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风暴 > 分节阅读 430

分节阅读 43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身躯,强健华夏民众之体魄,培养尚武御侮精神义务教育制则让百姓有按其潜力选择未来发展方向之机会,使人明礼,使人奋进,使人掌握改善自己生活的技能”

孙晋听得这里忍不住鼓掌道:“若能如此则天下大治,至君尧舜,不过如此济民,你究竟何时开科举,我已经迫不及待,欲见此盛世气象了”

俞国振略微沉吟了一下:“我所说的科举与鲁山先生所说的科举,怕非为同一事”

“此言何解难道还有别的科举”

“我之科举,首先考的内容不再拘限于四书五经不会以一篇八股而定终身要考学子之眼界、思维、数理,考其修养、处事、品性,考其潜力、志向、意志中举之后,也不会立刻为官,而是为吏,于日常事务处置之中,磨励其精神,提高其能力不曾为吏,便不可为官,避免其为胥吏所操控,避免其身为主官,却不通事务”

俞国振一边筹措着语言一边说,语就很有些慢最初时孙晋还是一脸兴奋,但听着听着,他的脸色就板起来,到了后来,干脆就是勃然大怒

“如此科举,岂是科举”最终,他还是忍不住质问道:“这样考出来的,不读圣贤之收,岂不全是贩夫走卒,小人当道,国政岂有不乱之理”

“贩夫走卒不是小人,农夫工匠不是小人,倒是当道的衮衮诸公中,小人比例至少一半”俞国振微笑道:“鲁山先生,这便是我与东林的区别了,东林觉得,他们先天高人一等,是读了圣贤书的,故此认定,你们当天下之大任,天下兴亡,你们有责至于贩夫走卒农夫工匠,只要不是读圣贤书的,便老老实实依着你们行事而我却以为,百姓乃国家之基石,东林也好阉党也好,都是出自于百姓之中,不可忘本”

两人说到这里,已经是话不投机,激烈的争执在所难免这是俞国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并不指望自己能说服孙晋,或者说,他能说服的是孙晋这个人,却不能说服孙晋所代表的这个阶层此次谈话,也就意味着他公开向着孙晋代表的旧文人宣布,未来的华夏体系下,他们将风光不在

“济民,你这是与天下仕子为敌,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你若是一意孤行,便是建起你的华夏国,也必国祚不长久良药苦口,良言逆心,你一定要三思”虽然发生了争吵,孙晋告辞时仍然做最后的努力:“慎之,慎之”

“鲁山先生,想必来此之前,曾得史道邻面授机宜史道邻亲自到了钦`州,据闻还见着了陈卧子,鲁山先生,方密之才是真儒,陈卧子算是半儒,至于史道邻么,与内宦阉人没有什么区别”

俞国振这句话的评议,当真是尖刻至极,他也是吵出了真火,故此才有此语

史可法去钦州参与上次协商会议,是俞国振暗中亲点的,对于这位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名声的人物,俞国振虽然鄙薄其能力,看低他的人品,却并不轻视他的气节因此,俞国振总想给他一个机会,希望他能够如同方以智一般,为被他称为“儒家”的儒学与实学结合做出贡献

在俞国振看来,千言万语不如实地一观,结果史可法匆匆的钦`州之行,除了加深了他对俞国振的怨愤之外,却并没有给他太多的触动很显然,俞国振的打算落空了

既然如此,俞国振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机会已经给了,没有把握住,那是史可法自己的事情俞国振是一个引路者,是向导,却不是保姆,他在华夏处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凭借自己对历史的前瞻性而做出这样一番事业他要考虑的,永远是华夏几百年的长远规划,而不是一个人甚至几十万人短时间内的生计

送走了孙晋俞国振在济南府又休息了两天,就在他准备再往德州之时,一个消息传来,让他彻底将孙晋到来的事情抛在了脑后

建虏动员

崇祯十九年八月十五日正是中秋,也是大明太祖朱皇帝所属红巾军烙月饼“八月十五杀鞑子”之时,动员完毕的建虏,开始向着山海关进发多尔衮在这一刻,用身经百战极有战斗经验的兄长阿济格为前锋督兵四万骑飞南下,自己亲领各族大军十六万为中军,随之而来除此之外,多尔衮还动员属国朝鲜和蒙古诸部,朝鲜监国征发兵力十五万,其中五万为接应,随多尔衮南征,实际上是充作人质另十万则协助多铎、代善守辽东征蒙古诸部军六万以阿巴泰为统帅,由张北、宣府入关

这一次,建虏几乎完全动员起来,能充为兵用的建虏男子,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全部入军总数达到了十六万,其中精壮十万被调入关内六万留守而投靠建虏的汉人等各族,亦征发兵十万民夫苦力四十万,所有男子都充役鲜国、蒙古诸部情形亦是相参无几

这一下,就算再愚笨的人也明白,这是满清赌上国运的一次大战,胜,则满清获取北方优势,俞国振的华夏在短时间内只能经营南方,双方的较量将转为持迟败,满清退守关外,再也无力南下,只能眼睁睁看华夏蚕食鲸吞,在短时间内便将满清灭亡

双方兵力对比,满清、吴三桂一方联军足有四十万,俞国振手中暂时是三万兵,但已经动员的华夏军有十万,山`东一带武装民兵亦有十万四十万对二十万,这样规模的战役,即使是战争史上,也是那种决定天下大势的决战

八月十八日,阿济格的四万骑兵过锦州

与此同时,田伯光、顾家明部开始猛攻沧州城外的吴三桂军营,吴三桂的人质战术再也无用,在猛烈的炮火袭击下,吴三桂不得不撤离沧州城,退守青县

八月二十日,阿济格过山海关,大军踏入这天下第一雄关时,阿济格以刀划面,声称若不能击杀俞国振,便再也不回关外

八月二十一日,在沧州稍事休整的田伯光、顾家明部,得到了来自山`东的五万武装民兵的兵力补充,开始移师北进,逼近青县吴三桂的游骑于青县南三十里处与李青山李明山兄弟带领的华夏军龙骑兵相遇,双方激斗之后,吴三桂又撤离青县,退至静海

八月二十三日,青岛口迎来华夏军第二批北上将士,一共两万人,旋即乘列车赶往济南当日的民生报对此情景有极为详细地描述:华夏军军威雄壮,十趟军列连绵不绝,各种各样的军械堆积如山原本正常行驶的青岛口至济南府每日两趟的列车,不得不暂停运行,以为军机之避让

这份报纸在八月二十五日便被吴三桂派人送到了阿济格手中,阿济格兵至开平中卫九月一日,已经兵临锦州的多尔衮,同样看到了这份报纸,然后传令三军加紧地发

八月二十八日,吴三桂于静海坚守数日后,再退至天津卫,至此,他偷袭天津卫之后,华夏军撤离被占据的地盘,全部被收复而顾家明领兵自运河东抵达运河南岸,发觉吴三桂守备森严,便绕道大沽口,意欲在此建码头,为海军登陆做准备,在卫河北岸,与赶到的阿济格部前锋相遇,双方激战,阿济格部折损了千余人马,而顾家明兵少,也只能退回南岸

到此,此次大战便又回到了天津卫,这一战开始之所

六一八、杀气一时作阵云二

更新时间:20132520:27:48本章字数:4801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