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天妖皇 > 分节阅读 245

分节阅读 24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莺莺传。

作品中塑造的男主人公张生,实际上是作者元稹的化身,而西厢故事也就是元稹对自己年少时期一段凄婉历程的追忆。

元稹的西厢故事,原本是一曲爱情悲剧,但历经文人的不断修改、润饰,到元代王石甫编成剧本西厢记时,已演变成一个爱情喜剧。

青年男女冲破礼教束缚,并在丫环红娘的巧妙周旋相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种故事,在如今看来,已经很狗血,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

有些东西,在某些人的眼里,是永恒的。

西厢记的美好结局,很多人十分熟悉。

在这里,却要回溯到故事的最初面貌,讲述一段崔莺莺情梦断西厢的爱情悲剧。

话说唐德宗贞元十六年,相国崔鹏病死京城,遗下夫人郑氏和孤女莺莺。

母女二人,在京城无依无靠,只好扶相国灵枢,返回家乡。行至蒲州时,听人说前面去路上有大盗孙飞虎,聚匪占山,拦路打劫,颇不太平。

崔家母女,势单力薄,又携带家资细软,此去必定凶多吉少,因此只好暂时停留在城东的普救寺,慢慢再作打算。

有一位青年书生,名叫张君端,年方二十三岁,长得是清秀儒雅,一表人才,饱读诗书,性情孤傲,除了诗词酬答外,很少与人交往。

这年春天,他游学来到蒲州,一次偶然的郊游,经过普救寺,见这里远离街市尘嚣,满院古柏修竹,绿荫森森,幽静宜人,很快喜欢上这里。

他索性把行装从城里客栈搬出,在普救寺的西厢院借了一间客房,决定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静心读书,准备来年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恰巧,张生住的房子,就在崔家母女的隔壁,院中间隔着一堵矮墙。

一个温和宜人的黄昏,张生有些累了,便放下书卷,信步走出自己的小院,到外院享受一番花香风清。他走到邻院门外时,不经意的朝院内望去,只见里面还藏着一个春意盎然的世界。

院中植着一排柳树,清风吹来,柳丝款款拂动,如舞如诗。

第348章

几个大花坛,几乎占满了不大的院子,花坛中各色花儿开得正浓,花枝高低参差,把整个院落妆扮得花影迷离。

张生正待将脚步移近半开的院门时,忽闻花丛中响起一串女子笑声,声音低浅,但婉转清丽,宛如出谷的新莺,娇啼声穿荡在花木间。

这里竟还住着女眷

张生甚感惊讶,忙停住脚步,但又忍不住目光向院中留连,想探个究竟。

院内的正是相国小姐崔莺莺,带着丫环红娘,在赏花探春。

莺莺出身名门,自幼受着严格的礼节教育,养成一副文静娴雅的大家闺秀风范。

而红娘天性聪慧活泼,因是下女身份,也就没有那么多约束,一举一动都透着机灵、顽皮和爽直的性格。

红娘看见一双彩蝶,忽上忽下的翻飞在一丛芍药花中,便对莺莺道:“小姐看它们,成双成对,留连花蕊,多么幸福呀”

莺莺其实也正望着彩蝶发怔,经红娘这么一说破,又觉得十分不好意思,羞红了脸,佯嗔道:“你这小丫头,可真不知羞”

红娘其实很明白小姐的心思,本是春心暗动,又碍着种种顾虑,不愿表露。她知道小姐这么说自己,并无怪罪之意,因而也不还嘴,只是拉小姐转到花坛旁。

院外的张生,听了两位女子的对话,心中也被撩拨得痒痒的。

红娘拉着莺莺移步,正好走入他的视线。

首先从花影中飘出的,是一位穿红衣短裙的少女,步履轻灵,神情活泼,看装束是一位使女。

红衣少女之后,又款款走出一位姑娘,一身淡黄衣裙,身段颀长苗条,在夕阳映照下,好似嫩柳迎风,惹人爱怜。

细看之下,只见她脸如杏花含烟,眸如秋水凝碧,眉似远山微蹙,唇似丹蔻轻点,神情淡淡,似喜非喜,似忧非忧。

这么一看,竟令张生顿时不能自持,几次想冲过去,抚慰一番那位楚楚动人的姑娘。

不过,他始终是一位知书识礼的书生,素来行为方正,不敢轻薄,就站在那里,怔怔的痴望。

两位少女渐渐行近院门,红娘抬眼朝这边看过来。

张生猛然一惊,怕显出自己的失态,急忙离开了院门口。

回到自己屋中,张生对隔壁的小姐始终无法忘怀,伺机向寺中的小和尚打听到,原来那黄衣姑娘,是已故相国的独生女儿崔莺莺。

一次偶然的惊艳,使张生的心再难平静下来。强忍着思念,坐下来读书,书中却又浮现出莺莺似喜似悲的神态,扰得他心神不定。

日子稍长,张生与常常出入院内院外的红娘,渐渐熟悉。

张生是心有所求,而红娘见他温文儒雅,招人喜欢,所以两人慢慢有了言语来往。

这天,张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荡,写成一首言情之诗,表达他对莺莺的一片爱慕和思念之情。

诗写成了,却无法让莺莺看到。

他左思右想之后,悄悄找来刚要进院的红娘,求她代传心意。

爽直的红娘,大惑不解的道:“既然如此倾慕我家小姐,为何不大大方方的托媒人说合呢”

这一问,倒难住了张生。因是孤身在外,无父母作主,他确实没想到应该找媒人求亲

怔了一会,他嗫嚅着道:“这些天来,因思念小姐,我食不知味,行不知所,简直无法度日。若托媒而娶,数月半载难有结果,岂不让我成为枯池之鱼。远水难救近火,拜托姑娘不行么”

也许因为,同是怀春的年龄,心易相通。也许因为,红娘生性热心,对张生有一丝怜悯之念。

红娘竟不惜涉嫌冒险,应允了为张生与莺莺设法撮合。

于是,张生的第一封情书春词,便由红娘之手,传递到莺莺的梳妆台上。

词云:“春来频行宋家东,垂袖开怀待晚风。莺藏柳暗无人语,唯有墙花满树红。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惹阮郎。”

诗词中暗藏“莺莺”两字,词句含情,充满诱惑。

满腹诗文的相国千金,见到梳妆台上的诗笺,心里不禁荡起春意。

诗词中的心意,她自然领会殆尽。

实际上那日赏花,她也瞟见了站在院外发痴的张生,春心也曾为他相倾,但碍于少女的羞涩,不便表露出来罢了。

不过,她是大家名媛的身份,深受礼教陶冶,自然不便私许男女之情。

因此,张君瑞刻意策谋的这封情书,投出后就像石沉大海一样,了无回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