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末风暴 > 分节阅读 60

分节阅读 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到点上去:“小官人做这冲压活字,方便省力,只需一次模便可重复使用”

俞国振笑着点头,然后挥手:“接下来的事情,便是你们两个的了。”

“小官人放心,这事情,我们定然做得妥当”

中如今有男童少女近五十人。他们每天上午读书,下午到各个工坊帮忙干活,在小莲与如是的带领下,校对书稿和排版这样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并非什么难事。

“小莲办事,我自然放心。”俞国振微微一笑道。

或许是因为有柳如是这竞争对手的缘故,小莲做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她现在是俞国振的内管家,所有和账目有关的事情,都是她来处置。

柳如是则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秘书。随着细柳别院的规模扩大,人员变得多了起来,在管理上俞国振开始将之细化。特别是在发现纪循这个隐藏的军户之后,细柳别院便对所有人进行了一次摸底排察和登记。

在某种程度上,如今的细柳别院,是按照后世的一家正规企业方式进行管理。

“小官人极是欢喜啊”柳如是细声道:“这铅活字真的有如此大的作用”

“那是自然如是,你向来聪慧,我考考你。掌握这铅活字之术,有哪些好处”

柳如是秀眉轻轻皱起,下意识地咬着自己的下唇,她这个模样,更显得楚楚可怜。俞国振看得心中微荡,伸手便抓住了她的手。轻轻握住。

柳如是挣了挣,却没有挣脱。

“小官人”

感觉到俞国振的手指头轻轻挠着自己的掌心,柳如是面飞粉晕,她嗔怪地看了俞国振一眼。

“小官人”小莲见他听拉着柳如是,顿时噘起了粉红的小嘴儿,明亮的眼睛里闪着不满。

俞国振哈哈大笑起来,另一着手牵住了小莲,拉着她们二人走出了铁匠工坊。

如今细柳别院或许要改个名字。叫细柳镇更适合一些。有出售种珠之术所得的八万多两,有从闻全维那儿抄出的十余万两,在这充足的资金支持之下,细柳别院的规模扩大了数倍,占地从最初的不到二十亩。到现在已经是一百四十余亩。西河两岸,靠着小山缓丘,一大片的耕地都被俞国振高价买入手中。

沿着西河是工坊区,规模最大的是棉织工坊,八座水车带动整个工坊,每日源源不断地织出棉布。这些棉布大多都由徐林销往各地,徐林在销售时有意避开了松江,而是选择北直隶、四川。

俞记棉布如今在大明的棉织市场上已经颇有影响,价格比起普通棉布要低上一成,而质量却胜过一般织工织的棉布,产量更是相当于一个雇用了三百名织工的大机户。松江一带的布商,已经有人开始在襄安附近打探,想知道这样好的布究竟是从哪儿出来的了。

“小官人,你发什么呆”柳如是在想着俞国振刚出的题目,小莲却不愿意去动那个脑,看到俞国振怔怔看着棉织工坊,好奇地问道。

在小莲的想法中,小官人那么聪明,所有的事情,只要按照小官人吩咐的去做就行了,自己动脑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是留给如是那自以为聪明的家伙去做吧。

“唔,没有想什么,只是觉得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又是大半年了。”俞国振目光转到了与棉织工坊隔河相对的铁器工坊,崇祯六年以来,他的大半精力都放在了这铁器工坊上,在这里,他收获的可不仅仅是那些铅活字。

“我想到了”柳如是突然双眉飞扬:“我知晓小官人铸铅活字的真正用意了。”

“嗯,说说看”

“其一自然是为了传播小官人经世致用的实学。”柳如是眼里闪烁着钦佩的光芒:“仓廪实而知礼节,若无实学,田地不能增产,财货不能增殖,天下百姓穷困,自然谈不上什么太平。小官人的实学,是真正为百姓谋大公为天下开盛世的学问”

“还有呢”

“其二是为小官人在仕林之中积累声名。此前复社诸虽与小官人交往,可是除了密之先生之外,其余之人,大多对小官人都只是表面敬仰,实际上颇为轻视。小官人托密之先生向他们求文,他们当中只有钱穆斋欠了小官人人情,不得不写了一篇,就是张西铭,都敷衍搪塞”

说到这的时候,柳如是与小莲都两腮微鼓。露出生气的模样,她们正值少女豆蔻之时,粉嫩的脸微微鼓起来,看得俞国振心中甚是欢喜,几乎要忍不住左啄右香了。

俞国振向东林、复社诸邀稿之事只能说勉强达到目标,他原本是想约个一二十篇宏文,然后集中一起发出,但结果到手的,却只有方家父、钱谦益、陈龙等寥寥数人之文。

“呵呵第二点不完全对。”俞国振笑了一下:“还有么”

“不完全对那小官人是何意”

俞国振笑而不语,柳如是歪头猜了一会儿。回想自家小官人种种做为,仍是觉得一头雾水。

不是为了在士林中获取名声,那又是为了什么

她限于此时,跳不出局限,自然不明白俞国振研究活字印刷的第二个目的是什么。

争夺舆论阵地,这是俞国振想要做的事情。张溥为何能以在野书生之身,却遥控远在北京的朝堂,虽然温体仁对他百般嫉恨。却一时间没有办法收拾他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组织了复社,占领了东林之后的舆论阵地。

他所斥为奸者,那便是奸邪,他所赞为忠者,那便是忠臣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俞国振会与复社分道扬镳,因此在那之前,俞国振必须控制一定的话语权。

而活字印刷带来的新产业能够很好地帮助他做到这一点。

“想不到就别想,再说说你想到的第三点吧。”见柳如是皱眉良久,俞国振笑着道。

“第三点便是在研制铅活字过程之中,小官人也积累了许多嗯,用小官常对我们说的那个词,叫技术积累。”柳如是有些小小地狡黠:“旁的不说。只那水力冲压之术,奴可是听纪循说了,若是用来铸造甲胄刀具,将既便宜又方便,而且所造的甲骨刀具品质还远胜如今军中匠户所制”

“你倒是聪明只是此事。注意保密,纪循那里也告诉他,休要四处宣奖。”

“奴自然明白,这是对着小官人与小莲妹妹,奴会说的。”柳如是没有忘记向小莲示好。

俞国振赞许地向她点了点头,这一点柳如是没有说错,研制铅活字过程之中,俞国振确实完成了水力冲锻的技术积累,不仅仅是培养出纪循这个熟练掌握了水力冲锻工艺的匠师,更留下了一堆厚厚的资料。

有了这资料,即使纪循出了什么意外,俞国振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培养出一名新的匠师。

“小官人,你还没说第二点奴在哪儿出了偏差呢。”柳如是有点打破沙锅问到底。

“以后就知道了,有些事情,如今说出来并没有什么益处嗯,我有正事,你们去吧。”俞国振说到这,看到高二柱在远处晃来,他吩咐道。

来的除了高二柱外,还有贾太基,高二柱的神情很轻松,但贾太基的神情就有些惶恐了。

“小官人。”

“小爷”

两人向俞国振见礼,俞国振看到柳如是与小莲已经离开,便问道:“你们二人怎么一起来了”

“贾总捕头有些事情要禀报,我看过之后,觉得还是他当面向小官人禀报比较好。”高二柱道。

“小爷,安庆府那边,有小人的朋友,他传来消息,说近来桐城一带似乎不太安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