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锦医卫 > 分节阅读 742

分节阅读 7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幅下降。

其次,义结孟养宣慰,这更不是什么好事情,为接下来指斥秦林结交外藩、图谋不轨埋下了伏笔。

就连前面对相关文官的考核中故意突出李建中,同样有任人唯亲四字呼之欲出。

吏部为什么弄出这种幺蛾子想想现在吏部侍郎是谁。答案就昭然若揭了。

余懋学如今的吏部尚书杨巍已经年过古稀,壮年时的盛气消磨殆尽,只剩下因循苟且,吏部的事情倒有大半是侍郎余懋学和郎中顾宪成做主。

果不其然,这番考语只是做个敲门的引子,后面斩关落锁之将就直奔秦林而来了。

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顾宪成弹劾秦林督师期间任人唯亲,简拔只有举人功名的岳父李建中署任四品知府,大违国朝体制。

大理寺少卿赵应元上本说秦林不但这次任用私人。还由此追溯,指责他在锦衣卫、东厂里面任用私人、招结朋党,实在是包藏祸心。

翰林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连衔上奏,称秦林所谓善于抚夷,只不过是和孟养宣慰使有男女私情,而且当初招抚瀛州宣慰使金樱姬、忠顺夫人三娘子,过程也都很可疑。徐文长表示无语

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给事中邹元标等清流士大夫纷纷上书,谓秦林功不掩罪,更有人言辞激烈的声称。这次的战争根本就是秦林支持思忘忧在边界和对方打仗,莽应里为了报复才兴兵入寇,秦林应该为擅开边衅负责。

“秦林勾结孟养宣慰使思忘忧。擅启边衅,致令缅甸莽应里入寇,施甸数万军民惨死刀下,天地低回、草木含悲因此兵连祸结,糜费粮饷二百五十万,尤腆颜夸其功绩,是可忍孰不可忍其用心之险,实令人瞋目发指”

说得好,说得妙。祢衡击鼓骂曹大概也不过如此了吧,如此正气凛然、如此义正词严,被骂的奸佞还不得活活羞死。

只不过,好像这份奏章遗漏了很多东西,比如莽应龙、莽应里父子的侵略野心。难道是因为秦林支持思忘忧的抵抗才产生的吗在边境为国守土,怎么反而成了擅启边衅的罪名呢再退一万步,就算莽应里怒而兴兵,施甸百姓又和他有什么仇,竟遭到人世间最悲惨最残酷的对待

大概写这份奏章的官员。是“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忠实信徒,绝不相信死后有地狱的吧,否则他将来在阎罗殿前,有何面目见施甸的数万冤魂呢

当然,也不能怪大明朝的言官们太无耻,比起“给秦桧翻案”、“岳飞不是民族英雄”、“纪念统一功臣洪承畴”的言论和行为,那就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余懋学主持吏部下的考语做引子,清流言官的攻讦真正图穷匕见。

大胜之后打压武臣,似乎已成了大明朝中后期不成文的惯例,虽然秦林的督师应属文职,可他本身是武臣,朝堂上天然的处于不利地位。

所以进京两天,秦林既不朝天子也不拜相公,立下赫赫殊勋灭国之功,却顿在家里好像待罪一样,也是他以退为进、暂避锋芒的意思,避免过早陷进这种朝堂倾轧。

同样因为这点,左都御史赵锦为首的秦林的盟友,为他做出的辩护显得有心无力,身为文官,他们也有本身的立场,再说了,秦林年纪这么轻就做到武职一品,也许压一压、磨一磨,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坏事吧

“只可惜了,毕竟灭国之功,灭国之功啊”站在养心殿中的赵锦,伸手揪住雪白的胡须,胸中终有股郁郁之气不得抒发,心底更有疑问浮现: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现在又轮到了秦林,国朝待血战立功之士如此菲薄,设若将来有天地翻覆、国祚倾危之时,谁肯为国力战

好好先生申时行申首辅,他倒是很羡慕张居正与戚继光在万历初年唱的一出将相和,可他很清楚,自己没有江陵太师那么厉害的手腕,秦林又是个头顶长角浑身生刺的角色,不像戚继光那么好驾驭。

本着谁也不得罪的一贯作风,申时行软绵绵的替秦林辩护了两句,觉得大概下来也能向秦林交代了,就在刑部尚书王用汲、吏部侍郎余懋学、右都御史辛自修等人的重炮猛轰中败退下来。

整个过程中万历皇帝朱翊钧始终保持微笑,善于揣摩帝心的臣子就知道,他必定是倾向于打压秦林的。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王用汲、赵应元等人大有趁胜追击,将秦林一举拿下的意思。对此赵锦厉声抗辩,坚决予以驳斥,说苛待有大功之臣,必令天下有志之士寒心。

申时行、余有丁和许国也慢慢把话兜转过来,暂时不提拔秦林那是可以的,但要是把这位小爷真弄走了,他们三位就得直面清流的狂轰滥炸,无论如何。还是让秦林挡在前面吧。

双方争执不下,一直闹到了夜里,可事情定不下来也不能走,因为后天就是午门献捷,封赏的圣旨也要同时颁布,必须在此之前拿出个主意。

张鲸和张诚率领小太监送来了夜宵,顺便也带来了储秀宫那边的消息,张鲸一边呵着腰把燕窝莲子羹捧给万历,一边在他耳边低语。

“哦”朱翊钧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晴不定。也不吃燕窝羹了,从座位上站起来宣布退朝,然后步履匆匆的离开养心殿。

张鲸得意的瞥了张诚一眼。后者唯有苦笑,然后悄悄吩咐张小阳:“跟着皇爷,如果有什么不妥,咱们好歹给秦督主提个醒儿。唉,储秀宫那位主子,好歹要顾念顾念当年吧”

郑桢能不能看在当年交情份上高抬贵手,张诚心里可没底儿,那位娘娘不是个心慈手软的呀

众位朝臣纷纷散去,临走都不忘打听陛下匆匆离去之事。待听说原委之后,自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万历比平时走得快许多,但在转进一处甬道之后,脚步突然放慢了下来。

骆思恭从角门中走出,万历身边几个提灯笼的小太监知趣的退后。他正要下跪,万历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张小阳站在不远处,隐隐约约听见“国舅赴秦府负荆请罪”、“自偏门入,负气而出,面带愤懑之色”这么断断续续的几句。

张小阳立刻叫起了撞天屈:秦督主啊秦督主。你怎么不就坡下驴国舅都登门请罪了,你就把身段放软点又如何难道你先后离京三年多,竟不知道郑娘娘在宫中有多受宠

谁知万历的脸色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看,随口说声知道了,就步履轻快的走向储秀宫。

郑桢已经把朱常洵哄睡着了,斜倚在床头,薄薄的小嘴翘起来,一副受了委屈的样子。

万历轻手轻脚的走进来,换做别的嫔妃,早已起身迎驾,郑桢只是没好气的瞥了他一眼,就又把脸扭了过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