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锦医卫 > 分节阅读 552

分节阅读 5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戚继光的声音里带着无穷无尽的悲愤,他病重成这个样子,朝廷还要严令即刻赴广东上任,恐怕路上就小病拖成大病,干脆一命呜呼,那才中了某些人的意吧。

“伯父为朝廷尽忠职守,大小血战数百场,他们不能这样对待你”戚金把碗重重的顿在了桌子上,激愤之下扯开了衣襟,露出那些大大小小的伤疤:“伯父,你看看,这都是小侄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受的几十处伤小侄尚且如此。你更不消说了不、不去广东,咱们挂冠回家。不做这鸟朝廷的官儿了”

“咳咳咳。咳咳咳,”戚继光搜肠刮肺的大咳起来,看看帅帐里头挂的镏金虎头枪、宝剑和令旗,大案上摆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录。看着这些熟悉的东西,虎目中两滴泪水就滚落下来。

他舍不得啊舍不得一身武功、满腔韬略。就这么终老于山林之间,再也不能杀敌报国保百姓。

以前,他为了实现理想。委曲求全不惜自污声名。巴结权贵、行贿送礼、无所不用其极,直到遇上赏识他的张居正,终于一展胸中抱负,取得了远比清廉自守的俞大猷更加辉煌的功业。

可万万想不到,一辈子委曲求全,再怎么受气也笑脸迎人。做到这份上结果到头来还是落得这般下场,难道就真的如戚金所说。就此解甲归田

“我今年才五十四岁,我枪法如神,我有一肚子的兵法韬略,还能杀胡虏、平倭寇,为什么不让我战死沙场”戚继光痛苦的揪住胸口,现在连战死沙场,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奢望了。

大帐之外,蓟镇众位将军默默肃立,老成些的默默无语,年轻些的捶胸顿足,人人都怀着满腔悲愤。

戚继光少年从军,先征倭寇,后敌鞑虏,为朝廷出生入死一辈子,结局竟是这般凄凉,但凡还有点良心的人,谁不为此激愤难平

大帐的门帘被掀开了,戚继光在戚金搀扶下慢慢走了出来,强打起精神拱拱手:“列位同袍,戚某在蓟镇治军,承蒙列位相助,总算有了点眉目,可惜朝廷另有任用,从今往后不能与诸位高呼酣战、并肩杀敌了,惜哉,惜哉”

“大帅这就要去了吗”一名面色如铁的将军惊问道。

戚继光不舍的看着昔日同袍,最后虚弱无力的点了点头。

“戚帅,戚帅”将军们全都跪了下来,人人虎目含泪,顷刻之后全营将士都出了营帐,空气凝重得让人窒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戚继光爱兵如子,将士们和他难分难舍。

唉长叹声中,戚继光步履沉重,挥挥手,亲兵们推着早就收拾好的行李,准备离开为之奋斗多年的蓟镇大营。

“圣旨到,圣旨到”远处一行骑士簇拥着传旨的天使,风卷云涌般飞驰而来。

又是什么圣旨将士们心头一惊,瞧着天使的眼神就很有些不满,甚至是敌意。

戚继光不敢怠慢,立刻摆香案接旨。

传旨天使开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蓟镇边防重任,为京师之锁匙,不可不慎也,戚继光虽去职,务必交卸妥当方能赶赴新任,广东事简,蓟镇事繁,原赴任限期可不计。该员办事务必谨慎,若有差池,严惩不贷”

这是什么意思戚继光有点不明白了,接旨之后拱拱手,把天使拉到一边,一锭银子就顺手递了过去。

“戚帅还不知道吧,耿总督已举荐杨四畏接任蓟镇总兵官一职,您要和他妥善办好交接,才能离任哦哪怕交接个一年半载的,也无所谓啦。”天使笑嘻嘻的说道。

杨四畏戚继光又一喜,那是他的老搭档老部下,后来做到保定总兵的,竟然由他来接任,肯定是蓟辽总督耿定力特意安排的。他来做后任,这交接可以慢慢办,办个一年半载也无妨,而且他一定会萧规曹随,按照自己的办法治理军队,那么就算自己不在军中,也等于是在继续练兵了。

戚金却猴急些,追着问道:“贵天使,请问怎么会有这样一道圣旨呢不是让咱限期赶赴广东吗”

传旨天使笑笑:“咱也不知道内情,只晓得那天秦林秦太保抬棺死谏,被重责三百廷杖,打得几乎送命,尔后就有这道圣旨下来。”

身为内廷魁首的张宏不满万历一意孤行而自尽,传扬出去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所以万历下令对外隐瞒这件事情,连传旨天使也只知道秦林抬棺死谏。

不过,万历稍作让步,虽然深受张宏之死的影响,可这以交接为借口的办法,的的确确是秦林和徐文长商议出来,再借张诚之口说出的。倒也确实是秦林的功劳。

“原来、原来是秦太保不惜抬棺死谏,挨了三百廷杖才留下您的”戚金又惊又喜。抱着伯父的胳膊使劲儿的摇。

“三百廷杖。整整三百廷杖啊”戚继光鼻子一酸,强忍着虎目中的热泪,遥遥凝视京师方向,深深的拜了下去:秦兄弟。请受大哥一拜

全营数万将士登时纷传,秦太保舍身受廷杖、义留戚大帅的故事。从今往后,九边儿郎提起秦太保,谁都会竖起大拇指。道一声铁铮铮的好汉子

淮河岸边。几名河工在瑟瑟寒风中无精打采的捶着固定堤坝的大木桩,不知道为什么,潘侍郎在的时候,这十几斤的油锤抡起来一点儿也不费力,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儿,可潘侍郎离开之后。两条膀子就软趴趴的,怎么也使不上力气。

河工们有一搭没一搭的抱怨着:“老天不长眼。潘侍郎怎么就被革职了呢倒是那些贪官污吏,一个个都得瑟起来,昨天的工食钱,就被克扣了两成”

“那可不,现在当官的都看明白了,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铺路无尸骸,不贪不占、累得死去活来,就落得潘大人那样下场,你说谁不贪呢”

“就是,昨天的饭都差了许多,里头掺了糠壳”一名河工愤愤的说道。

抡锤的河工苦笑起来:“现在还只是掺糠壳,再过一阵哪,怕要掺沙子石头呢”

不单单是这几个河工,整个治淮工地上都是死气沉沉,所有的河工、杂役、民夫,通通无精打采,敷衍了事的做着手上的工作。

离大堤不远处的村庄,一名民夫正要出门:“孩他妈,给我备好晚饭吶,上工回来吃”

“备什么晚饭反正河工做不成了,吃饱午饭回来睡觉,省顿晚饭”媳妇儿气咻咻的说道。

从上到下,所有人都明白,潘大人一走,这治淮的工程是干不成的,到明年春夏汛期,该决口就决口,该洪水就洪水,该死人还得死人

忽然间,北岸一群河工就欢呼起来,像发了疯似的扔掉手上的工具,一窝蜂的朝一个方向冲去。

发生什么事所有的河工都停下了工作,哪怕离这里十几里远的,也侧耳倾听那如雷的欢呼声。

“潘大人回来了,潘大人回来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