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风暴 > 分节阅读 88

分节阅读 8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时的帮闲蔑片,能说会道的可有的是。”俞国振有些不快。

雷王成终究是年老了,说起话含含糊糊吞吞吐吐,实在不爽快。这怪不得他,老人在世上折腾久了大多会如此,但俞国振也确实没有太多时间用在这种口舌上的纠缠上。

“呃既是官人吩咐,小老儿就说了。”雷王成察颜观sè,不再藏掖:“有三处,还请官人拿主意。”

“哦”

“其一,这些木头太湿,如今还不显,若是过一个寒暑,必然会扭掉,那时如此拼接整齐的楔口,都会出缝隙。”

“其二,如此一整排木屋,中间没有间隔,又连在一处,若是走了水,极易坏了一大片。”

“其三,我听人说,南方海畔有巨风,这木屋,建在此处怕不禁风。”

俞国振脸上出了笑容,雷王成找到的毛病越多,他越高兴,这证明这位老匠人确实有实力,不愧为营建世家出身。

说到这,雷王成又举起一指:“啊,小老儿险些忘了,还有一事,便是此地湿热,必多虫蚁,木屋若不做好防蚁,待白蚁来了,这木屋极易朽烂。”

“你说的极是,这是第一批供我们临时安置的,固此一切将就,只要能撑过半年就好了,南方巨风多自东南方向来,我们建在黄牛岭西北麓,风力会较小,另外我让人深挖地基扎下桩脚,也是这个原因。至于走水与白蚁,只有平日里多加警醒,暂时我也没有别的方法。”

说到这,俞国振又笑了起来:“这也是我一路上再三强调纪律的原因,若不养成好的习惯,火灾怕是难免。”

雷王成陪笑着道:“是,是,官人说的极是。”

他心中却有些暗暗腹诽,官人强调的规矩,也就是他说的“纪律xg”,细致到了甚至于大小解都必须定点的地步。往常工匠们吃喝拉撒如何方便如何解决,可如今不成,要大小解,必须去五谷轮回之所,而且一般这都安置在离人居住点稍远的地方。

“等窑弄出来了,那就好办,到时我们就建结实坚固的屋子,争取在半年之内,将此事完成掉。”俞国振又道。

当天建成的简易木屋是十间,这木屋其实有些类似于高脚屋,在距离地面足有半米处的横梁上钉好木板,既干净又清爽,而且还不惧蛇蝎爬入。另外,在木板上铺上席子便可以宿人,chuáng榻便也暂时省了下来。

“这便是我们的新屋”小莲身体结实,因此长途的旅行对她影响不大,她忙着组织fu女们烧饭洗漱,直到夜幕初降才回来,一见着那些木屋,顿时快活起来,拉着俞国振问道。

“正是,小莲,你喜欢那一间,那咱们便住哪一间。”俞国振也是心情大好,今日做得极是顺利,作为正式开工的第一天,实在是个好兆头。

“自然是中间那间”小莲毫不犹豫地道。

她是俞国振的贴身shi女,服shi主人睡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打她到了俞家开始,便随在俞国振身边,即使是来钦州开拓这般艰难旅途,也甘之若饴。俞国振看着她因为这些时日海风和日晒而变得略显紫红的脸,心中升起一股淡淡的柔情,伸手握住她的手掌:“那便是这间了”

十间屋子,两百多人想要住下,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老幼fu孺病弱被首先安排挤一挤,其余人则继续在那挂满蚊帐的简易棚中暂歇。

这个安排,无人有意见,而且众人都是相当欢喜。今天建起的这排屋子,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一日便有十间,那么随着大伙越发熟练,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人人可以住进这样的屋子里了。

正如他们所想的那样,第二天完成的简易木屋数量增加到了三十间,到第三天,又是二十间简易木屋搭成,这样这座新的庄子里,已经有六排共六十间的简易木屋。不仅如此,第三天其实也是完成了三十间,另有十间则搭在了窑场,供那些民夫劳力休息使用。

这些屋子建成,也就意味着他们正式在此定居下来。。

第二卷一二六、黑石腾化昆吾焰

更新时间:20126200:34:39本章字数:4998

自第四天起,原本用于伐木的人力便省了一半,转到开始挖土砌窑上来。俞国振将砖窑与水泥窑放在一处,一共准备了六座窑洞,最初时当然是土窑。

到这个时候,他请来的十位窑匠就派上了用场,这些窑匠前几日都在帮着做杂活儿,按照他们的意见,贴着山坡,先是挖出窑坑,再以夯土将窑密封起来,然后先是烧空窑,都窑壁都结实了,再开始正式地烧砖。

“公子,小人回来了”

到第六日,被俞国振打发回钦州城的黄顺满脸喜sè地跑了回来。在将岸能够与那些劳力进行简单交流之后,俞国振便让黄顺再去打听一件事情,并且许下了一两银子的赏,结果用了两日时间,他便跑了回来。

最初他脑子里想的只是俞国振许下的那一两银子,但很快他意识到不对,停下了脚步:“咦”

在他走时,已经建成了六排屋子,这次来时,六排变成了七排,这倒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是,围着这七排屋子,一座由木桩与厚木板组成的栅栏已经修了起来。

目前这栅栏还只是修了一小半,不过,以黄顺的判断,最多只要半个月,栅栏便可以完全修起。

在栅栏的四角,各竖有一座望楼,有家卫少年在上面执守。

俞国振从来不敢把自己的安危,寄托于侥幸之上,即使人力再怎么不足,他也不会放弃对安全的警惕,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一昧韬光养晦。最后的结果,便是让那些分明弱小得一个指头也可以捻死的跳梁小丑,也敢大模大样地在面前耀武扬威。

“黄顺,你怎么了”见黄顺说了一声便愣住了,俞国振一边问一边看着跟他来的那些人。

有五个人跟着黄顺到了这儿,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篓子。黄顺回过神来。陪笑着道:“公子果真是鲁班祖师神授,才这点时间,连栅栏都竖了起来啊,瞧我这话唠子,倒是忘了公子的正事。你们几个。将东西呈上来,快点快点,别笨手笨脚的,少不了你们的赏钱,俞公子可大方了”

那几人将背后的篓子放了下来。提到俞国振面前。满篓子黑sè的类似于石头一样的东西。俞国振看了之后大喜:“你果然找着了”

“不负公子所托”黄顺学着家卫少年说了一句。

他觉得,那些总是精力旺盛斗志昂扬的少年,说这一句话时,总带着一股神气劲儿。他都是三十多岁奔四十的人了,也能被这神气劲儿所感染。

“在哪儿找到的,远还是不远。埋得深不深”俞国振一连串的问题提了出来。

原因很简单,黄顺找到的是煤。虽然俞国振看得出,这煤的质量并不是非常好。但他现在要的是用煤充当燃料来烧窑,品质差一些完全没有关系。

“在一处叫那怀村附近城北中和坊北浪岭、那怀岭处,距离公子这里有五十余里。小人此前便曾听说过,这附近村民樵采时曾有拾到石炭者,前次公子问起,小人未曾确定不敢说,后来去了相询,村民说确有其事,并采了五篓来呈给公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