伽丘的十日谈、弗兰齐斯科佩特拉克歌集、尼可罗马基亚维利君主论等手稿,这些无一不是欧洲文学历史上的璀璨明珠,代表着当时最高级别的作品。

这些手稿的作者都是在当时就大名赫赫的人物,甚至还有大力提倡,并且进行了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关于宗教改革等方面论文等的手稿十七篇,对于研究当时的宗教改革过程,和分裂的最初缘由有很大的作用。

在这一页的最下边的一条记录,让张辰更加的睁大了眼睛,威廉丹比尔这小子也太能了点吧,就连莎士比亚的手稿他都搞来不少,其中包括有一百三十二首十四行诗和十四部剧作的手稿,他怎么就知道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后世会风靡全球呢,眼光太具有前瞻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在全球文艺界或者非文艺界,都有着无数的莎翁粉丝,要是被他们知道莎翁除了有六份签名和三页托马斯莫尔爵士的手稿之外,还有这么庞大数量的手稿存世,虽说不知道会不会疯掉,不过肯定会有一大票人想尽办法的通过各种关系来找张辰借阅的。

要不就说这父子俩牛呢,除了这些作家文人的文稿之外,威廉丹比尔还搞到了不少著名音乐家,如奥兰多迪拉索、纪荛姆德马肖、帕莱斯特里纳和杜费等等的手稿,这些人都是在当时对音乐界有着莫大影响力的牛叉人物。但是拘于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对欧洲世界的影响,这些音乐家们的手稿中,大多数都是一些经文歌和弥撒曲以及牧歌,游吟歌、叙述曲、复调回旋诗等形式的作品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得不承认这是当时欧洲艺术界的一种畸形现象。

再翻到日志的下一页,这一页记录着的物件才是最牛的艺术收藏品。之所以现今的国际收藏界,都是以梵高、毕加索的画作趋之若鹜,那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或者更早期的一些名家大作存世量极其稀缺,想要找到一件都难过大海捞针,即使是十七世纪之后到二十世纪之间的名家作品,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