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隋末 > 分节阅读 439

分节阅读 43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殿下,我们必须马上展开反击,如若不然,听怕会造成百姓动乱。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如今的河北,如果因为饥荒,肯定会爆发动乱。我提议。应当立即对那些囤积粮食的商人进行查处。”

杜如晦点头道:“进行应当立下法制,规定粮食为进行专营。禁止商人私下大量买卖,如此可绝奸商及其它敌对势力暗中捣乱。”

其它的大臣也是纷纷进言。提出不少可行的计划。

陈克复一一让人记下后,仔细的思考了一会。

粮食可以说不管什么朝代、什么时代都是国家的战略物资,是随时关系着百姓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东西。如果让朝廷把他们如盐铁一般的专营,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避免这种战略物资落在别人手中,朝廷能更好的控制。可坏处也有,粮食关系着百姓民生,朝廷专营,弄不好就容易出,就如私盐一样,到时官员与商人勾结,只怕反而出现更坏的情况。

仔细思考了许久之后,陈克复摇了摇头,谨慎的道,“粮食为民生之本,每个政策都须慎之又慎。将粮食改为朝廷专营,我不认可。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朝廷可以出台律令,将粮食的商品经营提升一些档次,加强朝廷监管。例如,由户部增设一个物价科,对天下一些紧要的物资,都纳入朝廷的监管之中。由朝廷每月一次,制定公布物价的大致价格,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浮动。但禁止其超过最高价位,敢有超过者,则对其进行查处。如粮食、盐、铁、铜及麻、绢等民生及国家战略物资,皆纳入监管。”

“另外,这次的事件,朝廷绝不能手软,对于抢购的百姓,由各里正、保正、甲正对其进行警告,如有再抢购者,则没收其抢购物资。对所有居奇的商人,则勒令其以平价出售粮食。而对于那些各大势力在背后支持的囤积商人,只要获得证据,立即将其在朝廷统治境内的所有资产没收,并将其家人充军韦州,如有严重者,则斩首示众,并公之于众。”

“而且,朝廷也必须在近期内,向京城及各地百姓发放出售一批粮食,每个百姓为限量领取,严禁领取之后再出售。并且朝廷也须加以宣传,尽快平息此次风潮。”

毛喜等三省六部官员们,将陈克复的话仔细的思考许久。这几个方法,既有从重处罚,警示奸商,又有安抚百姓,并发放粮食缓解风潮,却是一个好的计划。

不过对于这个物价科,却是各有看法。毕竟历来除了盐铁等专营之物,朝廷还从没有去管过这些民间的经商之事。此时突然要加这样一个衙门,并且由朝廷来制定价格,这却是前所未有。而且弄不好,也容易出乱子。不过暂时来看,设物价科,却是比由朝廷专营来的稳妥一些。最后,众人也都一一通过。

“禀报殿下,渔阳捷报大捷,李奔雷大将军在范阳一举击败卢氏二十万世族叛军,叛首卢彻兵败自刎,余者皆降。恭喜殿下,贺喜殿下。”太监总管李朝恩满脸激动,脸色红润的跑入文华阁中,大声报喜道。

阁中诸大臣一听到此捷报,也纷纷动容。河北的众叛乱世族之中,就以这卢氏的叛乱声势最大。他们一来就在距离涿郡没有多远的渔阳等地叛乱,二来他们的叛军也多达二十万之数,更加上他们叛乱之初,还曾派了一支骑兵到北京城下耀武扬威,是以在京畿一带的影响也是最大。

这次世族叛乱时间还没多久,连河北其它地方都还还没传来捷报,却传来平定卢氏之乱,如何不让他激动高兴。

众臣纷纷鞠躬行礼,高兴道,“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陈克复哈哈大笑数声,心情也为之开朗不少。

“快将此捷报呈上来。”

接过捷报,陈克复高兴的浏览起来。

“歼灭叛军三万八千人马,俘叛军十八万三千。”

“叛军首逆卢彻兵败自刎,从逆赵匡战死,余者诸逆皆降。”

“卢家堡全堡皆降,卢氏宗族族人奴仆共计一万三千八百五十三人皆已被俘。”

“哈哈哈横刀立马,唯我李大将军干的好,打的漂亮。此一战,打下我河北渔阳四郡百年安稳。”陈克复满脸喜悦,心情激动无比。

看完后,陈克复又将捷报传给诸大臣观看。

毛喜第一个看完,也是脸色高兴,“殿下,如今卢彻已死,河北东北部四郡皆平,还不知殿下打算如何处理卢氏等河北叛乱世族,以及那些附逆叛乱的百姓杀或不杀”

听到毛喜问出这个问题,其余的大臣也全都抬头往陈克复看去。

卢彻是第一个被平定的叛乱世族,如何处置他,可以说是十分重要。关系到后面其它世族的处置,如果处置的轻了,那么无疑朝廷的威严无法体现,甚至会让那些还没有平定的叛乱世族们心存侥幸。

可是如果处置的严厉了,那却有可能会造成极端。从严从重处置,很有可能激起那些叛乱世族们的彻底反抗。到时必然会给朝廷带来许多麻烦。毕竟如今朝廷也处于多事之秋,能早一日平定叛乱,朝廷就能早些时日恢复元气。真的拖延下去,到时河北糜烂,朝廷损失会更大。

更加麻烦的还是山东淮北,如今朝廷对那两地,并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如果朝廷对卢氏处置过重,必然激起这两地世族的激烈反应,说不定到时还会让河南的李密与江南的陈朝从中插手得利。

对于如何处置这些敢公然叛乱的世族豪强们,他早就有过深深的思考,一切后续计划早就在他的心中。不过此时,他还是想听听自己这些朝政上的助手们的看法和意见。

第567章非猛不可

陈克复话一问出来,文华阁中诸臣都不由面色凝重起来。

早在辽东军刚入关进入河北之时,他们就都仔细的商议过如何对待河北的世族豪强。

虽然这殿中有小半人是河北山东出身,但是他们大多只是一些小地主出身。如尚书左仆射虽在河北居住二十多年,但他实际上是江南人士族出身,吏部尚书杜如晦、户部尚书高士廉、礼部尚书长孙无忌、大将军王仁恭、罗忠等皆是关陇贵族出身。

真正河北山东出身的只有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尚书中丞魏征这两个朝中大员,还尽是耕读传家的小地主阶层。其它的朝中将领如秦琼、程咬金也是小地主及破落官宦之后。

其它如罗士信、郭孝恪、张勇、张锦、等诸多军中将领则更是底层出身,不是农民就是猎户,他们对于世族豪强们并没有多少感情。

朝廷之中,真正职位较官的河北山东世族出身的官员,也就是以河北降将罗艺、薛定国这批人位置最高了,不过他们都是军中将领,领兵在外,在这种朝廷大政之上,并没有说话权。

陈克复问出这个问题后,阁中大部份的大臣们都没有什么事,毕竟无论从重还是从轻,与他们本身的利益并没有冲突,一切也只是看对朝廷的利益。

不过众人之中,身为文官之首的尚书左仆射毛喜却是微微有些变色。虽然陈克复刚才这话问的十分平淡,但他陪着陈克复身边二十多年,却是已经敏感的从那平淡中感受到了陈克复的坚决。唯有他心中已定,才会如此平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