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风暴 > 分节阅读 219

分节阅读 21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酒瓶,正欲自己布酒,却又发觉一件事情,那玻璃酒瓶之外,还贴着一张圆形的纸。纸上是彩印着图案与文字,仔细端祥,图案乃是一个戴着面具的武将模样,而文字则是“狄公酒”三个大字。

三个大字之下,还有密密的小字,却是说此酒来历,乃是北宋名将狄青所酿,狄青至交趾征侬智高,便将这酿酒之法传到了交趾,后因战乱而失传,于今又重现于大明云云。

“这酒是交趾所产”阎应元对于狄青极是佩服,忍不住问道:“狄公酒”

“乃交趾郡会安所产。”将岸道:“连瓶带酒,尽是会安所产。”

他这话当然是大谎言,连瓶带酒,都是钦`州新襄所产,只不过为了避开某些贪婪的手,到会安去打个转儿罢了。如果说会安做了什么事情,那就是将那彩印的纸贴在了瓶子之上。

此时已经是崇祯九年六月中,在崇祯九年一月,俞国振正在南直隶一带血战的时候,研制了一年有余的玻璃烧制技术终于成熟,虽然成品率还是有些偏低,但已经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而玻璃窑是现成的,只等最合适的配方和最成熟的工艺,甚至连工人都是现成的。所以仅仅是一个月之后,第一批玻璃制品便整船发运会安,三月份随着枕霞号的姊妹船连波号一起到了上`海,五月俞国振第二次北上时,随之同行北航,比起俞国振还要先一步靠着了天津港。

这一次俞国振的北上,可不仅仅是崇祯皇帝要见他这么简单,他还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打开大明北方市场。故此,已经脱离军务的将岸,便随着他来到了这里。

“会安”这个地名,阎应元只是在方才听将岸说过,他犹豫了一会儿,想象大海之南的情景,不禁悠然神往。

就在这时,却有人上前来:“二位,这酒”未完待续

312三一二、玉瓶冰杯狄公酒更新完毕

由于本书百度关键字排名不稳定,为方便下次阅读,请ctrd添加书签喔,谢谢

第二卷三一三、玉瓶冰杯狄公酒二

更新时间:201291520:24:44本章字数:5226

三一三、玉瓶冰杯狄公酒二

“二位,这酒不是鄙楼所售,还请将酒收好。”

来的是酒楼的酒保,他的神情甚是尴尬。此时酒楼,却没有后世不允许自带酒水之霸王规定,但这二位带来的酒实在太诱人,不仅是酒诱人,就是酒具也让人目光忍不住溜过来。已经有几桌的客人在问,为何端和楼不将这酒卖与他们了。

“为何”将岸一脸诧异。

“这个这个,实在是抱歉,二位客官这酒,引得别桌之人纷纷探问,可是鄙楼又无此等酒售。”

“这有何难”将岸哈哈一笑,指着楼下道:“你自己去楼下看看,是不是有一辆挂着新襄记旗号的马车,那车上就有这等酒,你去那边问他们就是。”

那伙计将信将疑地下去,没过多久,果然开始一瓶一瓶的狄公酒送上来。

阎应元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苦笑,向着将岸挑起拇指:“将兄弟,好算计”

“却是让阎兄为我们演了一场戏,阎兄雅士,将某自不会以俗物相渎,我们这里还有一些会安的特产,在会安本地,其实不值几个钱。”将岸笑着向阎应元道。

被眼前这小伙儿利用了一回,阎应元却没有多少恼怒,毕竟从这小伙儿口中,他得到了许多消息。特别是有关交趾的消息,让他心中不禁生出一种向往:或许自己,也应该去那极南之地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与阎应元告别之后,将岸便会合了赶着马车的家卫,笑眯眯地去寻下一个目标。

他们此次来京,推销来自新襄的物产,原本第一计划是通过民生速报来做广告,但诸多新品,没有试用之人,单纯靠广告,很难让略显保守的京师百姓也接受来自新襄的新先物件,故此,他们先采用试用之类的形式,将部分产品投入到市场之中,在接下来的民生速报中,就开始会有大规模的广告了。圣堂

“京城当中,倒是藏龙卧虎,那个阎应元,一眼就瞧破了我的用意。”他心中如此想,就将阎应元暂时放在了脑后。

马车回到了城南,停在一座巨大的客栈前,自有伙计上来招呼。这座“玉京客栈”开张才不过数月,其幕后的老板,实际上就是俞国振。他在半年前令高二柱开始向京师布置眼线,而一家客栈和一家南杂店铺,算是最好的掩护了。

“小官人回来没有”一进客栈,他就对迎来的同伴问道。

“还没呢,也不知道为什么,小官人这么久尚没回来。”

“老牛跟着”

“那是自然,老牛若不跟着,谁能放心”

将岸听得齐牛跟在俞国振身边便放下心了,即使是大明天子突然翻脸,要派锦衣卫来捕小官人,有老牛在,也能护着他逃回。

他却不知,现在俞国振面对的局面,便是十个老牛也没有办法。

“我听闻俞公子可是有秦淮河第一风流人的绰号,怎么,今日我的安排,不合俞公子之意”

和俞国振说话的人笑吟吟的,白面无须,脸圆团团的象个富家翁,只是声音尖锐,却有些让人不舒服。

“曹公公说笑了,在秦淮河畔,不过是逢场作戏,到了曹公公这里,在下哪里还敢”

在这里能被称为曹公公的,唯有司礼监秉笔提督京营的大太监曹化淳。

此时曹化淳年纪其实不算大,他生于万历十七年,今年也不过是四十七。自十二三岁便入宫来,他经历过不少风雨,最凶险时,曾被赶到南`京待罪。也就是那个时候,他收了另一个小太监范闲为义子。幸好,他所侍奉的朱由检成了崇祯皇帝,他被召回,而魏忠贤垮台之后,他更是奉命清理冤案,他也就由一个朝不保夕的待罪太监,变成了内宫中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圣堂

但总的来说,他还是相当谨慎,一直试图结好东林清流,在自己力所能及之处,给这些人方便。比如说营救钱谦益之事,若没有他的配合,俞国振的计划也未必得成。

“你来京拜访咱家,咱家甚是高兴,但给咱家送这些礼物,却让咱家很不高兴了。”曹化淳笑眯眯地又道。

他一直在打量着俞国振,这位四年以来名声鹊起的人物看上去极年轻,曹化淳的情报之中,他虚岁才二十岁,但无论是行事还是说话,都带着和这个年纪不同的老辣。

看到这张生机勃勃的脸,曹化淳甚至有些羡慕,自己子侄当中,为何就没有这样的人物。

“在下送的又不是什么贵重之物,向闻曹公清誉,在下也不敢携那些阿堵物来污了曹公之眼。”俞国振将“曹公公”说成“曹公”,二者意思就完全不同,曹化淳虽然在内宫里打滚多年,见惯了各种溜须拍马,可这一字之差,却还是让他眉眼一开。

俞国振确实从来没有给曹化淳送过金银,他只是借着范闲的手,将金银送到了曹化淳的长兄曹化春与次兄曹化雨处。比如说卖河珠的股份,便是由曹化雨所接收。他一边说,一边将面前的礼拿打开,却是一个天鹅绒缎子垫着的玻璃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